未來5年農業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微生物菌劑三農之家


我是農民,年年靠種植維持生活,就當前的形式來看,傳統種植方式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了,我認為未來五年農業的發展應該是這樣的:土地集中連片,搞特色種植,農民以合作社的形式進行入股,加強各個階段的管理,有了收益大家分紅,這樣就會增加收入。不知說的對不對。


碧野清風


我這邊是東北農村,屬於長白山餘脈,整個村子夾在了兩個山脈之間,有水泥路通到鎮上,大概30分鐘吧,水電什麼的都有,2G網,但是基本上農村自己家都安裝了無線,耕地自然也不用說,都是在山溝裡種植,主要的農作物就是玉米和水稻,隨著國家近年的農村政策,村裡安上了路燈,垃圾站,修了廣場和籃球場。

但是這邊的人員流失也挺嚴重的,走了好多人,當然,村裡包地的情況也很多出現了,有幾個年輕能幹的都是包上幾十畝地,一年能能收入6.7萬左右,地有人種但是房子荒了,至少有好幾家的房子都空著了,也沒人買,因為,這是山溝,村裡的年輕人都跑到鎮上或者縣裡買房了,即使呆在村裡的年輕人也在城裡買樓,只是不住而已,村裡就剩下老人在種地了,這就是真實的情況。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以後的農村肯定是越來越少人了,尤其是再過10幾20年,當老一輩去世或者老到不能種地時,那時的房子和耕地都會大面積空出來,這種情況只能加劇,沒有後續力量,農村的土地就只能由年輕能幹動的幹或者統一承包給村裡,統一種植,這就是大趨勢。農村的土地一定是朝著集中化的方向發展。

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農業種植一定是集中化,機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但是有幾點問題可能要探討一下,第一是山溝不像平原,都是山坡地,大規模種植的成本可能更大一些,出來的效果不是那麼好,第二是農業成本上升,而價格沒有優勢,大規模種植會導致風險能力升高,容易導致農民破產,這方面不知國家有沒有保險制度就行兜底。第三是農業基礎設施非常不完善,這方面的投資是承租戶自己掏還是國家補助?


藤椒味泡麵


您好,關於未來5年農業的發展方向,我們可以根據目前的情況暢想一下。

1.誰來種地?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有八億農民,但是,並不是這八億農民都在種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的老農民的子女,選擇來到城市打工掙錢生活。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等到現在還在種地的老農民都老去,無力種地的時候,誰來種地?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更少的人,來種好更多的地,這是必然的結果。

2.機械化生產

根據第一條說的,想讓更少的人,來種更多的地,機械化是一定的。而且,按照目前的糧價和種子化肥的價格,大田作物想要掙錢,想要完全依靠種地養活全家,至少要種個五六百畝地。如果再過五年,生活水平再次提高,糧價再降,其他花費再漲,一位一家之主想要養活一家三四口,可能需要種植一千畝地。

那麼,大型農機是必須的。還有科學管理的方法,應對自然災害的措施,未來的農民應該會更加專業,更有一些當地的特色。

3.更多的農業姿態

什麼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等新業態,讓更多的元素融入農業當中,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資金流入,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創造美好未來!


駿景——裡脊


駿景農業


這幾年的鄉村變化很快,像我們村子裡安裝路燈、建設休閒廣場,這幾天村幹部通知讓大家晚上去廣場上跳舞,讓大家在工作之餘更好的放鬆壓力。當然在農業上,村幹部也組織了一戶一田的統籌工作,並鼓勵農民將土地流轉給村集體,每畝的流轉金為650元。 要說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一定要去國家的一號文件中尋找,畢竟國家對農業的規劃一直都是超前的,很多的項目需要多年才能完成,就拿今年的一號文件中來看,未來的農業發展將會有這些形式:


1.加工產業發展 鼓勵和支持家庭作坊的建設,對農產品進行初步的加工工作,這樣就可以提高農產品的單價,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鼓勵村集體發展深加工項目,帶領村民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當然還需要加強鄉村的物流體系建設,確保產品的流通。

2.特色產業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環境,適應種植的農作物也不同,而每個村集體要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著特色的產業項目。比如說發展著花卉、食用菌、藥草、養殖等,同時還要加強著手工藝品的發展,打造更多的“鄉字號”。

3.數字鄉村 依靠著電商的方式,開展農業的物聯網建設,加大農產品的大數據分析,同時還需要開展互聯網+農業,確保農業的多元化和服務化。

4.服務業 促進農村的服務體系建設,引導著生態和資源優勢,確保休閒農業穩定的開展,促進著養老項目、養生農業、旅遊農業的建設。 相信在國家的重點支持和引導之下,農業迎來多層次、全方位的改變,大家咋看?


惠農圈


未來五年,我認為農村的發展方向是向土地集約化發展。目前我們村已啟動了第一步。

我們的村位於關中平原北部,嵯峨山下的塬區,人均耕地2.23畝。自從土地承包以來,由於村民們個個勤勞致富,改變了過去一窮二白的局面。但近年來由於糧食價格低,農資價高,村民們每年麥,秋兩料的收入只能夠溫飽。青壯年勞力都選擇了出去打工,打工收入肯定比種莊稼收入高。但問題來了,能能種地的只剩下了老、弱、病、殘。土地拋荒時有發生。


在新的形勢下,群眾的土地收益再逐漸減少。就在這時,我們村一個大型奶牛公司來流轉土地,每每畝地每年付租金500,雖然租人金不是很高,但切實解決了缺勞戶和無人耕種戶的後顧之憂,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是個一舉兩得的好事。對於家裡有人種的戶,採取自願,你想要哪塊地就把你自已家的地劃在一起。目前已有一個村民小組已簽定合同!

個人感覺這也是未來土地集約發展的方向,只不過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罷了!


三秦莊稼漢




西門觀點:越來越好。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佔大多數人口,2020年我國要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今年是進入小康社會最後一年,所以,農民能不能全部脫貧是最關鍵的一個點,因此,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把三農問題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在三農領域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相信在未來五年裡,也就是下一個五年計劃裡,農村會有以下幾大變化:

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1986年,我國貧困人口1.5億。以人均年收入2300元為貧困線,2011年,貧困人口8200萬,2016年,下降到4335萬,2017年,下降到3046萬,2018年,下降到1660萬。也就是說,2019年的精準扶貧人數是1660萬。

我估計,根據往年脫貧人數,儘管國家加大扶貧力度,但由於人數巨大,2019年難以完成這個任務,不過,五年後,中國農村應該沒有貧困人口。



二、土地流轉成為大趨勢

要使土地提高收益,靠糧食漲價不是辦法,因為現在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糧價的低迷制約我國糧價的提高。

所以,降低種糧成本是主要手段,我國地少人多,一個農民平均耕種二三畝地,種糧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所以,減少種地人數是必然之路,否則,農民會永遠困死在幾畝地上。

未來五年,至少在平原地區農村90以上的土地會流向種糧大戶和種糧企業,或大型農場。

而丘陵地帶和偏遠山區也會有一定的小型種糧戶,也就是家庭農場,小農戶分散的土地可能會得到一些調整,接近一戶一田。

不過,丘陵地帶和偏遠山區仍然以小農戶耕作為主,但會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植,小農戶會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優惠,農民會得到更多的農業補貼。



三、機械化程度會大幅度提高

土地確權流轉的一大目的就是有利於土地集中連片,規模化、機械化耕作,所以,在土地流轉的大趨勢下,機械化程度會大幅度提高。

即便是丘陵地帶和偏遠山區,由於適合山區農村耕作的小型農機大力發展,山區農村機械化耕作程度也會大幅度提高。人力成本也會大幅度降低,收益會相對提高。



四、農村居住環境大幅度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一部分農民富裕後,一是在城裡買房子的多了,二是在農村蓋房子的人也多了。特別是國家參與扶植的新農村建設,易地搬遷,使農村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更為可喜的是最近住建部啟動農村農民宜居示範農房建設方案,相信,在五年後,農村農民的居住環境會有大幅度改善。



五、新農保會越來越完善,更多的農民老有所養

新農保從2009年建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參加新農保的農民,2014年,新農保和城居保參保人數達4.98億,未來五年,隨著新農保制度的不斷完善,參保人數應該更多。

總而言之,未來五年,農村的發展趨勢會越來越好,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人想非轉農,非轉農也不會這麼難。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今年是2019年,未來五年的農業發展方向也就是到2024年距離我們國家提出的2025年實現小康社會和全民脫貧致富僅有一年之隔!我個人覺得未來五年我們中國農業的發張趨勢是這樣的:

首先就是我們農村的土地種植的區域化和特色化將會得到充分的發展!既這片土地適合種植什麼樣的農作物就種植什麼樣的農作物!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夠很好的統計出來農作物的畝數以及產量!從而通過農業大數據分析來避免出現增產不增收的局面!


其次就是未來農作物的灌溉設施以及技術的改革將會極大的節約農業灌溉的用水!比如滴管技術以及水肥將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三就是我們土壤的修復將會越來越好,既我們過量的使用農藥化肥從而使我們的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降到了歷史最低!

第四就是人工智能對於農業的影響將會變得越來越多!比如無人機噴施農藥!

第五就是互聯網農業+,以及訂單農業。



總的來說未來5年我們農業農村的變化將是非常巨大的,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豫東小農


未來5年農業發展方向:

1.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現在生鮮市場風生水起,無論什麼零售,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是重要資源。產品要有特色,符合農產品生長的氣候條件;好吃,口感好;營養價值豐富,符合大健康追逐的方向;有一定規模;產品儘可能標準化。

2.農業社會化服務。優質農產品生產必須要有農業社會化服務做支撐。環保的土壤、農藥、肥料,種苗、防治、採摘等等服務。

3.生鮮新零售。這個阿里、京東、永輝、蘇寧、美團都在進行戰略佈局,小企業很難生存,但經營社區店也是不錯的選擇。

4.冷鏈物流。前期投入較大,菜鳥已有佈局。

5.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產業鏈附加值,開發農產品多功能。

6.農業+旅遊、教育、康養等新業態。需要有特色資源進行支撐。

大的業態就這麼多,數字化對傳統農業的改造是貫穿始終。投資農業的創業者可以結合自身資源進行整合。


鄉之光


農業的發展方向是由國家的政策所決定的。

目前我國的農業政策是鼓勵和引導土地的規模化經營,穩步推進農業的供給側改革。

在規模化經營方面,2018年新修改了巜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制定了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使用權三權分離的制度設計。為農村土地規模化流轉提供了制度保障。國家的用意不可謂不深。

在農業供給側改革方面,國家大力扶持示範龍頭企業、生產合作社及家庭農場,搞示範引領效應。改以往的求數量為求質量;改重產出為重效益。

農業的規模化有利於農業的機械化,進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的規模化和機械化能夠減員增效,促進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員向二、三產業轉移,加快城鎮化的步伐。進而促進二、三產業的發展。

現今農業生產不同以往。以前是依靠人力的數量取得增產增收。現在依靠的是機械化作業和農業科技進步的力量來完成。我國的土地資源有限,農業從業人員數量巨大,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浪費了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必須轉移部 份農業人口進入到其它行業。才能夠富民強國。

在農產品方面。中國加入世貿,要想工業產品走出國門,就要適應世貿的規則,也要相對地開放國外的產品進入國門。我國的工業產品性價比強,在國際市場上存在競爭優勢;而我們的農產品恰恰相反。所以大量的國外農產品峰擁湧入,對我國的農業造成衝擊是不可避免的。加之我國種植業連年豐收,國民的膳食結構又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至使糧食大量積壓,陳糧質量下降,且需要大量的保管費用,造成極大的浪費。所以農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問題導向促使國家出臺上述兩條政策。這也是大勢們趨。

從國家現有政策不難看出未來5年,農村的土地規模流轉將加速進展,農業的供給策改革將在探索中加快推進。

國家的農業補貼將向規模化和效益化的農業實體傾斜。農業補貼必將會是以錦上添花的形勢出現,絕對不會以雪中送炭的形勢出現。

今明兩年,糧食的總體價格會穩中略降,這是國內外兩大市場因素所決定的。

中國農業改革成功與否,未來5年是個關健。

做為一個地地道的農民我期待一個好的結果。我也祝願中國農業有一個光輝的未來!


盤錦陽哥


未來5年農業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展望未來5年或者10年的農業發展,我們可以在現有的農村現象去推測一些農業的發展方向,雖然說推測的不一定會成為現實,但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發或者啟示。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衰減,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種地了,這是我們已知公認的農村現象之一,那麼以後誰來種地呢?當然還是農民種地,只是他們不再是為自己種地,而是以打工者的身份為那些承包大戶或者農場主們種地,這樣他們不用承擔任何的風險,領著土地使用權的分紅不說,還能拿著有可觀的固定工資,形成一種新的務農模式。


對於個體農戶未來5年10年的發展方向,絕對是年輕人的戰場,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返鄉創業,農村合作社將會越來越多,依託農村三農自媒體的優勢向外界展示農村的特色,會逐漸加快向農村電商的發展靠攏,形成一種新型農村的發展模式。

而互聯網也會出現一些巨頭的三農集所有農產品的網站APP,採購商在千里之外就能在APP裡採購到原產地的農產品,甚至還有可能把農產品直接遠銷到海外,經過物流快運等模式再將農產品運輸到採購商手裡,形成一種新型的農業互聯網模式。


大家好我是小古,感謝您的觀看,分享農村見解,一起看三農,喜歡記得點點關注,如果您有不同的見解歡迎評論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