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停滯:洛陽文旅如何度過疫情難關


流動性停滯:洛陽文旅如何度過疫情難關

洛陽市GDP中的50.3%來自於第三產業,而第三產業中的“半壁江山”又在文化旅遊行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文旅行業興,則洛陽經濟興。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猶如西伯利亞寒潮,對洛陽文旅行業發起了無情且巨大的衝擊。一時間,停工、閉店的文旅企業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有洛陽文旅行業的排頭兵。

該如何深刻認識這場“疫情”災難的影響?

又該如何積極且有效的應對?

流動性停滯:洛陽文旅如何度過疫情難關


一、洛陽文旅行業的“獨特性”

1、文化旅遊行業對洛陽經濟“舉足輕重”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新中國成立後,它一度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經濟增長舉世矚目。

進入新千年,洛陽堅持轉型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實現向“三二一”的重大轉變。到2018年,第三產業的比重到達50.3%,並且增長勢頭依然強勁。

2014-2018年三次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

流動性停滯:洛陽文旅如何度過疫情難關

2018年洛陽市生產總值4640.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36.1億元,其中,旅遊總收入1148.43億元,佔比第三產業49.2%。文化旅遊產業一枝獨秀,佔據到洛陽第三產業的半壁江山,對洛陽市經濟已是“舉足輕重”,助力洛陽經濟打開更大的發展空間。

2、文旅行業的“三大流動性”特徵

文旅行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流動性紅利。這種流動性紅利具體可分為:人的流動性、文旅產品的流動性和由這兩者共同作用產生的資金的流動性。

由於文旅行業依賴於具體的場景,首先要吸引旅客的大量流入,完成文旅產品的即時交易,通過帶動“食、宿、行、遊、購、娛”六大消費,最終產生資金的流動性。同時,文旅行業的商業模式具有先輻射再收斂的特徵,即品牌效應擴散到客戶向品牌地集聚。旅遊景區的開發,歷史文化的宣傳,各種配套實施的建設,都是為了能吸引旅客的到來。

疫情對洛陽文旅行業的衝擊,根本癥結就在於三大流動性全面停滯,旅客和文旅產品的流動性枯竭,直接體現就是整個文旅行業的資金流動性乾涸。要復甦不僅取決於洛陽的防控效果,更是取決於主要客源地:東北、西北、北京、廣東、山東等區域的防控效果。

二、“三大流動性停滯”對洛陽文旅行業產生巨大沖擊

疫情引發“三大流動性停滯”,造成的直接衝擊是經濟上的損失,但更重要的是由此引發的次生衝擊,會影響洛陽地區的金融和社會穩定。

1、直接衝擊:造成上半年經濟損失

2018年洛陽接待國內外遊客1.3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1148.43億元,佔比第三產業49.2%,佔洛陽市GDP的比例高達24.7%。

2019年洛陽市文化旅遊消費更是旺盛:清明節小長假三天,洛陽市共接待遊客236.29萬人次,同比增長20.16%;五一假期四天,洛陽市共接待遊客320.5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57億元,實現了旅遊人次和收入雙增長。

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文化旅遊行業會繼續延續2019年的強勁增長勢頭。但受疫情的衝擊,會直接壓制洛陽的春節旅遊、清明節旅遊、牡丹文化節和五一假期旅遊,導致洛陽文旅行業在上半年的收入大打折扣,甚至是資金流入枯竭,對洛陽的經濟產生重大沖擊。

2、次生衝擊:文旅行業或出現“倒閉潮”

疫情爆發期間,文化旅遊行業的食、宿、行、遊、購、娛6個增長點全部受到打擊,市場衝擊巨大。同時,由於三大流動性的全面停滯,多數企業已經閉店,造成洛陽市文旅企業當前的資金斷流壓力十分嚴重。沒有了造血功能,對於大多數旅遊、餐飲、交通運輸等企業,唯一的結局可能就是等死。

洛陽的文化旅遊產業比較集中,產業鏈比較完整,一個企業出問題,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造成產業鏈上的其他企業以及金融業出問題。如果出現大面積的企業“倒閉潮”,則會引發“失業潮”和“債務危機”等一系列次生災害,危及洛陽地區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三、對策和建議

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正在逐步顯現,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尤其是旅遊、住宿、餐飲等行業的企業正面臨著切實的經營困難和生死考驗。對洛陽企業來說,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要從短期和長期做好積極應對,緊抱洛陽市政府,同呼吸、共命運。

1、短期目標:企業要“活下去”

(1)企業努力展開自救

據一份調查顯示,在疫情中,85%的中小企業熬不過3個月。因此,中小民營企業目前首要考慮的是如何活下去。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一方面,要努力保住現金流。節省人力物力,主動和物業公司溝通,減免部分廣告位租金和辦公室租金,嚴控行政辦公費、差旅費。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保住現金流。

另一方面,要積極謀劃出路。在危機中,活下去是關鍵,其中一個出路就是模式創新,業務模式、商業模式以及工作模式都需要創新。

在洛陽,作為民營企業的龍頭,大張、中浩德都早已積極行動起來進行模式創新;作為文旅行業的民營典範,金鑫珠寶公開承諾不裁員、不減薪,這體現的是一種社會擔當,培育的更是一種企業文化。同樣的事情,你比別人做得快、做得早就會變得主動。不同的事情,你提早佈局、佈局早就會獲得先機。

再一方面,要學會“做減法”。企業要學會聚焦核心長板、打造產業生態。做減法的目的是把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堅決砍掉,把資源、精力、人才聚焦到核心業務和核心能力上去。

(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與企業同舟共濟

新冠疫情的來勢洶洶,讓企業遇到巨大困難,而接下來就很可能出現失業潮。如果大面積出現企業保不住,就業就保不住,就業保不住,社會就很難穩定。因此,疫情之中,企業的安危就關係著整個洛陽地區的社會安危。加大對洛陽市文旅行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將是無比正確的決策。

首先,建議由市政府牽頭,立即著手白名單行動。列出洛陽市受衝擊最大的行業標杆企業,需要直接救助的,可由政府指令性地調配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減免中間環節,點對點地進行救助。對入圍白名單的企業,強制性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無條件或有限條件的貸款展期、利息減免。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其次,要立即重啟“政銀擔”合作,由市政府出面,將洛陽市有影響力的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等類金融服務類公司組織起來,大力鼓勵鑫融基、金財等擔保機構積極開展融資擔保和租賃等業務,為流動性暫時匱乏的企業“續命”,實現同舟共濟。

再次,由政府部門出面組織協商,為經營困難的企業進行減租、免租,對疫情影響較重的中小企業提供大規模減稅降費。

最後,通過政府協調,主導有影響力的文旅公司和融資擔保公司“抱團”形成“邦聯”型的企業共同體,以“共同信用”來取得金融支持,金融機構對此量身定製出金融產品,以使精準救助快速實現,以此來解決當前洛陽市文旅行業嚴重的資金斷流。

2、樹立信心,著眼疫情後的重大機遇

疫情總會過去,過去以後,疫情期間所積蓄的某些消費需求也會在疫情後釋放,需求就會爆發性增長。因此,要抓住下半年的暑假、雙節和河洛文化節。

利用好這段時間,藉助各大旅遊城市網站、旅遊APP、新浪官微、微信公眾號、抖音等自媒體資源。通過多渠道強力宣傳造勢,形成線上宣傳熱點,吸引更多遊客來洛旅遊消費。

3、中長期建議

“疫情”面前,往往有著大機會。正如2003年的非典造就了京東、淘寶的發展,加速了零售業從線下變成了線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必定會加快整個文化旅遊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速度。

從某種意義來說,新冠疫情對所有的洛陽企業都是一次倒逼:早該倒閉的,逼你倒閉;早該轉型的,逼你轉型;對新興產業觀望猶豫的,逼你進入。

最後寄語於洛陽文旅:沉舟側畔千帆過,協同共擔又一春!

1.《洛陽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洛陽市統計局.2019.3.25

2.《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洛陽市統計局.2019.7.31

3.《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企業對策》.正和島.2020.2.6

4.《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及政策建議》.CMKT諮詢圈.2020.2.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