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不死,卧龙不出”是否言过其实?郭嘉的真实能力究竟如何?

dddddddc_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祖籍是山东临沂沂南附近,他出身于清流名门。诸葛亮的祖上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为人耿直,不畏权贵,口啤很好。诸葛亮的父亲早亡,他的叔父诸葛玄是豫章太守,收留了他,后两人一起投奔了荆洲牧刘表。诸葛亮和郭嘉在人格信仰和政治理念方面截然不同,所以两人分属于不同阵营。诸葛亮在未出山前肯定对曹操有所了解,曹操野心勃勃,对汉室江山早已垂涎三尺,为当时正统知识分子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无论郭嘉在与否,都不会与诸葛亮有任何交集,也就谈不上“奉孝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





郭嘉对于曹操的贡献是巨大的,刚加入曹操的阵营就给曹操提出了《十胜十败论》,他通过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的对比,例举了袁绍必败,曹操必胜的十条理由,袁绍得知后气的要吐血,他真后悔没杀掉郭嘉,以致于自己的底细被曹操摸的一清二楚。袁绍虽然是曹操在北方的头号敌人,但是近在咫尺还有一个地方武装军阀吕布,曹操知道吕布是个难啃的骨头,而且在征讨吕布的时候吃了不少的亏,曹操想撤军,被郭嘉及时阻止,终于灭掉吕布,解除了后顾之忧。

曹操虽然消灭了吕布,在中原取得了一些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但生存空间依然险恶。南有江东小霸王孙策,骁勇剽悍,时刻想过江与曹操决战。北有袁绍,势力也向南扩展,两边都在挤压曹操的生存空间,但曹操却拿不定主意先攻打哪一边。
还是郭嘉告诉曹操:勿忧孙伯符,尽可放心地同袁绍周旋。他的理由是,孙策虽然大度,但对人无防备之心,很容易被小人接近,果然,孙策不久后被刺身受重伤而亡。江东暂无军事威胁。

曹操得以全力对付袁绍,公元200年,著名的“官渡之战“拉开帷幕,曹操在郭嘉的邦助下打败了袁绍,袁绍因遭到惨败吐血而亡。统一河北后,郭嘉又敦促曹操继续铲除袁氏的残余势力,也就是袁绍的儿子袁谭和袁尚,他们手中依然握有重兵。

郭嘉随同曹操远征乌桓,既是开疆拓土也是为了消灭漏网的袁氏兄弟。最终曹军在白狼山大破乌桓,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地平定了北方,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

郭嘉最大的特点是看人很准,不但对袁绍和孙策如此,对曹操也了解的很透彻,郭嘉不像孔融那样动不动就去挑战曹操的底线,他只管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他同曹操的关系很亲密,如好朋友一般。也正因为郭嘉的才干出众,曹操才对他寄予厚望。


乔江宝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因207年,27岁的诸葛亮出山,恰好这年,39岁的郭嘉病故。这句话具体出处不详。但不是夸大,只是巧合!

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郭嘉同年投靠曹操,随后曹操权势如日中天,步入进入强盛时期。

郭嘉主要成就:

一、郭嘉献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十胜十败”之策。

二、献计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机,灭吕布。曹操依郭嘉之谋,出兵吕布。大败吕布。因吕布坚守不出而久攻不下,曹操想退军。郭嘉劝说曹操继续攻城,理由是:“吕布勇而无谋,其军锐气已衰。陈宫有谋却反应迟钝。”曹操依计决水淹下邳,擒杀吕布、陈宫。

三、200年,曹操派刘备进攻袁术。郭嘉阻止晚了一步,导致刘备杀了徐州刺史车胄。曹操突然有多了一个敌人,而担心刘袁夹击,郭嘉则主张兵贵神速消灭刘备。理由是:袁绍优柔寡断,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刘备刚叛,众心未归,立足未稳。曹操从官渡抽兵,找时间差,一战而破刘备,并“获其妻子”,擒获关羽。

四、曹袁相持官渡之时,有消息说:江东孙策准备偷袭许都。而郭嘉料定孙策必死于小人之手。孙策的军事机密怎么会到处流传?根据史料推断,很可能是郭嘉与扬州太守程登合谋,派刺客干的。

五、袁绍临终,将兵权分散。郭嘉力排众议,独建奇策,利用二袁兄弟之间的矛盾,建议回军,“以待其变”。果然二袁为争夺地盘而内斗,曹操乘机回军,二袁一死一逃。

六、袁尚逃至乌恒,曹军将领普遍认为远攻乌恒,会导致许昌空虚,给刘备偷袭创造机会。郭嘉慧眼独到,认为刘表不会让刘备偷袭许都。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统一了北方!其中也有了“遗计定辽东”的传奇故事。

郭嘉、诸葛亮二人比较:

郭嘉和诸葛亮共同之处,二人前期都是隐居待机出山。两人都是着眼大局的人才,也都擅长“心理学”。

郭嘉偏重于军事,而诸葛亮侧重于政治。

当时天下十三州,曹操得天下八个半州,皆有郭嘉之谋;而刘备集团仅有荆、益两州及汉中郡。

郭嘉不操心曹操集团内部人员的权利分配问题,而刘备集团各种势力混杂在一起,诸葛亮需要考量各人利益,平衡各部势力。郭嘉不操心治国,而诸葛亮必须要为军民的柴米油盐着想。

故而,从军事、开疆扩土及心理学角度看,郭嘉胜诸葛亮。但从政治、治国方面看,郭嘉远不及诸葛亮。


碧水青山0



枫叶满山4


这话就单纯是同人向看多了吧,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这种说法。或许是民间为了抬高郭嘉而传的说法,而且编得还挺带玄幻色彩的,有点靠着跳大神的模式进行了。

在《三国演义》小说当中,我想也没必要作比较,因为诸葛亮已经钦定了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是智绝,借箭逗曹、借风破曹,八阵图困陆逊,空城弹琴退仲达,关键七星灯还能续(虽然没续上),就差撒豆成兵、行云布雨了,这特喵可比跳大神牛呀,他特喵出山还用选日子吗?

那说回正史,倒好像是有点为避郭嘉锋芒的意思,但这就更扯了:

郭嘉是厉害,荀彧就不厉害吗?贾诩就不厉害吗?被曹操称为“谋主”的荀攸就不厉害了吗?曹操本人不厉害吗?还有那良将千员、带甲百万……

曹操手下文臣武将何其多也,诸葛亮选择刘备,可能有出于地位和话语权的考虑,但诸葛亮肯定明白如果不选择曹操,早晚必然和实力最强的曹操对上,而且诸葛亮在隆中对也说到了如何应对:“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应先发展巩固自身实力,最后结盟孙权与曹操争天下。

天下枭雄不怕、数位谋士不怕、百万之众不怕,到后来数出祁山,明知不可而为之,他诸葛亮都不怕,单单怕一个尚未谋面的郭嘉,那这个郭嘉得传的多厉害啊?

再退一步说,就算这个郭嘉当年传的神乎其神了,诸葛亮也听过了郭嘉的一些事情,但就凭诸葛亮这股“每自比管乐”的心气,他不应该更想和郭嘉斗一斗吗?咋就缩回去自愧不如了呢?总之是实在说不通的。

关于郭嘉的真实实力,我始终认为,三国历史上,郭嘉,周瑜,孔明,三个是排在一起的,当然,演绎里夸大了孔明,但是史实上我认为他们三个都是差不多的,郭嘉死后曹操痛苦,死后的第二年,曹操赤壁大败故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惊世大熊猫


“奉孝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把郭嘉的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甚至是说郭嘉的能力超过诸葛亮。如果郭嘉不死,诸葛亮都不敢出山辅佐刘备。这显然是毫无历史依据的,郭嘉是死于公元前207年九月、诸葛亮也是同年出山的,所以这种时间上的巧合衔接给人以遐想,加上此二人能力出众,而且未有过碰撞交手的机会,所以民间才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其实换句话说,郭嘉死不死,诸葛亮还是会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



郭嘉的真实能力如何,真可与诸葛亮比肩甚至超过诸葛亮吗?

  1. 郭嘉的才能更多的体现在慧眼识人心、出谋献策和鼓励士气上面,水淹下邳擒吕布,是郭嘉和荀攸二人的功劳。郭嘉在官渡之战前夕提出所谓的“十胜十败论”,有效的鼓舞了曹操一方坚定迎战袁绍的信心和军队的士气,对战局有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起到最关键的作用。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的三年时间里,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许攸来降,告知袁绍屯粮之处,荀攸出奇策偷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才彻底迫使袁绍退兵。


  2. 郭嘉慧眼识人心表现在预言江东孙策会死于刺客之手,孙策没有机会去偷袭许昌,帮助曹操解决后顾之忧。对刘备的堤防和警戒,刘备不可杀也不可放,只可软禁,可曹操有自己打算,刘备借兵阻击袁术而逃离曹操的控制。


  3. 曹操远征乌桓时,郭嘉力主‘’兵贵神速,奇兵制胜‘’曹操听之,一战斩杀乌桓首领,踏平乌桓后,郭嘉因病死在回军的路上年仅38岁。


以上郭嘉在帮助曹操统一北方确实立下了功勋,郭嘉也不负奇才之名。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郭嘉,曹操在其他谋士帮助下一样可以统一北方,与郭嘉差不多的谋士比比皆是,如二荀、贾诩、刘晔、司马懿、蒋济、董昭等、之所以郭嘉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完全依赖于曹操以及后人对其个人的称赞与吹捧,看看曹操的吹捧就知曹操笼络人心的手段高明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

看到这里,曹操把擒吕布、斩二袁、平定河北、乌丸、辽东之功,全算在郭嘉一人身上,曹老板是不是太有点偏心了。

三国演义中对其评价更高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虽然天数三分定,妙算神机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经天纬地实可夸,少年才学冠中华。曹公深识真梁栋,兵败犹然想郭嘉

按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只要郭嘉在世,曹操统一天下指日可待,把天下英雄放之何地,卧龙、凤雏表示不服。

还是陈寿的评价更中肯些

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1. 郭嘉的才能和谋略和荀攸差不多,善出奇谋,是一个顶级的谋士而已。
  2. 郭嘉的才能比之诸葛亮如何,我觉得两人不在一个层次上。
  3. 人品上:同是读书人,郭嘉生活不检点,诸葛亮人品胜郭嘉百倍。军事谋略上两者不相上下,但郭嘉不善领军打仗,诸葛会治军,北伐虽未成功,并不能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差,而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国力、民力、人才等因素。诸葛亮以一州之力能在北伐战争中以攻代守,迫使曹魏以举国之力来抵抗实属不易。其他方面如治国理政、安民定邦,郭嘉更不是其对手。在曹操一统北方、孙权一统江东的形势下下,帮刘备占据益州、汉中和荆州数郡并三分天下,可知诸葛亮的政治眼光和谋略远胜郭嘉。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陈寿对诸葛亮的军事水平的评价来源于北伐未成功,说明诸葛亮不善军事,有失偏颇,前面我阐述过,北伐失利诸葛亮有责任,但更多的还是在其他方面。


结语:“奉孝不死,卧龙不出”其实言过其实了,不否认郭嘉的才能,但不能为了抬高郭嘉,而去贬低诸葛亮,这样就有失公允了。曹操有郭嘉,是曹操之幸,但终究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诸葛亮对于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能否在赤壁之战前夕活下去,能否会有类似于诸葛亮的人物帮助其三分天下而成就其霸业!!!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言过其实。因为这句话,《三国演义》、《三国志》里面都没有!是近人的牵强说法。

《三国志》中,郭嘉算无遗策;他的确是曹操最喜爱的谋士之一,死后可以“托付后事的那种”;

但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郭嘉可能不唯一;他死前虽然封侯,但军中职位还是祭酒;死后也是在曹奂即曹魏灭亡的前夕,才配祀太祖庙。


一、算无遗策、几无失手的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河南人。是曹操最心爱的谋士之一,也被后世推崇,其中有一位重量级粉丝——毛主席。

毛主席在1959年3月的郑州会议上,指出:““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伟大领袖都为之打call。

(郭嘉▲)

我们先抛开诸葛亮,但看郭嘉牛在哪里:

1、眼光深远。早年郭嘉在袁绍账下,但知道袁绍外强中干,投奔曹操,新君臣一拍即合,相见恨晚;作为一个谋士,谋划好自己,才能谋划天下;而郭嘉对于天下大势判断极准。

2、“十胜十败”之策。西晋《傅子》一书,说郭嘉在官渡之战中,做出“十胜十败”的论断,为曹操坚定“以弱胜强”决心;但请注意,当时曹操的手下的谋士,荀彧,贾诩都有类似说法,并非是郭嘉一人独算。

3、劝曹操东征吕布、刘备。袁绍攻打公孙瓒时,郭嘉劝曹操抓住机会,攻打吕布;当时士卒疲惫,但郭嘉力劝,曹操咬牙一鼓作气地生擒吕布,消灭后患;攻灭弱小的刘备,郭嘉也坚定了曹操的出击信心。

4、预见孙策死于平常人之手。

5、献计曹操伪征刘表,使袁谭、袁尚发生内讧。

6、建议曹操以轻兵击乌桓。


总体来看,当时人记载了郭嘉的六次谋划,从无失手,让曹操在决战前周全行事、果断行事,功劳巨大;这体现了郭嘉过人军事才能、参谋能力,放在今天,可能是顶级的参谋长。


但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郭嘉屡献奇计,和曹操的关系亲密,但和曹操从征11年,临死前的职位只是司空军祭酒?


《三国志·郭嘉传》

(曹操)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要知道,在官渡之前,荀彧已经是尚书令,荀攸是汝南太守、尚书,贾诩是执金吾,程昱历任尚书、东中郎将、济阴太守、振武将军……




2、郭嘉能力很强,但曹魏同样人才济济


2.1 人才济济的曹魏

打个比方,如果官渡之战中,“十胜十败”是郭嘉一人独创看法,那么他可以后来居上;但实际情况,荀彧,贾诩都有做出正确判断。


也就是说,郭嘉被《三国志》赞誉,被后人赞誉,于他和曹操的亲密关系有关;其他曹魏谋士、将领并不比郭嘉差太多。这也就能理解在体制中,荀彧、钟繇、夏侯惇、于禁、乐进、李通、荀衍(荀彧兄)、程昱、曹仁、徐晃、李典这些人,都在郭嘉之前封侯。


即是说,郭嘉不早逝,也会和其他人才竞争,很难获得和诸葛亮一样的地位。


2.2 另外,需要考虑郭嘉的缺点,考虑曹魏体制内复杂的人际关系。

(人才济济的曹魏 ▲)

郭嘉作为最高领导的喜爱的谋士,恃才傲物,被《三国志》提到“不治行检”。放到今天大概是保养小蜜、公款吃喝、公车私用之类,这是一大缺点。陈群就数次向曹操控诉郭嘉,但郭嘉仗着受宠,不以为意。


另外,考虑整个体制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曹操外,其他同僚并不喜欢郭嘉。因为奉孝提出的一些谋略,不顾中下层的感受,如强行进兵攻击吕布;这虽然是曹操的心里话,但底下兵将执行多有怨言,这是郭嘉难以调和的矛盾。


3、回过头再看诸葛亮。

深入分析了郭嘉的优缺点,我们再说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朝中地位是远高于郭嘉;诸葛亮因此有着广大的空间施展政治能力,这是郭嘉所不具备的;在智谋方面,因为二人没能在赤壁之战直接面对,无法比较高下。没有必要拉着诸葛亮衬托郭嘉。


因此综合来看,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奉孝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

(诸葛亮▲)


涛说乱世历史


郭嘉是东汉末年非常优秀的一个人才,诸葛亮也是东汉末年非常优秀的一个人才。郭嘉和诸葛亮并没有在战场上交过手,在郭嘉去世的同一年,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因此也留下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实际上郭嘉病死和诸葛亮出山,是两件毫不相关的事情,郭嘉是否去世,不会影响到诸葛亮出山与否。

诸葛亮隐居隆中期间,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管仲和乐毅都是辅佐君主成就霸业的人。从诸葛亮的自我评价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年轻人,既然诸葛亮敢于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那么诸葛亮肯定不会怕一个刚刚出名不久的郭嘉。

从诸葛亮出山前的履历来看,诸葛亮对郭嘉并不熟悉,两个人没有见过面,也没有共同的朋友。诸葛亮喜欢关注天下大事,肯定知道郭嘉的名声,但是曹操手下的一流谋士众多,诸葛亮对郭嘉的关注度不会太高。

虽然郭嘉去世和诸葛亮出山都发生在公元207年,不过郭嘉是在公元207年年初去世,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年末出山,这两件事间隔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显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已经27岁,在诸葛亮出山的同一年,曹操稳定了北方的局势。诸葛亮明白曹操即将南下,荆州地区将不再是安稳,自己必须要选择一个明主投靠,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才选择投奔了刘备。

郭嘉在曹操手下的作用,类似于汉朝的张良和陈平,不过郭嘉并不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人。曹操手下谋士非常多,程昱、贾诩、荀彧、荀攸这些人的能力都不亚于郭嘉,周不疑、司马懿、杨修等人属于后起之秀,即使缺少了一个郭嘉,曹操仍然拥有强大的谋士集团。

郭嘉和程昱的地位相当,两个人经常提出相同的谋略,从曹操北伐张绣开始,一直到曹操平定北方,郭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郭嘉和诸葛亮没有交过手,两个人孰高孰低不好评论。不过郭嘉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事上,类似于刘备手下的庞统,而诸葛亮在军事和治国上都有建树,类似于曹操手下的荀彧。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郭嘉不死,曹操不会在赤壁之战战败,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形成。实际上魏蜀吴能够三足鼎立,主要是因为三方的势力相互牵制,没有一方具备吞并另外两方的势力,这种平衡绝不是郭嘉一个人就能改变的。


史海泛舟摆渡人


呵呵,郭嘉死的早。所以,曹操给予了他无比的期望。事实上,三国时期智力最高的军师并不是郭嘉。当时智力最高的军师当属董卓的女婿李儒。其次是贾诩或诸葛亮。还有司马懿。郭嘉最多能排第四。甚至是更为靠后。只不过郭嘉死的早,曹操认为郭嘉的智谋心机还远未发挥出来,而已。所以,曹操哭着说 ,郭嘉不死,赤壁不会败。在当时,司马懿还名不见经传。贾诩又是刚投靠曹操。曹操对他的戒心太大,不敢重用,贾诩见曹操执意要进行赤壁大战,便在劝说曹操无果下,装病赖在淮南不走了。所以,赤壁之战并没有贾诩。贾诩号称毒士,郭嘉号称鬼才。这么说吧,如果曹操完全信任贾诩的话。赤壁之战曹操就不会失败了。有没有郭嘉都一样。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郭嘉真实才能还不如荀彧,荀彧是个很稳重并谦逊的人。曹操公开提出战术问题时,都是郭嘉先开口,荀彧都不开口。只有当曹操单独与他讨论时,他才会出谋划策。自从郭嘉死后荀彧好像也很少露面了,曹操南下时也没见到,反倒是徐庶与司马仲达在身边。而且曹操准备攻打徐州时,竟然会被陈宫偷袭成功。后来回头攻打吕布时候竟然中了陈宫诈降之计差点死在吕布手下。攻打张绣被甲鱼算计。可见曹操统一北方之前经常吃败仗,被人算计。荀彧与郭嘉并没有什么过人之才,甚至和甲鱼陈宫不相上下!军事才能方面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排兵布阵之法。袁绍如果不是好谋无断,手下如果不是小鸡肚肠,曹操说不定还会死在田丰,许攸,审配,沮授这些人手里。和诸葛亮整个一个天一个地,无法相提并论


鹰啸云间飞


郭嘉是三国前的时期少有的军事策略谋士,对曹操平定北方诸侯做出巨大贡献。在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的,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出谋划策,帮助曹操取得胜利。一战决定了北方的政治局势走向。

郭嘉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郭嘉不死,诸葛亮依然会强势登场。仅凭《隆中对》,诸葛亮就够得上战略家的地位了。

如果用马歇尔比作诸葛亮,郭嘉就是曼施坦因、尼米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