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说过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赵构想表达什么?

历史一书生


赵构能发出“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的感慨,表明他对岳飞精忠报国的情怀,内心中其实并不存在怀疑。但站在当皇帝的角度,赵构又极不愿意看到武将势力做大,甚至民心、威望盖过皇权的情形出现。

岳飞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四位武将,是两宋交替时期,活跃在抗金战争第一线的“中兴四将”。

张俊、刘光世徒有其表,真正能够与金兵硬碰硬较量的,还是岳飞和韩世忠。南宋之所以能够维持住半壁江山,赵构能够坐稳皇位,全赖岳飞等武将多年来的浴血奋战。

岳飞军事生涯的巅峰时刻,曾一度掌握南宋将近半数的军队。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铁律,使得岳飞的军队深得民心爱戴,百姓亲切得呼之为“岳家军”。

再加上岳飞一贯以来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洗刷靖康之耻的主战立场,让他在北方抗金义军中的威望也十分得高。

一位武将如此耀眼的情形,自北宋开国以来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宋朝自太祖赵匡胤开始,有鉴于中晚唐以来延续至整个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便认定武将的祸害,更胜于文官的贪腐,因而对武将极度得不信任。

以文驭武的国策,虽然牺牲了军队的战斗力,让北宋军队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屡失利,甚至于被金兵攻陷首都汴梁,留下靖康之变的沉痛耻辱。

然而整个宋王朝版图内部,却极少有武将乱政之事发生,和平的环境让北宋的商品经济迅猛发展,清明上河图画卷展示的繁荣景观,真实得反映了北宋百姓富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艺术创作。

赵构对岳飞等武将心存猜忌心理,除了承袭宋朝一贯以来的抑制武将传统外,另一层重要的因素便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惨痛教训。

原来赵构在位初期,南宋内部曾有苗傅和刘正彦两位将领,借清君侧诛杀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之名义发动兵变,并逼迫他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

整场动乱让赵构受尽惊吓,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这场动乱中被活活吓死。由于赵构早年四处逃避金兵追捕,极度恐慌之下竟然失去了生育功能,赵旉的死等于是让他断绝了后嗣。

想当初,金兵在金兀术的率领下“搜山检海捉赵构”,逼得赵构乘船到海上建立流亡政府,虽然狼狈不堪,但毕竟让他挺过了最危急的难关。可来自内部武将的叛乱,却差点让赵构性命不保。

可以这么说,高宗的断子绝孙的心理阴影,正是军阀造成的。有了这番经历,使得赵构对太祖抑制武将势力的英明决策深信不疑。面对手握重兵的岳飞,自然千方百计想办法要将其控制在手中。

岳飞与赵构的不合拍,还表现在岳飞理想主义的性格,与赵构所期待的南宋政局格格不入。

岳飞一直高呼的迎回徽钦二帝,放在民族情感层面自然是振奋人心,但政治向来是一门厚黑学,把赵构的老爹和哥哥带回来,那让赵构这个皇帝往哪里摆,到时候皇位是还给老爹呢,还是哥哥?

实际上,当南宋与金国打得难分难解时,金国一度谋划当前方军事失利时,就把正牌的钦宗放到汴梁当傀儡皇帝,用这张政治牌去动摇赵构的皇位合法性。赵构不敢在战场上下死手,也与徽钦二帝尚在人世的因素有关。

这便是作为政治家的赵构,跟偏重于军事家的岳飞,两人考虑问题的本质差异。

岳飞壮大岳家军的势力,想的是积蓄足够的军力直捣黄龙灭亡金国,可赵构却在防着武将势力坐大;岳飞高喊迎回二帝,为的是凝聚宋人民心洗刷靖康之耻,而赵构却要首先保证皇位上坐着的是自己。


剧透历史


岳飞作为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最后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夺去生命,这让不少人意难平。除佞臣秦桧的挑拨离间外,赵构的昏庸不明也一向被人诟病,认为他被蒙蔽视听以致错杀忠臣。但是,赵构在岳飞灵前曾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赵构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作为南宋的杰出统帅,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对保卫大宋的江山确实功不可没。岳飞曾先后收复襄阳六郡、商州以及郑州等地,以其赫赫战功践行了“精忠报国”四字。赵构不可能不明白岳飞之忠义,他和岳家军的存在是大宋抗击金军的屏障。那么,他既然知道岳飞忠义,又为何甘愿冒骂名也要置他于死地呢?


其实,这句话表明赵构心里清楚得很,岳飞是大宋朝的忠臣,更没有谋反之心。可是赵构最终还是杀掉了岳飞,这主要还是因为岳飞的立场和皇帝不一致。对于岳飞来说,他想只打败金国,收拾旧河山。可岳飞却提什么迎回二圣,直接犯了赵构的忌讳。金国人掳走二圣和很多皇亲国戚,只有赵构极为幸运的逃走,在南方称帝。岳飞如果把二圣接回来,让赵构如何自处,一国三圣,谁愿意手上的蛋糕被别人分走呢,即使是亲爹也不行。赵构还要用岳飞抗金。金人想灭南宋,没有岳飞,赵构早完蛋了。可岳飞的迎回二圣,让赵构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

还有一点,岳飞功劳太高了,掌握军权,控制荆楚,这在宋朝是皇族大忌。在赵构看来,岳家军固然抗金,但这支军队首先听岳飞的,那我这个皇帝算干嘛的?如果这支军队听岳飞的命令,进攻自己,自己还有几条活路? 你看韩世忠和张俊就聪明,立功后赶紧买房买地娶小妾,就是为了自污,让皇帝放心。可岳飞太完美了,朝廷的赏赐全部分给将士,皇帝赏的美女也完璧归赵。赵构送岳飞这些,就是想拿住岳飞的把柄。其他将军都明白,甘心让皇帝抓住自己把柄,岳飞竟然不接招!你说赵构能不心疑?

综上。


一起聊历史


岳飞作为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最后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夺去生命,这让不少人意难平。除佞臣秦桧的挑拨离间外,赵构的昏庸不明也一向被人诟病,认为他被蒙蔽视听以致错杀忠臣。但是,赵构在岳飞灵前曾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赵构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strong>

作为南宋的杰出统帅,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对保卫大宋的江山确实功不可没。岳飞曾先后收复襄阳六郡、商州以及郑州等地,以其赫赫战功践行了“精忠报国”四字。赵构不可能不明白岳飞之忠义,他和岳家军的存在是大宋抗击金军的屏障。那么,他既然知道岳飞忠义,又为何甘愿冒骂名也要置他于死地呢?

赵构并非生来就是帝王,他乃韦贤妃之子,不受重视。但也因祸得福,在金兵攻取东京,发动靖康之变时,他正任河北的兵马大元帅,因为暂避金兵锋芒而躲过一劫。由于徽、钦二宗皆被掠走,大宋群臣六神无主,这才将赵构扶上皇位。可以说,赵构成为九五之尊实属偶然。但是他一旦就任帝王,就不愿再弃权,他在南京安然无恙时,他的生母以及兄长都在金营中备受折磨。其实赎回他们并非没有可能,但是赵构却迟迟没有行动,主要原因就是怕父兄对其帝位构成威胁。

岳飞的能征善战让赵构胆战心惊,随着岳飞收复失地越来越快,也就意味着徽、钦二宗回京指日可待。到时又是一场轩然大波,若是赵构不让位,不仅会被天下人耻笑,还有可能被群臣拉下马。因而赵构宁愿杀掉岳飞落得昏庸之名,也不愿丢掉刚刚到手的皇位。

宋朝一向重文轻武,对于对外征战一事毫无兴趣,宁愿破财免灾,也要求得安宁,赵构也是如此。赵构在位期间,虽然任用了一些抗金名将,但那也是形势所迫,民心所逼。他心中更看重求和派,他所重用的王伦、秦桧等人都是一味求和,而韩世忠这类主战大臣则被罢免。由此可见,赵构更倾向于主和派,而岳飞则是其求和的最大障碍,岳飞在民间呼声极高,百姓拥戴。只要他一日不死,百姓抗金之心一日不亡,只有将岳飞杀死,赵构才能实现求和。果然,岳飞死后不久以后宋就与金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以求安稳。

岳飞之死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功高震主。宋绍兴十年(1140)时,岳飞北伐,当时两河人民皆奔走相告,有志之士都纷纷响应,可谓是一呼百应。岳飞之名已是威震天下,以至于当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的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岳飞爱国自然无罪,但他的罪过就在于手握重兵,德高望重。这样的人一旦有谋逆之心,赵构几乎无法应对。要知道,当初他的祖先赵匡胤也是这样黄袍加身的,宋朝历代皇帝都防着边关将领,就像唐朝历代皇帝都在防着皇子一样。

极为讽刺的是,赵构曾赐御书“精忠岳飞”的锦旗给岳飞以示看重,转头却将其送上断头台。又在岳飞灵位前感叹:“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即使他不是元凶,也在其中做了推手,可悲可叹啊!


邓海春


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说的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


这句话其实是现代人的观点,也就是说岳飞是忠臣,这个大家都是公认的,赵构这个杀岳飞的罪魁祸首也知道,而赵构杀岳飞并不代表他是昏君,赵构是为了自己的天下才这样做的,大宋的江山就是赵构的江山,这也就是君臣间的矛盾,岳飞的忠是忠于国家,所以赵构不得不杀岳飞。

北宋被金国吊打后,国破家亡,堂堂的一国之君宋钦宗被金国俘虏,宋徽宗虽然为了躲掉亡国之君的名号而当了太上皇,金国的人也没放过他,金国掳走徽钦二宗,还有文武百官、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大约三千多人都被掳到北方受苦,还抢走了东京城内图书典籍、金银珠宝、技艺工匠,北宋都城被金人洗劫一空,北宋也就此灭亡。


北宋虽然亡了,但赵宋的火种还在,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靖康元年冬奉命出使去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宗泽劝阻留下,因而逃过一劫,在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被受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廷想让他带着河北兵马救援京城,赵构得到兵权却带着兵马先躲到河北大名,觉得离金军不够远,又带着兵马躲到山东去了。

在金兵俘虏徽钦二宗北上后,赵构在南京即位,成了南宋第一位皇帝,没多久就从南京逃到扬州去,而金人对这位南宋皇帝也是毫不客气,对他进行追杀,宋高宗赵构不断向金国乞求不要追杀他,金国鸟都不鸟他,狼狈的赵构被打的不断搬地方,带着臣僚一路南逃,从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难才算是躲过了金国的追杀。


赵构是在被逼的没办法的情况下,才转而支持主战派,然而他支持主战派的目的并非是要收复失地,只不过是争取和金国求和的资格,所以他对从金国回来的秦桧予以重用,就是想着秦桧可以和金国搭话,在自己跟金国谈判的时候可以帮上忙。

没想到弱宋却出了岳飞这种猛人,宋朝在被金国打的崩溃、主力基本被打垮的情况下,岳飞带着他的岳家军对不可一世的金军进行了反击,举行了几次北伐,收复了大量失地,大破完颜兀术的“铁浮屠”和“拐子马”,让完颜兀术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而岳飞在大河南北捷报频传的情况下,与部属豪言道:“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再与诸君痛饮!”


岳飞在朱仙镇大败完颜兀术后,完颜兀术准备渡河北遁,放弃开封府,这时候有人提醒完颜兀术别忙着渡河,可以启用留在南宋的秦桧了,于是在秦桧一番说辞下,宋高宗赵构立即降召,命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上书争辩:“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然而接着是宋高宗一日之内给岳飞发了十二道金牌,命岳飞即刻班师,岳飞接道如此荒唐的命令,只能哀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在回朝后,再三请求解甲归田,赵构却不肯,没多久金国与南宋议和,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信中写道:“必杀飞,始可和。”宋高宗为了向金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让秦桧给岳飞罗织罪名,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和张宪三人杀害。


对于赵构这个皇帝来说,岳飞有必须死的几个理由,第一个是功高震主,对于皇帝来说,武将太厉害功劳太大,都是一个威胁,岳飞组织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这个绝对让他如芒在背,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基本上都会遭到皇帝的忌惮。

第二个就是岳飞想“迎回二圣”,这个口号是赵构喊的,不过赵构这个小人只不过是喊着玩,并不是真心想要把徽钦二宗迎回来,虽然宋徽宗已经死了,不过钦宗还在,在他心里想的是岳飞你收复中原就好了,你别真的把二圣迎回来啊,而岳飞却是真心实意这样想的,自然也是让赵构很不爽,这真要让钦宗这个前皇帝回来,赵构还是有点尴尬的。

第三个就是劝赵构立嗣,其实有很多大臣也上书让赵构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早点立个皇储,岳飞也是出于忠心,几次上书提议立皇储,然而岳飞的身份是功勋卓越的武将,这个让赵构就很有想法,所以岳飞提议这事的时候,遭到赵构的呵斥。


在赵构心里,大宋是他的,如果岳飞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的话,钦宗是他老爹徽宗钦定的,而他则是自立,这名义上就不一样,所以为了自己的帝位,他不得不杀了岳飞这个可以收复中原的中兴之将,以阻止其北伐,而赵构也知道自己是冤杀岳飞,所以在岳飞灵前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为了我的半璧江山,只好委屈你了!


历史红尘


意思就是,你所做的我都明白,我也相信你的忠心,可是我还是得杀了你。

岳飞出身草莽,凭借一身本事创下辉煌事业,杀的金人狼狈逃窜。金人喊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足以说明岳元帅威名远镇,闻之令金人丧胆。以一军之力保的南宋小朝廷偏安。

但如此一代强人,在朱仙镇大捷,收复中原有望的时候,被宋高宗赵构叫停,进而杀了岳飞,自断臂膀,南宋北伐大业就此终结。此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再也无力收复中原,并最终被蒙古人所灭。

千年以降,都把杀岳飞的责任推在秦桧的身上,四奸臣跪在岳王庙至今不得起身。也有说法,是岳飞“直捣黄龙,迎接徽钦二宗”的口号,逆了赵构的龙鳞,最终导致杀身之祸。但我认为,上述原因只是一方面,要想分析岳飞遇害的原因,还是要放到宋朝大环境之下。有宋一朝,文官集团势大,皇帝就是抗雷的,有功是大臣的,有过就是皇帝的。所以,宋朝后几代皇帝宁愿花钱买太平,也不愿意打仗。对辽、西夏、金都是这个态度,徽钦二帝时期尤甚,战场上稍微有点转机,立刻就要议和。

到了赵构这里,既然已经在临安安定下来了,帝位也做稳了,金人也打回中原,那就这样吧,过过太平日子,也不指望皇图霸业,文臣杀不得,武将地位也没那么高,杀了也就杀了。所以,赵构才说出这番话,也是其心声的真实表现。


燕然居胥


《我是宋高宗-作者老龙说历史》

主演:赵构,岳飞 友情出演:秦桧,一封信。

旁白:昏暗的皇宫,火盆里摇曳这纸钱燃烧的火光!一位身着白衣的帝王蹲在旁边!偌大的宫殿居然没有一个伺候得太监宫女!



第一幕:江南温柔乡,养的帝王不思旧

岳飞啊岳飞,寡人怎么可能不知你忠诚,你说要帮我打天下,寡人信你,你一届草庙民而已,跟着寡人你步步高升,威震天下,天下人谁不知你岳飞精忠报国,可是你考虑过寡人吗?


对寡人来说就算你一路打到金国王都有意义吗??你我君臣心知肚明,我们不可能灭掉金国的,就算你把金国灭了,还会有第二个金国,你喜欢打仗,寡人不喜欢,战争打不完的,江南多好啊,水是这样的柔和,阳光也不刺眼,寡人得妃子们多温柔啊,我不想要打仗了,你打了十几年的战,受了多少伤啊,寡人心疼啊,心疼你也心疼钱啊!你还想打,寡人叫你回来,叫了十几次!你只要一开始就回来了!寡人和你还是兄弟,我们一起在这温柔的地方寡人作诗你舞剑多好啊,你不愿意那你就去死吧!


第二幕:兄弟分君臣,你!帝王不需要!

岳飞啊你还记得我们兄弟相互扶持的那段时间吗,那时候寡人只是一个漂泊无依的皇族,我们只有彼此,我只能依靠你,谁知道那些如同丧家之犬的大臣们让寡人做了皇帝,从那时候我们就是君臣,一群和你一样又不一样的人跪在我的脚下,他们中很多人和你一样厉害,你说寡人薄情也好,说寡人过河拆桥也罢,寡人有了太多的选择,我为什么舍得杀你。因为我有了太多的你可以选择,他们听话,你乱搞,你要去接那二位回来,你置寡人这个哥哥于何地,你该死!


第三幕: 秦桧夜送信,岳飞命归西

你说寡人不对,这天下不是我的“家天下”,我告诉你这天下就是寡人得家天下,你岳飞死了也白死了!

岳飞啊岳飞,你是不是傻,你没有想到过你岳飞班师回来自己会死吗?是,你岳飞是我宋某人的的心腹爱将,你也很忠心,你做事儿光明磊落你觉得没有可被惩罚的地方,可是你怎么这么傻,我说让你把兵权还给我你就还给我,你觉得我宋高宗也不是个残忍的皇帝,可是你知道吗,那天晚上秦桧半夜来见我,他带来了一封信,说寡人要是想要寡人这江山保住你岳飞岳飞就是必须死!


夏慈史




翻遍故纸堆也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声称要还原历史真相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精忠岳飞》。兴冲冲打开视频忍受了一分钟广告后,第一集只看了两分多钟就实在看不下去了,剧中几乎每一幅画面和台词都是大写的BUG,随便摘两处硬伤

开头旁白交代背景:因为辽国屡次入侵,北宋决定与正与辽国发生战争的金国联合,共同抗辽

但实际上是童贯听从了辽国汉人马植(后更名赵良嗣)的建议,说服徽宗联合金国共同灭辽,拿回传统汉地燕云十六州


宣和四年宋军伐辽,先后遭遇兰沟甸、兰沟、范村惨败;郭药师袭燕失败,缒城而还;刘延庆卢沟河烧营夜遁,众军大溃。宋军从来没有攻下燕京

宣和五年童贯才花大价钱买下了被金人“尽掠而去”的燕京空城。

剧中时间顺序颠倒的问题暂且不谈,连人物的身份都搞错了。例如刘韐

刘韐“第进士”,拜过述古殿直学士、延康殿学士、资政殿学士,做过转运使、知州、参谋官等文职,是比较典型的“以文御武”的代表。宣和四年刘韐的差遣是“真定府路宣抚使”,可以称他为“帅臣”

如果有人敢在刘韐面前称他为“将官”,估计刘韐羞愤之余会毫不犹豫地拿大耳刮子招呼上去


大概在编剧心目中,带兵的肯定都是五大三粗的将军

看到刘韐的造型后,我便失去了看剧的兴趣,直接跳到了最后一集





不出所料,每一幅画面、每一句台词依然都是槽点,看起来编剧组的栽赃水平比秦桧还高

岳飞与秦桧狱中对话时反呛秦桧:“你不也只是皇上的一颗棋子”?真把岳飞、秦桧都当政治低能了?如果岳飞这样说过,秦桧都不用费尽心思罗织罪名严刑逼供却仍一无所获,直接把谈话内容抄一份,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请旨杀死岳飞了


编剧还完全坐实了王俊诬告“岳飞与张宪通书,欲图谋反”的罪名——岳飞下狱后仍与牛皋通书,并以主帅的身份直接向旧部下令



绍兴三年十二月牛皋由朝廷分隶于岳飞帐下,牛皋虽然是下属,但年龄比岳飞要大上十几岁,他可能称岳飞为“岳相公”、“岳枢副”、“岳宣抚”……就是没有可能称“岳大哥”。看来编剧这个行当论资排辈搞成习惯了,地位高的就是大哥


编剧让牛皋进行了一番声情并茂不输拿破仑.波拿巴的演讲,成功地煽动了一场军队哗变

上临安找“昏君奸相”讨说法,这摆明就是要造反的节奏。而我们知道,岳飞平常[与将校语,必勉忠孝节义。]南宋所有的驻屯军中,最不可能造反的就是岳家军。事实上岳飞的死虽然让岳家军大多数人心中不平,绍兴十三年正月还有旧部捷胜军副将杨浩不顾禁令冒死上书替岳飞辨冤而遭到除名编管,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哗变

编剧嫌岳家军谋反的罪证不够明显,观众理解不到,还特意通过牛皋强调

牛皋这声吼让三岁小孩都能明白,岳家军只尊岳飞,不鸟朝廷。不得不佩服编剧,把祸嫁得如此大义凛然,真踏马高啊!


剧中牛破仑煽动的这场哗变被岳飞下令阻止了


岳飞案在名义上是“诏狱”,关押岳飞的是南宋大理寺狱,他居然还能让人传令旧部。看来编剧以为秦相公主持的诏狱跟他蹲的看守所一个熊样,只要关系走到位就能随时往外打电话

编剧通过这一情节设置坐实了连书都没有的“岳飞与张宪通书”


编剧草拟的岳飞给旧部的命令内容是什么呢?奇文共赏:

[岳家军旧属听令:好生恶死,天下常情,若临大难而不变,视死如归,非忠义之士有所不能。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若要不导致唐末五代那样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舍飞一命,势在必行。你等切不可妄动。此乃军令。]

从这段半文半白的“军令”中,我们能看到文天祥、谭嗣同……乃至袁老湿、纪老湿、易老湿……的身影,不由让人回忆起当年初学文言文的青春时光——

集编这段文字水平是要被先生打板子的



我们通过《三朝北盟会编》了解到,绍兴三十(一)年宋金交恶时赵构感叹“岳飞若在,虏人岂能至此”,下令修建岳飞庙。这是有记录的由官方修建的最早的岳飞庙

狗血的是,剧中赵构提前二十年早早就建了一座“岳公祠”,他一边等着岳飞画押,一边泪流满面地守在岳公祠外怀念岳飞

岳飞被害的地点也由众多史书明确记载的“狱中”被剧组正式确定为不落俗套的“风波亭”







这部再现网谣的肥皂剧BUG太多,凭我这半吊子历史水平估计一集就能摘一百条。其中影响最大最能get到史盲潮点的就是赵构那句:

“岳飞啊,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


通过《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4我们知道,绍兴十二年正月十四日赵构正式听取万俟卨、周三畏汇报岳飞案情,此时距岳飞被害已经过去半个月。

《要录》卷143录入的刑部大理寺状、贴黄、裁断、取旨、改判都没有日期,被笼统记载在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条下,而这一过程少说也得花上半个月。

我们知道,以赐死的方式让臣子体面地死,既可以达到杀人的目的,又可以彰显自己的仁慈,这种既做了表砸又立了牌坊的事自然会诏告天下。我曾经在私信里向网友解答过这个问题,偷个懒



种种迹象表明,赵牲《遗史》中“桧以书付狱,卨卒致飞于死”的记载是可信的,也就是说

秦桧矫诏杀了岳飞





那么此剧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编剧们真正想表达的只有四个字:

借赵构这段看似痛惜岳飞的话夹带私货,既掩盖了赵构昏庸无能被秦桧借议和架空,又掩盖了秦桧架空赵构矫诏杀害忠良的史实。让没有接触过正经史料的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一种错误认知

办公室政治症候群观剧潮点:[英明神武没有被金军吓碎蛋的赵构从社稷大计出发,不得不杀掉不听招呼的岳飞,忠君爱国没有在金军完颜昌帐下立下赫赫战功的秦桧只不过是赵构的白手套而已。看,岳飞都说了嘛,自己和秦桧都只是赵构的棋子而已,所以说,明君赵构是从大局出发,圣相秦桧只是执行命令,岳飞嘛,虽然可惜……]





综上:真实的赵构没有说过这段话,这段话不过是剧组的集体YY。这部由一群三流文艺青年分集执笔的“历史剧”不过是挂着“还原历史”的羊头在卖着“结合演义再现网谣”的狗肉罢了


为国钓鱼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回顾下岳飞遇害事件的整个过程。

第一步收兵权:绍兴十一年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第二步试探:绍兴十一年五月,留韩世忠在临安,派张俊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张俊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韩世忠军队,遭回绝,但最终韩世忠军队被张俊拆的七零八落,秦桧又准备以韩世忠部下大将耿着有不逊之语陷害韩世忠,岳飞匆忙警告韩世忠,韩世忠了。 韩世忠立即进宫去见赵构,跪在地上拼命磕头,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一边哭诉战功,一边脱成一个膀爷,细数自己浑身上下的伤疤,哪一处在哪一战所伤,终究逃脱大难。

第三步罗织罪名: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第四步免官职: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至此岳飞无权无兵。

第五步拆幕僚:八月中旬岳飞幕僚李若虚等人被分别调到天南地北。有到广南东路的,有去广南西路的,有去江南西路的,更有到南剑州的,务必让他们没法互通声气。

第六步胁迫王贵:八月下旬,镇江府枢密使大人张俊召集鄂州军方主管参见,要求先是王贵,再是张宪,要分批的来。这样能保证始终有一位主管留在鄂州坐镇,主持防务。王贵到了利诱不成转而威胁,王贵妥协了。

第七步逮捕嫡系:九月初一日,张宪、岳云从鄂州出发,去参见张俊。七天后,他们还在路上,张宪的副手王俊写了告密信指证张宪、岳云与岳飞勾结,要重夺军队,要挟朝廷,王俊把这份告密信上缴给了王贵,他的任务结束了。而王贵拿着这几张纸,心里游移不定,他绝对不想这么做的,可是却没办,权衡之下,他把告密信上缴给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荣薿。荣薿却不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原件退了回来,王贵只好把东西交给了秦桧的死党林大声。林大声迅速转交给了镇江府的张俊。十天后,张宪、岳云到达镇江府,立即被秘密关押,严刑逼供审讯。


第八步召回临安:秦桧下令,禁军统领杨沂中出公差,带着“堂牒”去江西召岳飞进临安。岳飞早已得知消息,他平静地叹息了一声,说了句“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义;万一不幸,亦何所逃。”

第九步直接下狱:十月十三日,宋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岳飞重回临安城,他的车轿被抬进了大理寺,没能见到皇帝、首相,被直接下狱。

第十步严刑逼供:秦桧用万俟禼换掉被岳飞感化的亲信何铸,万俟禼罗织罪名,严刑逼供。岳飞只说了一句“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就一言不发,任凭酷刑折磨。


第十一步殒命风波: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交防护。” 相传他被毒死在大理寺院内的一座取名风波的小亭里。这一年岳飞时年39岁,岳云23岁,张宪年岁月不详。

岳飞死了,按赵构的命令,他将被草草埋藏在大理寺的某个墙角下,世间将从此无人知道岳飞的下落,他将被毁尸灭迹。他们差一点就得逞了。一名叫隗顺的狱卒,悄悄挖出了岳飞的尸体,一路过街穿巷,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到了九曲丛祠附近北山山麓的一块平地上。岳飞被安葬在这里,这位狱卒为了立了座坟,坟前种下两株橘树作为标记,碑上刻的是“贾宜人之墓”。

至此,世间知道岳飞葬处的只有隗顺一人,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20年后,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当年十月,又颁发正式文告,宣布追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的待遇,岳飞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至此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淳熙五年,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答案:至始至终赵构都没有到岳飞灵前,要不是因为隗顺,岳飞连个安葬之地都没有,赵构咋可能跑到岳飞灵前说什么“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的话,也不知道编出这个情节的人是希望赵构到大理寺某个墙角下悼念岳飞,打自己的脸呢?还是希望赵构到西湖岳飞墓前向岳飞倾诉苦衷,打自己的脸呢?杀都杀了,还需要跑到灵前说什么狗屁废话,想想一下,赵构莫名其妙的跑到岳飞的灵前,说非卿不忠,你很忠心,我要杀了你,非朕不明,我知道你很忠心,我还是要杀了你,这不是啪啪打脸呀,那他还要秦桧这个白手套干啥,还需要费心心思,处心积虑,罗织罪名,一步一步将岳飞逼到死路?


小雷闲话历史


应当是:并不是你不够忠心,也不是我不够贤明。千不该万不该你要迎回二圣,换作你又如何呢?江山是我的,任何人都不可拿去。刚愎自用,尾大不调,我说的话你都不听,是否过分了。所以不要怪我,因我什么都懂。(胡谄几句,当作笑料)


仲启发


赵构的话,让"莫须有“这一罪名成立了。

"你非不忠",就是说岳飞你尽管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你的主张不合我意,虽忠也要死。

"朕非不明",就是说我赵构知道你是委屈而死,但我赵构不得不如此,否则,我的江山则不保,我的帝位就没有了。

岳飞精忠报国,后世谐模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