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用唐楷笔法解魏碑不合适,那么唐楷笔法从何而来?

古津新歌


我认为用唐楷的笔法去解魏碑没有多么的不适,反而在唐楷里的许多笔法就来自魏碑,当然,唐楷笔法也有许多来自隶书。魏碑继承了篆书和隶书笔法特点,而唐楷又在魏碑的基础上得到规范、丰富和发展。仅代表我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奇妙艺术创作


🤓🤓这个问题很意思。🎆🎆

唐楷笔法确实是与魏碑的笔法不同。但有趣的是

唐楷的笔法正是从魏碑的笔法脱颖而出的。🌈🌈

先从魏碑的笔法谈起。

魏碑大概分成三大类,比较众多的是以龙门石窟造像

为一大系列,第二个系列是以元氏墓志为一大类的

魏碑书法,再有就是魏碑的摩崖书法,就这三类魏碑

书法而言,尽管都是魏碑楷书,但用笔还却存在不同,

龙门造像的魏碑用笔有似于刀砍斧剁,基本上是方笔,

如果你不付出一定的努力是无法过关的。👀👀

魏碑的墓志书法就更加不好掌握,它的用笔也是以方笔

为主,但其中夹杂着极少部分圆笔,再加上墓志书法在

间架结构上的极度精准,学起来难度更大,其综合难度

应该超过前者,现在国内能写好墓志魏碑的人极少极少。

第三类摩崖魏碑所用笔法也是很难,因为更小众此处

就不多介绍。关于魏碑的种种用笔方法说起来会比较

麻烦,只能大概讲一下,就是一个字“难”。😎😎😎

由于魏碑书法在笔法上的难度,所以从北魏时期以后

魏碑就基本上消失了它的身影,尽管清代和近现代的

一些书法家在努力实现突破,但始终难成气候,对这种

现象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

唐代的楷书基本上是以魏碑作为基础的,颜真卿

柳公权及欧阳询等人都是魏碑书法的忠实门徒,但他们

在学习魏碑的成果上却远远不如前人,所以,改变前人

的技法,创新出更简化更容易的书法笔法就成为了他们

一生中所要追求的目标,大家现在使用写唐楷的笔法就

相对容易,这当然是唐代书法家们做出的贡献,这当然

也是唐楷脱胎于魏碑用笔的真正原因。🤓🤓🎈🎈

附图照片:清代邓石如【行书五言联】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清代卷)



素里布衣杨半


唐代是楷书的成熟时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三位楷书大家,他们的字法度完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典范,初学毛笔楷书,多从唐楷入手。

因为颜体笔画肥厚,初者特别是小学生因手法不稳,动作幅度粗重,写瘦劲的线条比较难入手,所以选择颜体入门,比较实在。为了使鉴赏力较低的中小学生对范本容易理解和把握,选择墨本字帖来训练是大有好处的。因为颜真卿楷书成熟时期的墨本作品在字的数量上稍为少些,这里选择《谭延闿临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记》里的墨本字作为范本来讲解和让中小学生临摹。谭延(1880-1930),民国时期,在朝的显贵许多能写一手好字,但最着名的莫过于谭延闿、于右任二家。1912年加入国民党。1922年后追随孙中山,历任大元帅府内政部部长、秘书长。谭延闿一直是国民党政府里的高官,历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他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字的大家。颜真卿楷书自从被米南宫批判之后,一直不很被重视,宋、元、明三代不出一个善写颜字的大家。从民国至今,写颜字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

正因为谭延闿临摹水平相当高,对于学生来说,从他的字里完全可以感受到颜真卿楷书的形和神的,等把笔画学得较上手后,再去临摹颜真卿的真迹自然就会得心应手了,这不失一种学习颜真卿楷书的好方法,退一步来讲,就算继续把谭延闿所临的颜体学好,那在中小学价段也足矣,谭延闿所临的颜体的高度并非一般人所能及的。这样学习颜体的途径在书法教育界里尚为少见,但这在我10多年的少年儿童书法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认可,并且是很有效的。

毛笔书法的笔画是笔锋在纸上运转而直接完成的。因为笔锋柔软,不同的着纸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形态。一个只会写钢笔字的人,拿起笔去临摹古代书法作品,要准确地写出这千姿百态的笔画形状,恐怕还是束手无策。笔锋该从哪里入,从哪里出,笔锋在笔画运行中如何摆动,这都是笔法的重要内容


乾坤书书


我是一人。提问者的问题,很有技巧性,逻辑很强。

为什么需要用唐楷笔法解魏碑,唐楷的笔法难道一定是从魏碑来的吗?不要强行强调魏碑的重要性,魏碑有自己的书法位置。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很多人喜欢魏碑,有些人非常喜欢魏碑,少部分人极度喜欢魏碑。

提问者可能是后面两种情况,魏碑不需要谁谁来证明,魏碑的价值和历史地位都在。

上图近代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年少时候所写的魏碑。魏碑历代都有书法家学习和临写,真正意义上的千人千面。

如果非要说唐楷的笔法都能从魏碑找到,当然是可以找到的。但是王羲之和智永和尚的字,更容易催生出唐楷。

上图王羲之所写《黄庭经》,如果要找《黄庭经》的笔法是不是更能在唐楷中找到。注意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早于南北朝时期。

那么再看看南北朝时期,智永和尚王羲之七世孙,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看看他的字,更是非常明显了。

南北朝时期有比魏碑,更能催生出唐楷的字。

一人有感

魏碑有它的历史地位,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说。

魏碑当然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唐楷,而且唐楷也受其他影响。不需要用唐楷来证明魏碑,魏碑在书法史有重要的地位。

我也有个问题:什么是唐楷,楷书四大家赵子昂的楷书算不算唐楷?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2月14日。


一人笔记


从魏碑和篆隶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