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详解:前些年“少雪”的北京为何今冬连降七场雪

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孙冰洁)2月14日,又一场大雪覆盖京城。这是北京今冬的第七场雪,也是近半个月来北京降下的第三场雪。这与前些年北京冬天“贫雪”的状况大不相同,那么这种多雪的状况会成为今后的常态抑或只是昙花一现?

回顾今冬北京的前6场雪不难发现,2019年冬天北京的初雪来得特别准时,出现在平均初雪日(11月29日),这场雪从29日中午一直持续到30日早晨,北京全市平均达中雪级别,局部大雪。

半个月后,北京迎来第二场雪,平均降水量为5.2毫米,达大雪级别;12月23日又出现了一次小雪天气过程;而第四场雪从1月5日傍晚到夜间持续到6日早晨。2月1日晚,北京迎来了鼠年的第一场雪,紧接着2月5日一场中雪再次光临京城。昨日(14日),北京再迎今冬第七场雪。

从观感上看,很容易给人今冬降雪颇多的感觉。但从气象学角度来看今冬的雪真的多吗?记者梳理从1951年至今69年北京冬季的雪日数据发现,北京冬季观测到的降雪最多的年份为1956年和1963年冬,共有33天,占冬季日数的37%,雪日最少的年份出现在1982年冬,只有3天,其次为2006、2010和2013年冬,整个冬天只有4天出现降雪。

气象专家详解:前些年“少雪”的北京为何今冬连降七场雪

截至2月14日,今冬北京南郊观象台共观测到14个雪日,比冬季平均值(12.3天)偏多一点,但因后期可能还有降雪,所以可以确定北京今冬降雪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但气象专家认为要达到历史较高水平还比较困难。2000年以来,北京降雪日数达到20天以上的年份有三年,2000年冬(22天)、2002年冬(24天)、2012年冬(23天)。

分析今年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降雪较多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表示,主要由于西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偏强,将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气流在此地交汇,使得降水异常偏多。

以本次寒潮过程为例,中东部多地现强雨雪,也是这个道理。北京由于前期温度较高,降雨持续了较长时间,雨转为雪的时间点比原先预报有所延迟,所以降雪量级也相应有所变化。这就是2月14日降水量虽然破2月日降水量最多纪录,但城区多地积雪并不是很厚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