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生活中如何避免孤独,更好的与人交往呢?

老左心理工作室


人到老年,人际交往少了,尤其是退休了,就会感觉生活一下子空荡荡的,就会感到孤独。这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自已去调节!放平心态,学会适应新的生活,要明白自已进入老年期后生活和心态都要调整,订个计划,平时多和老朋友聊聊天,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好学学新鲜事物,比如玩玩电脑,玩玩手机,能学会上网进头条,那就不会孤独了!里面有多少同龄人在玩!老哥哥,老弟弟,老姐姐,老妺妹都有共同语言!在里面能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什么知心话都可和他(她)们讨论。到那时你就不会再有什么孤独感!晚年的生活丰富多彩着呢。


命运天注定22


当今社会,有六十岁以上老年人近2亿人,一个大人群,怎样过好晚年幸福生活是一门课题。我今年67岁了,怎样安排日常生活的呢,谈点体会。

1,早起床。是一辈子的生活习惯,早上五点以后起床,搞学习一类的事,人人都有爱好,退休了,时间多了,把爱好重新拾起来。

2,找乐趣。多参加聚会活动,聚餐,唱歌,旅行,聊天等活,使心情愉快起来。

3,心态好。少管子女事,少参与听讲座,不买便利商品,顺其自然就好,不忙不慢,难得糊涂。

4,不挑食。什么都吃,不忌嘴,均衡营养,不听养生专家的,想吃什么吃什么,舒服就好。

5,散好步。不刻意去煅练,少爬山,不暴走,远离剧烈运动,散步最佳。


刘承泽3


我今年七十,真还没有孤独的感觉,一天还挺忙的,没时间孤独,我不爱合群,独来独往,钢琴,手机,电脑,电视,公园,说实话我真的很忙,人,为什么要孤独呢?一个时段有一个时段的玩法,说实话,快乐是从内到外的,快乐痛苦都是自找的,人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有懒得学的习惯,多学点东西充实自身的生活真的很好,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和死,只要你不怕死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了,说实话现在好多老人都是想着我一个人住半夜有事怎么办,死了没人知道怎么办,这个问题没放下来你永远都不会快乐,有谁能够一天24小时不离开你,放下生死真的好轻松


风铃52539582


父母生活在省城,退休近二十年,越来越孤僻。妈妈除了菜市场基本哪也不去,爸爸搬家之前还打打麻将跳跳舞,后来在新的社区人生地不熟,索性就自我禁足了。一个在家天天追剧,一个沉迷电脑麻将斗地主。也不爱运动。渐渐的糖尿病、高血压找上身,妈妈还得了癌症。

公婆在偏远农村,天天早睡早起,一个去镇上泡茶馆吹牛打小牌,一个种菜操持家务和邻里唠家常。身体都还不错。

所以,我认为老年人要培养兴趣爱好,做一些年轻时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同学会,融入社会。

有条件的去报名老年大学,丰富业余生活。

甚至还可以含怡弄孙,在身体健康有余力的前提下帮助儿女接送一下孩子,或双休日带带孙子,享受亲情。


情绪管理师琳达


@我今年己年滿七十一岁了,但身体还可以,没什么大病,头脑还算清楚,思维还算敏杰,因此,出门不论是开车,还是骑摩托车,或电动车类在确保行车安全的情况下,还算适应环境。闲暇时间经常参加锻炼,如,打乒乓球,游泳,冬天滑冰,还有参团旅游等,比较丰富多彩。在家静下来时,常常动动脑写点小文章类,並练练毛笔书法类,以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我不参加任何形式所谓的养生讲座类,就餐基本以素为主,不挑食。也从来不给儿女添任何负担,儿孙自有儿孙福,即然独立了,管好它们自己就oK啦,我的生活是习惯是爱交往(不论是前辈人,同辈人,还是后辈人,好象还不存在太大的代沟,心态始终比较平和,也较少生气,我的生存原则就是,人生在世暂短几十年,何苦不自我珍惜,高兴是一天,苦恼也是一天,何必自寻烦恼呢?!又有什么孤独的必要呢?总之,长期人为的处于所谓的孤独或抑郁状态,对于老年人长寿而言,则有害无宜!


崇文琉璃


老年人孤独这也是目前的一个社会问题,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状况就会不断下降,各种事情自己想做发现做不了,这种时候就会心态严重失衡,又没有诉说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孤单。

第二点,社会发展的脚步太快,对于老年人来说,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比较差,这样时间一长,就会感觉融入不了社会,感觉自己就是孤立的。

第三点,随着年龄增大,身边熟悉人和物就越来越少,特别是熟悉的老朋友一个个离开,其实老人的精神压力是很大的。

那么面对老年人孤单这个问题,需要的就是子女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当他身边的环境全是对他的关爱和照顾,他就不会有其他的顾虑,做不到的事,子女都给办了,不懂的事物,有人给教,没有同龄的老朋友们,可有孝顺的儿女子孙,享受的是天伦之乐,就会喜欢这种的生活状态和环境,这当然就不会孤独了。


智造生活


为了生活,马不停蹄,夜以继日的在社会上闯荡了大半辈子,各种人际圈里诚意伴着各种虚伪的应酬,人前人后各种的装。终于退休了,有时间抚慰一下苍桑的心情,疲惫的身体,静下心来享受一下个人的兴趣爱好,重拾童趣好奇心,领略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多彩,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反而感觉时间不够用了,生活很充实,没有时间去品尝孤独的滋味。

人际交往,越简单越好,几个发小挚友,常相聚,品茶小酌,愉悦心情。而没有意义的喝闲酒,聊闲话,生是非,影响情绪的邀约,能避免的一律避免。一个人在家,好,歹不会出门,独享清净,独享其乐。感觉这才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尽情享受人生的尾声。


天马909张冰河


1.引导老年人学着调节控制情绪,学会自己关爱自己,保证正常的生活规律,并且要加强与外界环境多接触。常出门与同龄人多交流、多沟通,学着倾听别人的,也分享自己的,不论喜事的还是忧虑的,能吐露出来心中自然会舒坦。老年人喜欢热热闹闹,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亲朋好友之间常来常往,逢年过节多增加见面聚会的次数。

2.积极参与以老年人为主、适合老年人的各种活动,俗话说:防老先防腿。从锻炼运动开始,经常和周围老人结伴一起简单动手用脑,活动身体,不要懒于行动,将自己封闭太久就会陷入不愿交往的困境。适时适度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慢步走、练练太极、读读书看看报、听听电台广播、浏览一下新闻电视、与晚辈孙儿女简单游戏互动等,都能避免孤独。

3.子女应保持与父母走动交流,加强精神关爱,作为子女应多关爱老人,多与他们沟通。子女晚辈要更多一份耐心,平时应该多探望和联络父母,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冷落他们,有条件的可以居住在一起,在生活和心理上都能更好的照料他们,这是避免孤独的最好方式。


一吐为快心理ziXun


社会进入新时代,中华盛世己展开。

儿女奔波进取路,少有时间父母爱。

老人大可不必孤,晚晴生活勤安排。

饭后社区多老友,唱歌跳舞打打牌。

电脑智能手机学,上网阅读新闻快。

书法摄影长技艺,巧手钩编与剪裁。

听罢中医养生课,随队上山找药材。

进家忙把《头条》上,页页面面更精彩。



是否跟人交往并不重要,交往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只要执著于一个嗜好,就不会孤独。

所谓孤独,实际就是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同来加强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但往往在现实中没有获得,就产生了深深的孤独。

佛在自性。就是我们不要依赖拜泥菩萨,而要内心自在圆满。

当一个人执着于自我的世界,养花弄草,提笼架鸟,忘记了自己(无我),自然就不孤独,自然就有圈子了。

我们很多家庭的老人没有自己的追求,而是完全依托在儿女身上,可儿女有儿女的事,有儿女的想法,一旦得不到回应,就觉得自己多余、没用,陷入深深的、悲凉的孤独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