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以一首五言律詩力壓群雄,震驚了文壇

古人做學問的那種精神最是令人感動,而且他們把學問做得也很透,還在少年時代就可以成名,唐朝有很多著名的詩人,他們都在少年時代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不過對於古人來說,做學問最終的目的,那就是去參加科舉考試,最終實現人生理想。所以科舉也是讀書人唯一的道路,只要通過科舉考試,那麼以後的生活有了保障,將會徹底改變人生。

17歲的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以一首五言律詩力壓群雄,震驚了文壇

​當然想要通過科舉考試那是很難,畢竟要有真才實學,要有著過人的才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人生理想,不過同樣有很多的詩人,他們還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實現了這一目標,譬如中唐詩人白居易,他在17歲參加科舉考試就以一首詩力壓群雄,寫下首經典的五言律詩《賦得古原送別》,震驚了大唐文壇。

《賦得古原送別》這首詩也是膾炙人口,它還收錄在了我們小學的課本里,只要一提起這首詩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能夠通篇背誦下來。這首詩看似寫得很簡練,沒有什麼高明之處,但是我們只要深入地去理解,則是會發現通篇處處充滿了詩意,同時裡面的哲理也是最為深刻,草的生命很旺盛,即使是被火燒過了一遍,它也依舊還會重新生長。詩人所要表達的正是生命的頑強,以及生命的偉大。

17歲的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以一首五言律詩力壓群雄,震驚了文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白居易這首詩明明可以寫幾句就夠了,但是他卻寫了八句,變成了一首五言律詩,其實這正是當時考試所出的題目,為了扣題,才有了後面的四句,為得就是讓這首詩更加完整。後面的詩句其實同樣很經典,它情感細膩,寫出了送別時的悲痛之苦,這樣也使得這首詩形成了兩種風格,前面的幾句是讚美了頑強的生命,後面幾句則是表達了離別之痛。

17歲的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以一首五言律詩力壓群雄,震驚了文壇

​白居易在寫下這首詩之後,立馬在長安成為了名人,也使得他成為了讀書人的榜樣,整首詩寫得很有趣,而他寫這首詩時剛剛17歲,完全還是一個少年,可能現在還有很多的17歲少年,根本就不懂事,但是我們的白大詩人卻是寫出了這種流芳百世的名篇,成為了當時唐朝文壇最著名的詩人。從他的身上我們也是可以學到很多,一個人只要堅持,只要努力,認認真真去做學問的話,那麼一定可以實現人生理想,一定會成功。

17歲的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以一首五言律詩力壓群雄,震驚了文壇

​那這首詩也是比較好理解,首聯和頸聯可以獨立成篇,它完全是在讚美生命的偉大,通過對於草的描寫,把自己對於人生的感悟,全部融入進了裡面,也就使得這四句別具一格,原野上的草生長得很旺盛,看上去很漂亮,也很壯觀,不過草的生命很短暫,只不過是一個秋天而已,它就會很快枯萎。人們即使是用野火去燒,那也是永遠都燒不盡,等到來年春天,有了雨水,那看似已經枯萎了的草,馬上又會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又會長得很旺盛。

17歲的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以一首五言律詩力壓群雄,震驚了文壇

​頷聯和尾聯完全是為了考試,為了扣題,從而寫了送別之苦,這樣又是可以獨立出來,遠處古道兩旁的草長得很旺盛,快要把古道都給淹沒了,在那陽光的照耀下,芳草青青,非常的漂亮,也很是壯觀。今天我又要來送別朋友,這讓我們內心很是傷感,路兩旁旺盛的草也感受到了我的憂愁,它們也是依依惜別。這幾句儘管與前面的幾句偏離了主題,可是又很連貫,從而使得這首詩更加的有詩意。

17歲的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以一首五言律詩力壓群雄,震驚了文壇

​白居易的詩大部分都很簡練,寫得又是很唯美,這首經典的五言律詩《賦得古原送別》,通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而裡面所傳遞出來的哲理,也是最為令人感動,我們只要能夠真正地理解其中的意思,相信在現實生活中無論遭受了什麼樣的挫折和打擊,也一定可以挺過去,這也正是此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