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嶧城疫情防控的路上,他們留下了最美身影


在嶧城疫情防控的路上,他們留下了最美身影

他們奔波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服務在隱患排查最前沿,一隻口罩、一件紅馬甲就是他們的防護行頭。他們既是戰鬥員又是服務員,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在自己的“責任田”堅定值守、默默奉獻。他們的名字就是——網格員。

  他們出生於不同的年代,共同的使命與責任,讓他們放棄了自己的節假日,義無返顧來到自己的網格開戰,他們是疫情防控線上最美的風景,是非常時期最可愛的人。

在嶧城疫情防控的路上,他們留下了最美身影

  60後“老黃牛”-小網格寫大愛

  張玉德是峨山鎮仙橋村一名60後網格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他是鎮裡公認的“老黃牛”,工作勤勞本分、任勞任怨。

  大年初三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後,他把家中94歲的老母親託付給老伴,第一時間來到了村裡,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上級要求,配合村兩委嚴把村裡入口關,無論颳風下雪,每天早早來到,同村裡值班人員全天候值守。嚴格對外來人員、車輛進行登記,測量體溫,消毒滅菌。同時對外來人員耐心做好勸返工作。為了摸清春節期間村裡到底有多少返鄉人員和外來人員回來,他開始了逐戶地毯式摸底排查登記。仙橋村由仙橋和東山莊兩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分佈在郯薛路兩側,共246戶850餘人,他用三四天時間加班加點逐一到戶排查,詢問他們近期有沒有與疫區來的人員密切接觸史,有沒有到過武漢等疫區的旅居史,加大重點人群排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區外返鄉人員。

在嶧城疫情防控的路上,他們留下了最美身影

  70後“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

  袁芹是峨山鎮侯流井村一名網格員,愛人在區人民醫院辦公室幹後勤工作,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夫婦並肩同向,雖然身處不同單位,卻為抗擊疫情奮戰在各自的崗位前沿。

  由於不會開車,她每天早早起床出門,搭乘同事的車到鎮裡,再騎電動車15分鐘才能到達村裡,就這樣每天在村裡、鎮上、家裡來回往返。三歲的小女兒留給70多歲的婆婆,只有晚上才能見到她。

  風雪無阻,她在路口值班備勤;雷打不動,她在村裡開展工作,面對被寒風吹紅的雙手,她樂呵呵地說“誰說女子不如男,我們婦女也能頂半邊天!”

在嶧城疫情防控的路上,他們留下了最美身影

  80後“鋼鐵俠”——不忘本色 衝鋒在前

  王明明,36歲,是峨山鎮西馬寨村一名網格員。他有過8年武警入伍經歷。

  今天,他把部隊能吃苦、能打仗的過硬作風也一同帶到了他的工作崗位上。從大年初三接到鎮裡緊急通知,他就迅速來到了自己的網格西馬寨村,開始緊張、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他偏愛穿迷彩服、軍功鞋,無論颳風下雨,迷彩始終不離身,處處彰顯軍人風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他表現出了超強的工作能力,用堅守、責任、擔當、奉獻,在方寸網格中書寫了一曲熱血青年的青春讚歌。

  他們是基層疫情防控的“逆行者”,是歲月靜好的“守門員”,也許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他們奮勇向前、共克時艱,不斷把工作做實做細,全力織緊防護網,為保衛群眾生命健康、守護一方平安構築起聯防聯控、嚴防嚴控的鋼鐵防線。(劉華 孫丹)

在嶧城疫情防控的路上,他們留下了最美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