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人为什么主食米饭?

用户2630893786277


信阳人主食米饭,是因为信阳的水土、气候和粮食盛产等因素分不开的。

信阳地处河南省的最南端,湖北省的最北边,在安徽省的西南部。是亚热带地区,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5~16℃左右,适应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具有北国江南的美称。信阳大部分处于坵岭地带,盛产水稻和小麦两大主粮。因此,准确的说信阳人吃饭是米面掺半,一日三餐中必定要吃一餐面饭。当然,主食还是偏重于米饭。
人们都说米没有面


养人,也的确如此。象河南的北部和山东,及东北的一些地区的人们,他们以面食为主吃馍夹大葱,大部分都是膀大腰园的。

也有人说信阳人好吃,对吃的很讲究,也的确如此。一个三线城市的消费指数,要比同级别城市的消费指数高出很多。特别是农村在过年的时候,每家都要买成百斤的猪肉储存在家里腌着,鸡鸭羊鱼更是少不了的。有的农户过年的时候,杀一头猪一斤也不卖,全腌着平时吃。平时过家常日子在吃米饭的时候都要炒上一两个菜,有的喝着小酒,吃的很舒服。因此,很多信阳人都诙谐的说:干的就是吃的,吃到肚子里才是赚的。所以,这也正是信阳人喜欢吃米饭的原因之一。
还有人说信阳虽然属于河南,但离湖北最近。


和湖北人的饮食习惯基本接近,特别是信阳热干面湖北热干面,都具有各自的亮点和特色。至于饮食习惯还是有差别的,湖北主产水稻,也就养成了一日三餐全吃米饭的生活习惯。而信阳即产米又产面,所以,也就养成了一日三餐两米一面的生活规律。

不过,信阳人经商做生意没有湖北人聪明。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的聪明是大伙所公认的。
信阳是个风景秀丽,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十分便的地方。他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和大豆等农作物。常年平均气候温和,是十大宜居城市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北国江南。


豫南乡农


谈到河南,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清炖面条和胡辣汤,它们都是河南菜。河南人喜欢吃面条,这在全国很有名,但是在河南的18个城市中有一个如此不同的城市——信阳,这个城市都很特别,并且吃米饭。当然,这并不是说河南的其他城市不吃米饭,河南的其他城市也吃米饭,但只吃较少的,主要是面条。



信阳,三省一尺,行政上属于河南,与安徽、湖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逐渐形成了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方言。如果你没有去过信阳北部,你一辈子都不会说“中”。信阳方言远离河南方言,更接近湖北方言和安徽方言,许多方言都是一样的,比如“麻木”和“俏吧”。信阳也是闽南客家方言的发源地。

河南的其他地区属于北方地区。像陕西和陕西一样,每个家庭主要使用意大利面和馒头,包括番茄和鸡蛋面、蒸面、嘉县河洛面和河南炖面。尽管大米随处可见,但它与信阳的饮食文化完全不同。淮河流经信阳北部,信阳大部分位于淮河以南。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信阳的地形多山丘陵,水资源丰富。因此,信阳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长期以来导致了信阳美丽的山和清澈的水,稻田里到处都是大米和鱼。



信阳是河南18个中产阶级大米最多、大米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与气候有很大关系。那些学地理的人知道,我国南北的分界线在秦岭大致沿着淮河。分界线将气候类型、湿度和饮食习惯分开,而信阳就在分界线上。除了息县和淮滨,信阳的大多数县和区都位于淮河以南,因此它属于南北自然分界线的南部,被称为“南北”。



与河南省其他城市相比,信阳的地理位置更靠南,气候是从温带季风到亚热带季风的过渡地带,也是湿润和半湿润的过渡地带。淮河过境给信阳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这也是水稻种植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信阳的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北方城市,因此也为信阳的气候创造了适宜的自然条件。在信阳,大米通常一年煮两次,但在中国东北,如广东和海南,一年煮一次,这表明水稻种植和气候非常好。



所以信阳就像是河南管辖下的“小江南”,但是紧挨着湖北,庄稼主要是大米。与河南其他城市不同,河南有大片平原适合种植小麦,但水稻一直是信阳人的主食。甚至一天三餐都是米饭,早上是米粥,中午是米饭,晚上是米粥。信阳是河南省唯一的水稻产区。对于信阳人来说,米饭就像面条一样,对于那些爱吃豫北面食的人来说,如果他们一天不吃米饭,是不可能放弃的。


缘在河南


这问题我觉得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信阳人历史迁移问题。我国历史上有四次人口大迁徙,其中第四次是明清时期,元末这段时间,人口数量因为战争原因损失很大,地广人稀。而南方地少人多,同时为削弱江南陈友谅反明势力,朱元璋决定进行大的移民屯田,河南就是重要的移民安置地,主要安置迁移来的山西人。但当时的汝宁府(主要辖区为今天信阳市)是个特殊,接受的多是南方移民,以江西、湖北为主。信阳东部各县区的大姓家族多是此时迁入。洪武年间,由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山西洪洞等数万移民迁居罗山。据推算,信阳、罗山两地不少大姓大多是从江西和两湖两广迁来。

明末李自成起义,血洗光州(今信阳中东部)一带,当地百姓死散大半。清朝初年,政府下令江南人北迁,以江西等地百姓填之,信阳地区现居民多为江西南昌、九江及闽、粤、赣交界处的客家移民。

因此,从人口迁移历史来讲,信阳人很多都有南方人的根,秉承了南方人米饭为主的习惯。这一点在在外地工作人人身上有体现,即使后代在外地长大,但骨子里仍有老家人的爱好。

第二点,从气候。

信阳处于秦岭淮河这条南北地理分界线上,淮河贯穿整个信阳东西。气候条件决定了信阳以水稻种植为主。信阳也有面食,但比例较米饭差得多。

第三,从信阳历史文化来看。信阳在历史上是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共融地,信阳人受两种文化的影响兼而有之。但综合前两种因素,楚文化的影响应该更大。楚文化里,米饭也是主食。

以上关于历史移民问题,借鉴了信阳市委党校张清改的研究。

综上,个人认为,米饭能成为信阳人的主食。


记录信阳


河南信阳人为什么主食米饭?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水田稻谷的产量高,沙地小麦的产量低。但是其中又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所以回答这个方向可大可小,大方向无非就是气候,地貌,饮食习惯之类的,小方向就是水田的位置比沙地的位置好,谁收获的粮食多就靠谁解决温饱。我是信阳商城县的,撇开那些大方向的原因,以我们村为例说说为什么我们以米饭为主食。

我们村的水田集中分布在主干道道路两旁的略微平坦地方,是地形好,土壤好,交通好的三好位置。因为是低海拔丘陵地貌,水田就跟台阶一样,一个比一个高一点,而且在同一方向水田的最上面和最下面各有一个水塘,大旱时最上面的水塘挖开口子,再将每个水田的田埂也挖开口子,这样就能保证每个水田都能得到灌溉,缓解旱情;雨水集中的天气则是最上面的水塘做好封口工作,让水田里的水流到最下面的水塘里进行存储。这样的分布可以及时处理旱涝情况,减少水稻的损失,提升粮食的收获量。

而沙地都是在丘陵坡上开垦出来的,自带倾斜度,虽然是透气很好的沙质土地,但一遇到雨水集中的天气,上坡表面缺乏大型植被,土地会被雨水冲出一个大沟一个大沟的,严重的话整块地都被新的沙子覆盖住,辛苦全白费了。所以村里人都尽量选择地势平坦一些的土地种植农作物,但毕竟土地有限,收获小麦有限,解决温饱只有靠水稻。

现在,我们村都不种小麦了,选择地势好一点的土地种上花生,芝麻,或者油菜,等收获后打出油,基本上一年内的食用油就靠这些。而水田因为位置好,机器可以下到田里进行机械化操作,再加上亩产量大幅度地提升,村里的人都偏爱种水稻,这样一来,我们的主食更加的只能是米饭了。


冷雨下檐


信阳地处我国南北方交界处,同时也是水稻和小麦种植主产区的分界线。目前种植水稻最早的证据是在湖南道县发现了四粒大米,距今约在1.2万年以上,早期水稻与驯化后的水稻也有很大不同,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冠状接口分辨出。

不仅如此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也相继发现了很多的古代水稻,而河南的信阳地区境内水流纵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的先民和后来的移民都开始种植水稻,与河南大部分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河南大部分地区主面食,而小麦在我国至少也有一万年的种植史,我国小麦种植也是由黄河中下游流域扩展开来,因此在今天河南及其周边的广大平原也是种植小麦。


总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信阳种植水稻起初便是由气候、水文决定的,如今也成为了一种历史习惯,信阳主食米饭在河南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你好!我是楚香村,一个爱生活爱美食的宝妈!

感谢题主提的问题,让我此刻又怀念起了自己的家乡。我是信阳商城县人远嫁湖北黄石,刚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新家时,周围邻居或朋友总有人喜欢问我是哪里人,得到回答是河南人时又会接着说哦,你们那里爱吃面食,然后我家那位替我解释,以证明我适应这个一日两餐米饭的生活习惯。作为信阳人的一份子,下面我为大家解释一下信阳人的主食为什么是大米,而不是面食?

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东边紧挨着安徽六安,南边是湖北麻城。信阳特产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曾被誉为“山水茶都”。

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流经信阳北部,信阳气候湿润,省内其他城市干燥的气候在信阳市不多见的。信阳降水量很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省第一,全是大大小小的湖泊与池塘大约有一千多座,著名的有浉河、南湾湖,香山湖、鲇鱼山水库等。

丰富的降水量和大大大小小的湖泊与池塘,还有温和湿润的气候,使信阳适合种植稻谷,有人说信阳人是最不像河南人的河南人,说话口音不像,饮食习惯、风俗习惯都不同。其实信阳的地理位置不仅适合种植水稻也适合种植小麦,信阳是种植夏水稻的最北边,又是种植小麦的最南边。小时候水稻收割后大人们就开始翻田,为种植小麦做准备,因为主食不是面食,吃的不多所以导致现在没人种了,但是生活中还是会经常吃面食的,鸡蛋饼、饺子、韭菜盒子、火烧馍和手擀面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几种面食。



我是楚香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楚香村


信阳地处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淮河流域,关于河南的身份认同,信阳人向来很是矛盾。信阳有多矛盾?矛盾在怀疑自己属于南方还是北方;矛盾在恍惚自己究竟属于河南还是湖北;矛盾在自己为何不会说河南方言;矛盾在米饭与面食究竟哪个更美味。

作为河南的南大门,信阳从不认为自己是北方城市,但在其他南方人的眼中,信阳这个河南城市,却又不那么“南方”。

信阳位于河南最南端。与河南大部分平原城市相较,信阳被山地包围。东西绵延的大别山坐落在信阳南部,西接险峻秀丽的桐柏山。一道淮河自桐柏山喷涌而出,向东奔腾千里。

作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将中国南北地缘安排得明明白白。流经信阳北端的淮河,定义了信阳的南方“血统”。

自信阳向北跨过淮河,便是广阔无垠的中原腹地,向南越过大别山,则是富庶秀丽的江汉平原。黄河流域的豪迈与江南景致的温婉,在信阳交织。

介于丘陵与平原之间的岗地是信阳的常见地貌,星星点点的湖泊点缀在信阳的版图之上,层叠的梯田、纵横的河渠、郁郁葱葱的茶园,让信阳成为河南当之无愧的“北国江南”。

信阳从不缺水。纵横密布的水系,让信阳颇有些小桥流水之感。淮河自信阳北部穿境而过,在信阳境内蜿蜒363.5公里,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竹竿河等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汇入淮河。

河南大部分地市的人都喜好面食,可谓无“面”不欢。信阳却是例外,信阳人不可一日无米。

信阳地区多山,地势以丘陵山岗为主,北部相对平缓的黄淮平原,仅占全市总面积的24.6%。崎岖多水的信阳,留给小麦的种植面积并不广阔,却给水稻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稻的大面积种植,让米饭成为信阳人餐桌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一碗面,足以是一顿饭。但米饭,总得搭配些别的配菜。信阳人爱吃、会吃。在吃上面,信阳从来都不逊色于河南的任何一个城市。

深受楚文化影响的信阳,在饮食上,也打上了楚文化深深的烙印。信阳菜与楚菜类似,擅长羹汤、合烧、腌腊等手法。与传统豫菜相比,信阳菜口味偏重、偏辣。

野味儿、腌菜、腊肉的制作对于信阳平常人家来讲,向来都是小菜一碟,对于依山傍水、物产丰富的信阳而言,特色美食数不胜数。南湾鱼、地锅饭、烤鱼、石凉粉、酥油火烧、固始鹅块、糍粑、勺子馍、热干面(与武汉热干面略有不同,添加了鸡汤等小料)等等美食,即便每顿都不重样,也能连续吃上几个月。









临河再叙


信阳,为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淮河上游,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南邻湖北省,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

信阳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周边群山环绕,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9%。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江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中部是丘陵岗地,位于豫南山地以北,明港、寨河、固始连线以南,海拔50-100米,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8.5%。由于受淮南水系的强烈切割和冲淀,形成高差20-40米的丘陵起伏,岗谷相间的形态组合特征。此区梯田层层,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田如网,酷似江南风光,是信阳的粮食生产基地。

信阳绝大部分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为典型的江淮地区,是河南省唯一以米为主食的地区。在各种饮食习惯及烹饪技法上也都是具有江淮特色。信阳菜历经千年积淀和发展,以原汁原味、鲜香酥爽的独特风格而香动全国16省56市。



丽景云天


信阳号称鱼米之乡,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平原地带的主要农作物就是水稻,而且产量极高。自然的环境决定了信阳人喜食大米。


菩提树下明镜台


信阳位于河南的南大门,却是河南所有城市中被“吐槽”最没河南味儿的。信阳人的矛盾在于吃米饭还是吃面食,在于为何不会说流利的河南话,在于自己属于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游游今天就带你走进河南信阳,了解它的独特之处!

信阳作为我国的十大宜居城市之一更是举世闻名的茶叶之都,可以说是我们河南人最大的骄傲。但是信阳这个城市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没有经典的河南特征,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信阳人说湖北话吃热干面,被吐槽没有河南味儿,但又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感到骄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众所周知河南人是以面试为主食的。一般河南人到了南方怕是都要瘦个十斤,因为南北方的差异问题,南方人更喜欢吃米,这使得河南人感到很别扭,因为他们宁愿顿顿吃面条也不愿意天天吃米饭,这简直是一种折磨。但是作为河南一部分的信阳却以米饭为主食,不仅如此,最喜欢吃的面居然还是武汉那边的热干面,虽然有些改动,但是和河南大部分地区的饮食习惯还是很不一样的。

除了饮食方面之外,信阳人和河南其他地区最大的差异还体现在说话方面。我们河南人说话一般都是"中!""弄啥嘞?"这些非常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非常有辨识度。虽然河南地区比较大,但是语言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信阳算是一个例外,因为信阳人说话几乎听不出来有河南的味道。他们说话更加温婉,尤其女人说起话来更是让人觉得细声细语,和其他地方的简单粗狂形成鲜明对比,不说是河南人的话还真听不出来。

从饮食和语言方面来看的话信阳似乎和河南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根本没有一点河南味儿,但是作为河南的一部分,不得不说信阳是河南的脊梁柱。信阳的茶叶是举世闻名的,说到信阳谁人不知哪里的毛尖是最出名的?饮完之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堪称茶叶中的上品。

每年来信阳买茶的人不计其数,信阳在这方面的收入确实占了河南总收入的一大部分。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我们觉得信阳是我们河南的骄傲,是我们河南的脊梁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在饮食和语言方面有些不同,但是信阳属于河南这是无可厚非的,河南以信阳为荣,信阳是河南的骄傲。虽然信阳总是被吐槽是最没有河南味儿的城市,但是它淳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悠久的历史还有留香的茶叶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和河南不可分割也无法分割。

信阳近年来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今年五一南湾湖旅游人数再创新高,此外鸡公山、灵山、黄柏山、汤泉池等知名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