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成交基本停滞,但中央地方政策松动,优质房企“危中有机”

疫情还在延续,国内的社会经济活动都还未恢复,各行各业正承受着痛苦。

这其中作为经济支柱之一的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20.17%,环比下跌44.87%。并且按照当前疫情发展,2月份可能会更差。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楼市成交处于停滞状态。

对此,近期中央、地方均出台了相关支持房企政策,受到广泛关注。有券商认为,这是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松动,优质房企或可在危中出现新机会。

1、楼市接近停滞

1 月,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025.28 万平方米,同比下跌 20.17%,跌幅扩大;环比下跌 44.87%。其中,一、二、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分别为 196.31、487.38、341.58 万平方米,一、二、三线城市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 15.29%、18.97%、24.27%。受春节提前和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销售不景气,呈现较大跌幅。

楼市成交基本停滞,但中央地方政策松动,优质房企“危中有机”

进入2月后,情况并无好转。

据报道,2月10日以来虽然开发商陆续复工,但他们可做的事情不多。全国数百城市已关闭售楼处,多地暂停土地拍卖,楼市成交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春节黄金周成交同比下跌了95%。

另据CRIC监测,84个城市春节假期新增供应仅为25万平方米,较疫情爆发(以1月23日武汉封城为分界点)前一周大降95%。

楼市销售的停滞,最为忧心的房地产信托行业。

普益研究表示,当前房企从买地、开发、竣工、销售等多个环节都出现短期停滞,将促使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出现,届时企业违约风险及所涉信托项目逾期风险将上升。即使疫情结束后,原有的房地产销售周期可能也会拉长,存续的房地产信托项目回款情况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仍不容乐观。


2、支持政策已在路上

楼市成交基本停滞,但中央地方政策松动,优质房企“危中有机”

严峻的行业困境已受到高层重视。

近期,央行大规模逆回购投放+超预期降息,以及多地政府降低拿地门槛,行业政策的放松已初现端倪。业内人士普遍预期,后续或将有更多地方政府加入对地产政策的松绑,这对于有资金优势的房企而言,更能从中受益。

其中地方政策中力度最大的要数无锡。

12日晚,无锡市政府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障城乡有序建设的政策意见》,共计17条。其中主要提出,

楼市成交基本停滞,但中央地方政策松动,优质房企“危中有机”

  1. 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可展期,信贷合理适度增长,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
  2. 预售部分完成25%以上投资即可申请预售;
  3. 预售资金可跨一个节点申请提前拨付重点监管资金;
  4. 可申请延迟交地和延期缴纳出让金;

事实上,近期多地都在发布相关的房企支持政策,如上海发文明确,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期缴付土地价款可申请延期;浙江省发布支持政策,涉及保障疫情防控建设项目用地等六大项举措;西安市资源规划局也出台10条措施,其中3项政策与楼市直接相关。

同策集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表示:“多个城市出台的‘定向宽松’政策,针对土地市场主要是分期支付、缓缴,针对销售环节就是减免税费和首先简化,目前还没有涉及‘限购、限贷、限售’,这些关键层面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估计接下来本身存在去库存压力的城市、以及近三五个月出现销售压力的城市,也会逐步出台一些措施,让市场尽快回温。”

3、优质房企“危中有机”

房地产行业是国内经济的支柱之一,对今年的稳增长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房地产能否迅速回暖,具有政治上的压迫力。

兴证地产认为,2月11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5万亿元,地方债额度提前加码,隐含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偏大,而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收入重要来源,稳定土地市场预期极为重要。此次土地新政的出台,有利于房企在短期销售承压环境下,铺排好现金流。

业内分析人士普遍乐观,认为住房需求并不是普通的消费需求,不会因为短期的疫情影响而需求消失,更多是递延,也即是1-2月整体销售可能不理想,但3-4月或许会出现小阳春。

据了解,大部分地产项目的销售和和施工都在2月10号左右原则上可以复工,河南和安徽整体复工可能最晚,销售最迟的是河南开封和南阳(2月24日),开工最迟的是郑州(3月16日)和合肥(3月9日)。

楼市成交基本停滞,但中央地方政策松动,优质房企“危中有机”

楼市成交基本停滞,但中央地方政策松动,优质房企“危中有机”

此外,华泰证券研报中称,预判的调节政策已经启动,行业在土地端、融资端、利率端等各方面的改善迹象逐步出现。板块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随着逆周期调节空间打开,认为地产板块配置价值或已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