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去读博士来得及吗?

牛津学长说留学


我没读过博士,本来没有发言权,但是我的侄女读到法律博士,因此,多多少少我还是有点发言权,权当抛砖引玉吧。

其实,30岁读博士来得及么?不知道来得及要做什么,我只能按我的理解是,读博士晚不晚的意思?

我个人觉得读博士任何时间都不晚,只要你认为值得。

我举个例子,就是已故金庸大侠,八十多岁还去读剑桥博士。

我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先问自己适不适合读博士,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义无反顾地去读。

读博士并不需要天生的特殊能力或者后天的条件。我们平常所说的能力,诸如编程、数学和英语,都只能叫做读博士的催化剂,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所以,问题并不是“什么人适合读博士”,而是“什么人不适合读博士”。

没有耐心、信心、事业心的人不适合读博士。

一个某领域的专业博士,需要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成为世界级的专家。没有人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专家,看到有些博士生在第一年或第二年就发表了顶级论文,但他们其实并没有从总体上完全理解该方向,选题有可能是靠导师帮忙,甚至就是导师指定的。

大部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涉及到高精尖领域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出成果的。

一篇重要的论文,通常需要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去做实验与写作,而之前知识的积累则需要更久。文章发表之前的一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大部分失败的博士生都是跌倒在了这个阶段。而能够熬过这个阶段的,不论之前的背景如何,大部分都能继续发表更多的论文。“耐心”是读博最重要的条件。

对自己专业领域没有足够的热诚、兴趣人不适合读博士

想要拿下博士,至少要要懂得欣赏(或者至少愿意欣赏)他人发表的优秀成果,欣赏本专业的成果,欣赏自己或者导师提出的重要问题和解决办法。如果你对本专业完全不欣赏,那么是不可能做出好的科研成果的。

第二、读博士短期的投入,一生的收获,而且超乎你的预期。

攻读博士学位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激情与知识的平台与圈子。

通过与导师合作并发表论文,可以获得宝贵的研究能力,并使自己朝着受人尊敬的学者的道路发展。

获得博士学位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终生的骄傲之源。

此外,博士学位可以大大丰富你的简历,增加你的收入潜力。

获得科研的机会高于其他人。

博士能带给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会让你沉醉在你所热爱的学科里。博士课程包括理论和方法学课程; 大多数课程还鼓励学生与所研究的项目的教授合作。

你非常可能有机会从事教师指导下的原创性研究。美国心理学会认为,博士生教育非常适合寻求弥补科研空白的学生,并对学科文学语料库贡献重大。

个人幸福感大幅提升。

几乎没有任何事情会比获得博士学位更令人兴奋!博士学位代表着你面对障碍的思想能力,奉献精神和毅力。

此外,挑战自我,努力工作,磨练自身技能的过程能让你倍感幸福,并且这一过程会帮助你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职业生涯。 拥有博士学位还可以增强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还有,延伸职业选择范畴

攻读一个博士学位可以说是为你打开了许多职位与职业的大门。

举个例子,一个硕士学位或许可以使你成功获得一个高中任职的机会,但是四年制大学的任职资格往往需要你具有博士学位。

就业优势高于其他人。

攻读博士学位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一项投资,同时你还可以获取工作保障。,学历越高就业的稳定性越强,失业率越低。

第三,年龄不是读博的障碍和借口,任何时候都不晚。

年龄再大,也不是放弃读博的障碍和借口!年龄再大,却也有成功的可能!翻开历史书,会发现大器晚成并不是个例,中年奋发也可以成功,试举几例:

第一个,苏洵,北宋大文学家,《三字经》写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这里苏老泉就是苏洵,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后成一代文学大家。

第二个,刘邦,汉高祖,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而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的“高龄”了,此后刘邦用8年时间终完成了“从亭长到皇帝”的飞跃,由此可见刘邦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了。

第三个,齐白石,老爷子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所以,年龄从来就不是成功的绊脚石,更加不是我们放弃理想的借口,追求梦想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定会使我们的梦想绽放缤纷的花朵。

年龄绝不是妨碍你实现心中想法的借口。只要有足够的热情,愿意付诸行动而不是单停留在嘴上,无论几岁开始都不晚,时间会给你一个想要的答案的。


老张眼里的人世间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挺亲切,因为我有两个表弟都是博士,一个是北大博士,一个是东大博士,都是公费。可以说我们整个家族兄弟姐妹都是学霸……除了我。我从一个普通大学的普通专业毕业后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在私企朝九晚五。面对身边一圈学霸,总觉得自己扯了整个家族的后腿,给父母丢了脸;看到身边人各种“资质”傍身,我也很想突破一下自己,争取更上一层楼。我尝试过考研、考人力资源师证、考教师证、考律师证……结果全部半途而废,甚至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而每次买书报班都烧掉了不少钱。唯独考过一次公务员,在没怎么学习的情况下却意外成功了。要知道公务员考试的分数差距通常在零点几,而我却比第二名高出了12分。我一度引以为豪,但后来因为种种考虑,放弃了公职。

在我看来,有的人天生就会学习会考试,而有的人恰恰相反。我觉得我就是个天生不会学习不会考试的人,从小到大不管平时学的多好,一到考试就废废……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一直以来我都是在“靠天吃饭”。因为我天生有一副字正腔圆的“口条”,别人苦练普通话不得法,我却从会说话那天起就是满满的“播音腔”,所以轻松松拿到了普通话一级甲等的专业证书,相当于省级以上播音员标准。但其他的证书,我却怎么也考不下来,倒也不是我有多笨,而是我没有学习的劲头儿,没有那个认真努力的心气儿。

我现在是越来越看懂自己了,根本就不是“考证”那块料,也几乎放弃了瞎折腾的想法。所以,对于你这个问题,我想说,考学看的不是年龄,而是你自己想不想考,想不想学,还有就是考试本身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以及你所处的环境是否允许和支持。如果你想学、有能力学、有时间学、有充分的条件和家人的支持,还有考学后可以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改变和提升,至少以后可以让孩子出去很骄傲的跟小朋友炫耀“我爸/妈是博士”……如此便天时地利人和啦!

最后,如果你想考学,便祝你成功;如果不想,便祝你和家人健康幸福。

病魔滚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尘小烟儿


在我看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能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永远不要放弃,以我老婆为例,研究生毕业,出国工作两年,回国工作两年,但是因为学历、工作环境等因素,一直没有得到更大的提升和进步,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清华大学的老师,也获得过一个考博的机会,可能是跨专业的原因,没有考上。今年她计划再试一次,为此我们做了好多准备工作,家里人都支持她,希望她能成功。最后可能有人会说考博压力大,读博很困难,就算顺利毕业也不一定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我要说的是机会来了就去抓住它,不要回首往事,空留遗憾。


蛋凡天下


30岁读博,你最少要考虑以下两方面:

家人的支持与理解。30岁,如果成家了,势必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没有成家,那还比较轻松。读博的补贴并不高,大概率养不活一个家,这时候家人要承担更多责任,他们是否愿意从精神和物质上为你分担?

内心的强大与坚定。读博这个过程,可以参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30岁还是很年轻,但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是否能克服困难?能不能不受peer pressure 的影响,坚定完成学业?


格调格调


我是孩子两岁考的硕士,快40读的博士,要从成长来说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努力成长就好,网上有个流行说法我没有去考证,但是有一定道理,说目前中国博士只占人口万分之五,硕士好像是千分之六,本科百分之四,所以一旦有提升学历的机会不应该放弃。还有一个需要分析的就是从事的行业,如果是教育,医疗,科研那你就非考不可,否则你很可能失去很多机会,但如果行业对知识深度没有要求,那就不是十分必要,因为大龄博士除非对某一领域十分感兴趣否则也很难出杰出成果。


落笔海角


学习求知进步,哪有年龄之分,如果你偏要叫个真儿,只能说:

当然来得及,30-40岁之前是学术打基础最佳时机,领悟力和顿悟力要高于20-30岁,40随后是学术水准和实现度最高的阶段。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


亨特晓


来得及,如果你想考学,便祝你成功;如果不想,便祝你和家人健康幸福。

病魔滚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请叫我一声小马哥


我的问题是36岁读硕士还来得及不?

你着啥急。


金融行业中学生


能!绝对能!一个人追求完美的、更高的人生目标永远没有年龄的限制,即使你六十岁开始也不晚!当你心中有一个梦想,并为之不懈地努力追求的时候,连上帝也会助你一臂之力!



大巐


不晚,可能比基辛格当年读博还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