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在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場,有一個部門離病毒最近,卻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這就是對病毒檢測、鑑定、診斷提供依據的德宏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核酸檢測是當前快速識別新冠肺炎病毒最權威的方法。自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就成為全州最重要且核心的“戰區”,承擔著全州所有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核酸檢測任務,每天,各縣(市)的疑似病例標本都要送到這裡進行檢測排查,實驗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短短的幾米通道,門窗之內隔離出了另一方天地。一步邁進去,就是這場硬仗的最前線。

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一】

1月23日,首例疑似病例樣本送到芒市,康洪軍、楊康兩人接到了檢測任務。所有人全副武裝,高度戒備。大家心裡都知道,“戰鬥,從此刻真正打響了!”


1月24日大年三十,又有兩份樣本飛速送到芒市,這次檢測輪到了正在值班的楊善蕊、陳應好。


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第一次接觸病毒,害怕嗎?”記者問。


“說實話,壓力還是蠻大的,雖然那會兒對病毒瞭解不深,但做這個工作的人都知道,這樣的病毒意味著什麼。”回憶起第一次接觸病毒時的情況,楊善蕊如是說。如果不是事先有所瞭解,誰能知道眼前這個貌似小女生的年輕人,已是一個2歲孩子的母親,而且還是剛做完手術處於恢復期的病人。更何況,她還是新冠疫情一線檢測隊伍中唯一的女性。


從中午12點接到病例樣本,到晚上10點多結果出來,完成了檢測任務的楊善蕊、陳應好已經餓得不行,才走出實驗室找吃的。可是,這大年三十的,上哪找開門營業的地方呢?


楊善蕊回憶說,2月6日那天最多,總共做了129份樣本檢測。


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你們每天在實驗室的時間有多久?”記者問。


“一般做一組實驗5個半小時左右,遇到需要複核的標本需要11個小時左右,最長的差不多12個小時。”陳應好說。


每天8個小時,對普通人來說,也就是一天的工作時間。但對於實驗室工作人員來說,這意味著必須在厚重的防護服包裹中,不間斷地高強度工作。其間,不能進食、喝水、上廁所。


談及“全副武裝”的感受,人人都面帶苦笑搖搖頭。層層防護之下,呼吸不暢、胸悶頭暈、手足發白成了他們每天必須面對且克服的困難。科長羅定富說,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節約防護服、護目鏡這些耗材的使用,因為現在物資緊缺,必須節約使用。


這,就是實驗室8個檢測人員的工作常態。


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二】

疫情時期是特殊時期。出於防疫需要,實驗室的所有人都被指定安排在離單位最近的小賓館裡住宿,實驗室——酒店——實驗室,每天標準的兩點一線,每個人都是有家不能回。


走進副科長康洪軍的房間,映入眼簾的是盒裝方便麵和幾個裝零食的紙箱子,這就是他們從實驗室回到房間的“戰略補給”。

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康洪軍本來準備和妻兒一起回瑞麗弄島岳父家過年,突然接到通知要趕回單位。身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十分理解應急任務的重要性,在囑咐幾句注意安全後就讓他立即驅車趕回,投身到檢測工作中來。


“開始有點害怕,不是怕病毒,是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允許。”康洪軍說。原來,經過幾天高強度的工作,康洪軍的身體有點吃不消,只能靠吃藥硬扛。


“記得最忙的2月5號和6號,我們排了4個值班小組麼,沒想到一天之內8個人都輪了一遍。”每天的吃飯時間就成了大家固定碰頭的時候,一邊吃著盒飯,一邊討論著各種工作上中遇到的問題。其他時候,每個人都待在房間裡,儘量減少接觸。


談及家人,楊善蕊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現在每次跟兒子見面都是通過手機視頻。”原來,迎來首例疑似樣本那天,一家人正準備去保山老家過節。情況緊急,她只能為兒子準備好所需的嬰幼兒用品,讓老公一個人帶著不滿兩歲的兒子回了老家。而此時兒子還正在鬧腹瀉,她只能含住眼淚再三叮囑家人照顧好孩子,毅然回到戰“疫”一線。

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陳應好是新婚,原本計劃好和媳婦、雙方父母一起去北京:“這個事兒一來,就沒去成。”同樣是新婚的王譯葵也一樣。提及家裡人,每個人心裡都有歉疚。


從聽說到開始時的畏懼,從接觸時的緊張到現在的從容應對……隨著對新冠病毒認識的深入,楊善蕊、陳應好、王譯葵等一批新的專業技術人員也經歷了從青澀到成熟,這是蝶變,更是成長。


從疫情之初到2月12日24時,實驗室共收到疑似病例樣本857份,已檢測完成902份。

致敬!德宏疫情核心“戰區”裡的那些人!

“最讓人開心的是,現在對病毒瞭解得更多,應對起來就更熟練了!”雖然隔著口罩,記者仍能感受到每個人臉上的笑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