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美国一枚洲际导弹升空,飞行数千公里后,命中太平洋上目标

自从核武器诞生后,全球安全局势就出现了明显的相对缓和,因为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与危害甚大的核辐射问题,让各国不得不考虑,核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形成常规战争不使用核武器的默契。

不过,核武器也并未成为无用之物,各国开始着手发展更强大的核打击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威慑力,进而对他国形成战略优势。典型案例就是俄罗斯,其在经济发展困境的情况下,无法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转而发展更致命的核打击能力,如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高超音速武器等。

凌晨,美国一枚洲际导弹升空,飞行数千公里后,命中太平洋上目标

为了展示自身的核打击能力,核武器的试射也渐渐成为一种常规威慑方式。就在2月13日,也就是昨日凌晨时分,停靠在加州圣迭戈基地的美国海军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USS Maine (SSBN 741),发射了不带核弹头的“三叉戟II”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飞行数千里后,准确命中位于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的导弹靶场。

这也是美国2020年首次进行“三叉戟II”型(D5LE)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向全球展示了强大的水下核打击能力,而在7天之前的2月5日凌晨4点33分,美军也进行了一次民兵-3洲际导弹的测试,随后命中了夸贾林导弹靶场目标。

凌晨,美国一枚洲际导弹升空,飞行数千公里后,命中太平洋上目标

在全球局势并不稳定的情况下,美国多次进行洲际导弹的试验,显然不但是为了检验自身的核打击能力,更是为了向外展示美国的实力,对一些美国的潜在对手发出警告。

凌晨,美国一枚洲际导弹升空,飞行数千公里后,命中太平洋上目标

如今,核武器用于实战的风险正在提高,因为过去多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研究低当量的核武器,显然是为了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门槛,从而对他国形成一定核威慑。比如美国国防部就公然对外放话,已经在潜艇上部署了低当量核导弹,以“遏制”如俄罗斯这样的强大潜在对手。

凌晨,美国一枚洲际导弹升空,飞行数千公里后,命中太平洋上目标

结合以上可以看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后,除了热点地区常年的冲突外,美国在核武器领域的各种动向,可能会加剧全球安全局势,如何化解这种威胁,还需要各国提升自身的实力,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美国核冒险。

而且,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降低战争门槛,如无人机作战正成为战场上新的威胁,如若不加以控制,不排除世界局势会更加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