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安“心”宅在家?

疫情突發,新冠肺炎席捲華夏大地。大家從一開始的將信將疑、驚訝詫異、不以為然,到現在自覺地“出門”口罩、“閉門”隔離,接受著全身心的“洗禮”。


疫情期間,如何安“心”宅在家?

身體健康者,每天翻閱著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心驚肉跳”;傷風感冒者,懷疑是不是患上了“肺炎”,宅在家裡“憂心忡忡”;患基礎病者,擔心看病被感染,“舉棋不定”病情加重。


2月3日,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加強心理干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一線人員奮力抗“疫”,那麼二線人員如何不“添亂”?我們電話採訪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省


疫情期間,如何安“心”宅在家?

王省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中國環境報:疫情當前,普通大眾自我做起、自我隔離,較長時間宅在家裡,如何保持健康心理?


王省:人是社會性動物,長時間宅家,缺少與外界的有效溝通,會產生焦慮症狀等認知問題。


我們處於一個多媒體、自媒體的信息“轟炸”時代,每天瀏覽到大量的有關新冠肺炎報道,頭腦中會出現“新型肺炎患者每天增加甚至致死,太可怕了”“這個病是不是傳染我了,我是不是病了”。而在平時根本不予關注的體溫變化、咳嗽氣喘,也會不自覺地同新冠肺炎症狀一一比對,這種“災難性”的想法和解釋會將焦慮進一步助推。而這對於有基礎病、年齡較長、心理疾病者,影響更是很大。

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A·T·Beck)認為,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例如看到新冠肺炎的相關報道便產生恐懼,在看到新冠肺炎與恐懼反應之間有一個想法是這病我會得上,還可能有新冠肺炎的恐怖想象,這就是自動思維。



疫情期間,如何安“心”宅在家?


自動思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應和非適應之分。非適應部分也稱歪曲思維或錯誤思維。歪曲和錯誤的思維包括主觀臆測,以自動思維的形式出現,即這些錯誤思想常是不知不覺地、習慣地進行,因而不易被認識到。

因此首先要正確認識新冠肺炎,不要過於恐慌,也不要不在乎。要從戰略上重視它,從戰術上也要重視它,因為是新出現的病種,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但要正確認識到,其致死數量是遠遠少於當前的交通事故的。但由於其傳染性和春運疊加,從而引起了高度重視。

網上調侃“終於有一天,宅在家裡就能做貢獻”。話雖帶有調侃,但事實確是如此。阻斷疫情傳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人員聚集,自我隔離、自我保護。國家兩次延長春節假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宅”是定力,也是一種責任,也是今年春節正確的打開方式。只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戰勝病毒。

保持“順其自然”心態,此刻的“宅”,也體現了你的家庭擔當。森田療法(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森田正馬創立)的基本治療原則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森田:森田療法


疫情期間,如何安“心”宅在家?

森田提倡的“順其自然”並非隨心所欲。森田療法要求人們把煩惱等當作人的一種自然的感情來順其自然地接受和接納它,不要當作異物去拼命地想排除它,如果能夠“順其自然”地接納所有的症狀、痛苦以及不安、煩惱等情緒,默默承受和忍受這些帶來的痛苦,就可從被束縛的機制中解脫出來,達到消除或者避免神經質性格的消極面的影響,充分發揮“生的慾望”。

因此,不如趁著難得的“百年難遇”假期,好好地當一回宅男宅女,舒舒服服地睡個大懶覺,讀一讀那些被我們冷落了許久的床頭書,把自己的小小蝸居打掃打掃,還可以和家人一起看看電視,聽聽音樂,聽聽爸爸媽媽的嘮叨,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時光,不亦樂乎?

中國環境報:在長時間的家長裡短的瑣碎和嘮叨中,如果感覺或發現焦慮了,甚至因此遭受著心理疾病的巨大困擾,有哪些療法可緩解?

王省:卡巴金的正念治療非常適合當前的情況,其實這種療法是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方法。卡巴金將其定義為一種精神訓練方法,強調有意識地覺察、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以及對當下的一切觀念都不作評判。


疫情期間,如何安“心”宅在家?

正念療法的練習的內容是禪定等正念訓練,具體方法為:首先需要做的是選擇一個可以注意的對象,可以是一個聲音,或者單詞,或者一個短語,或者自己的呼吸、身體感覺、運動感覺;在選擇完注意的對象之後,需要做的是舒服地坐著,閉上眼睛,進行一個簡單的腹部呼吸放鬆練習(不超過一分鐘)。

調整呼吸,將注意力集中於所選擇的注意對象。當被試在訓練的過程中,頭腦中出現了其他的一些想法、感受或者感情從而使被試的注意力出現轉移,也不要緊,只需要隨時回到原來的注意力上就可以。無論頭腦中出現什麼想法,都不用擔心,只需要將注意力簡單地返回到呼吸上來就可以,不用害怕,不用後悔,也不用任何評判。

在像這樣訓練10至15分鐘之後,靜靜地休息1至2分鐘,然後再從事其他正常的工作活動。

日本學者吉本伊信的內觀療法也緣出佛法,對當前的我們也大有裨益。

吉本伊信:內觀療法

疫情期間,如何安“心”宅在家?

吉本伊信所創的內觀療法,是一種不飲食、不睡眠去悟生死無常、轉迷開悟的修養。

通過內觀體悟,放下既定的經驗、思維、邏輯、知識等,快速到達症狀根源,化解自我執著心、比較心與妄想心,從而整合內心分裂與矛盾,解脫心理痛苦,直達慧根,時程短,見效快。

學習內觀治療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你不僅學會一項心理治療技術,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人格的成長,併成為擁有智慧,愛和幸福的人, 整個學習過程亦是大家身心靈的修行過程 。

內觀療法範圍的對象是精神健康的人,如學生、護士、醫生、教師、職員、家庭主婦等,內觀療法作為心理療法應用則對象也可以是精神不健康的人,如夫婦關係不洽、非社會行為、抑鬱症、心身疾病等。

放下既定思維邏輯,“宅”在家裡,減少外出,減少病毒傳播,降低被感染風險,所謂能幫忙就幫忙,幫不上忙別添亂。有了這種內觀,哪還有解不開的內心疙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