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未来是“中西医结合”吗?

绵阳市民杨贵


这又让我把二十年前买的张锡纯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给找了出来,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五期第一卷的首篇文章就是《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从作者对中西医的比较看,确实如标题所论“沟通中西原非难事”。

特别是他在文章结尾写的,我觉得确实是今天中西医者值得思考的“中西之论药性,凡其不同之处,深究之又皆可以相通也。夫医学以活人为宗旨,原不宜有中西之界限存于胸中。在中医不妨取西医之所长(如实验器械化学等),以补中医之所短;在西医尤当精研气化(如脏腑各有性情及手足六经分治主六气等),视中医深奥之理原为形上之道,而非空谈无实际也。”

在网上查张锡纯,可以看到他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1916年在沈阳创办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今天我在书店还看到有很多研究他《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书,他的书中还有很多临床的案例,也都是今天研究者的重点。

再看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国科学思想史》,在第九章的第七节《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对西方的影响》的《生物学、农学和医药学思想对西方的影响》有“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又留意于中国医药学,远过于中国学者关注西医。这是因为中西医药学相比,当时西医‘治效远不足和中医相比’。生命科学,尤其是其中的医学,在近代科学中是形成最晚的学科。它以16世纪的解剖学为基础,经过17世纪的生理学、18世纪的病理解剖学、细菌学,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临床医学的发展,才成为今日的医学科学。西方医药学,即使在近代医学形成之后的‘本世纪三十年代前和中医相比还没有取得全面领先的地位’,更不要说近代医药学尚未形成的明清之际。明末,自西而东的欧洲医学,因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而显示其科学性;因洪若翰用金鸡纳树皮治愈玄烨的疟疾,而显示其有效性。但直至本世纪20年代,其疗效与中医相比不占绝对优势。”

作者还指出“中医较之西医,直至本世纪40年代初,中医在热病和杂病的治疗方面,优势仍较为明显。”作者还指出中国医药思想对西方有八个影响“17、18世纪间的英国医生弗洛伊尔,在《医生诊脉的表》一书中说,他受中医脉学的启发,发明有脉搏计数器……1676年,德国人吉尔弗西斯出版《灸术》。英国有布绍夫以灸术治痛风的英译本。1863年,荷兰医生赖尼的《论关节炎》,在伦敦出版,内容述及针刺治疗。同年,哥荷马在汉堡出版所著《应用中国灸术治疗痛风》。该书认为针灸是治疗痛风最优良、迅速、安全和合适的方法。同年,瑞尼著有更详尽的针灸著作……至18世纪,瑞典、西班牙、比利时、捷克、法、意、美、俄等国,均有医生以针灸治病……欧洲人来华后,重视中国医学中的预防思想。早在1575年,西班牙传教士拉达在福建广泛收集中国医书时,其目的之一便是了解‘对疾病预防的方法’。中医预防医学思想丰富。早在先秦,医学家已据《易传·彖传·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的一般预防思想,提出医学预防思想的一般预防……1700年李其尔特在给英国皇家学会马丁·李斯特的信中,谈及人痘接种及其效果。由中国向欧洲报道此项医术及其疗效的,不只马丁,不只是英国人,还有俄国人、法国人及其他国家人。”

作者还引用莱布尼茨的话“我的迫切愿望就是,我们要获得中国人的医学科学知识,它肯定在谨慎治疗和深刻诊断方面同我们竞赛。”作者指出“他希望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医学能兼具中国医学的特点,即在解剖学、化学、生理学的基础上,吸取中国医学将植物学、病理学、治疗学和疾病检查紧密结合的观点。”

作者由此指出“在明清间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过程中,于生物学、农学、医药学领域的科学思想,主要是东学西渐。”

从这些看,不管是东学西渐还是西学东渐,中西医的交流是历史事实。也可以说,近代医学在形成之初受到了中医的影响,这就是中西医结合。

还有从毛主席对中西医的谈话看,还有新中国中西医发展看,都是中西医结合。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的官网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学术文章。其中有篇文章《历史责任与时代重托——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60年回顾与展望》。

手书至此,我觉得探讨中西医结合要多从医学史还有专业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专业角度去探讨。


挂在明堂射古今


我外婆八十多岁时把腿股摔断了,西医没法治,因为年龄太大不敢动手术,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没法动,以为得摊在床上了。后来家里一位老朋友知道了,他的老父亲中医骨科方面是家传的,于是请了他的老父亲来为我外婆诊治,敷了药膏,加上推拿,没多久老外婆恢复了,直到老人家90多岁走了的时候,都是能下床行走的。可惜随着那位老朋友父亲去世,那家传的医术也失传了。中医真的很奇妙,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本来就成了一套体系,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那么依赖西医,更有甚者直接否定中医,拿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宝当粪土,滑天下之大稽。


笑望桑田


必须是“中西结合”!

其实“西医”就是一个“伪概念”!什么叫“西医”?西方的“传统医学”吗?拜托!西方传统医学是理发师干的好吧!什么刀砍斧头劈,烧红烙铁烫pp,百病放血就可以~仔细去瞅一瞅西方传统医学,真病了还不如自己给自己来个痛快,不然光看着医生治病就能把胆小的吓死!

实际上来说,现在国际主流的医学是“现代医学”!它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不假,但它并不归“西方”所有!它是全世界的医学精英共同推进,不断完善的科学技术,我们中国的医生学者,也在为了推动这种科学技术的前进,提供巨大的帮助!我一直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非得称它做“西医”?

关于“中医”……

现在还真是一言难尽!

如果你真的抽空去看一看古代的中医药方,说句实话,还真不一定让你对中医更有信心……因为里边确实有太多神神叨叨的“神方”了!

比如前几年非常火的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疗疟疾中有一条“妙方”;得了疟疾不用怕,找个公鸡抱住它,公鸡一叫病好啦~

这个,怎么看都不可能好吧?

自古以来,人类的发展轨迹都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由混乱走向有序,从一无所知到有所成就。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只听说过原先穿树叶兽皮的人学会穿衣戴帽的,有谁听说过穿衣戴帽的人跑去穿树叶兽皮的?历史的发展总体上来说总是向前,不会倒退!

而现在“中医吹”们,动辄“祖传”“古方”,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很多东西老祖宗们根本没见过!他们怎么可能知道怎么治?人家也不是神仙,怎么可能知道后世会出现什么病?更不可能留下来方子防治了!

晚明名医吴又可说的好:“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医者彷徨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药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圣经之遗亡也。”

几百年前的名医都在谋求革新,再看看当代这些所谓的“国医”,还一口一个“古方”,一口一个“传统”,气度上的差距几百年都特么补不上!更别提那些连不翻译成白话文连医书都看不懂的野郎中和中医粉了……

中医要没落,全是这些混账东西的拖累的!


煮鹤仙人


不是。

中医的未来是中医自己的现代化。

中医的辨证体系治理思路和西医的根本没法结合,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病理论,方剂,药物都是成熟成体系的,缺少的只是现代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其效率。

比如把脉,只要研制出一台好用的合适的机器来,就可以无限复制。而要训练出一个合格的脉学高手来可能要几年时间。大大降低了中医培养效率和诊断正确率。


辰锐5


中医是一个有局限的学科,好比吹糖人,捏泥人这些老手艺,无论怎么吹也是糖人!无论怎么捏也是泥人!

中医没有发展,但具有象征性的传统文化继承。好比农村编竹筐,虽然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好看、精致、耐用、便宜的编制品,但也有卖编竹筐的!



杨哥之翩翩舞


中医和西医永远不会结合起来的,两套理论,就像两条钢轨,不能交叉,但目的是一致的。中医认为天人相应,研究的是宏观的,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西医研究的是微观的,人与细菌、病毒是不能共生的;西医采取的是破坏性治疗方法,中医采取的是修复性治疗方法!

比如一间房子里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物件坏了,西医的处理方式是把旧的扔掉换新的,如果没有新的可换,就束手无策!中医的处理方式是修修补补,保持其功能,继续使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西医让你明明白白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活!

所以我认为中医和西医永远不可能结合到一起,只能是为了一个目标,各干各的!


中医第一工作室


坚决不能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后果是:

一,西医医生根本不懂阴阳五行和望闻问切、左臣右使,不懂方法,竟然敢开中药,用中药,而且经常一大包一大包,严重违反医务道德,极大地损害病人的肠胃,给痛苦的病人带来钱财的极大损失。

二,削弱了中医医生的看病能力,中医医生用了听诊器、X光、CT,就不会去钻研阴阳五行、望闻问切、左臣右使,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不知道祖宗的药是按照“两”,而按照“克”,甚至不知道老祖宗的药是炮制熬制的,而用千篇一律的颗粒甚至药片。中不中,西不西,自断文明。

怎么办?

一,医院必须彻底分开。西医医院不能有中医科,不能用中药,用了中医要从法律上禁止这种欺骗病人的行为,可以举报。中医医院,不能用“+”,要有中医的旗帜标志。

二,中医叫做郎中,西医叫做医生。西医穿白大褂,中医不穿白大褂,穿传统服装,不得混淆。

三,西医不得用望闻问切诊断病人,中医不得用听诊器X光、CT等手段诊断病人,用穴位用奇经异脉都好一些。

四,西医打针,不得用中药药水。古人对西药没有任何记载,不得用西药和药水。

中不中,西不西,混在一起,就没有了医德。可以想象,一个美国医生,如果用印第安人的方法看病,会不会遭到举报?


七月流火2000


中西医结合很难,两者的路子本就不同,而利益集团介入太深,中西医现在的力量对比不是一个量级的。who前脚把中医提上台面,后脚就不承认我们八所中医大学学位,中医要发展,只能靠我们自己政策资金的支持。中医必须改革,前提是政策要放宽,经费要平衡。

西医已经被西方完全霸占,该领域我们这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一堆接一堆的各大药企游说团,前赴后继的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继续死磕西医,我们只能跟着西方的屁股后面吃灰,看病难,病不起的状况估计还要持续。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降低医疗卫生成本,只能加大中医的投入,借鉴西医,革新中医,完成中医的现代化。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老张这话还是很有生命力的。我们应该要变更一下自民国汪总裁以来的傻逼路线了,要坚持以我为主,自力更生,排除各色傻逼利益集团的干扰,集中全国现存的乡野郎中与高高在上的院士,打破故步自封的状态,坚定不移的完成中医的现代化革命。就不信,这两弹一星都能啃下来,还啃不下中医这根硬骨头。

至于这黑那黑的破玩意,当狗吠就行了,真叫得欢了,敲他们一棒子就老实了。周爷爷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无谓143147357


中医需要从药理,药性,药效等方面,通过现代技术做深入研究。西药通过萃取和合成技术,把副作用不断降低,为脏器减少负担,提升有效性。中药产生的残渣,容易产生二次伤害,加上目前人工培植中草药,农药残存等问题,加重脏器负担。目前中医还是以调理为主,对急性病的诊治还是不如西药,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休在中国


. 准确的说:中医的未来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中医疗法与中医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瑰宝和精髓。其中最著名的神医有李时珍、华佗、扁鹊等,他们的疹疗方法已传承几千年。

中医的突出特点是非创伤性疗法,通过草药对症下药、穴位按摩,针灸、气功等方法,治疗疾病,疗效明显。

但是,中医的最大缺点:一是没有理论基础。二是诊脉不准确,容易造成误诊。所以要结合西医诊断病情准确的特点,以及中西医混合治疗。它的精髓是在掌握国际先进的诊疗和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使用我国传统医学治疗。这样才会源于西医而高于西医,源于中医而高于中医。

致此,中西结合是中医继承发展的根本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