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发明国的悲哀:英国坦克发展偏科,二战实战中被“吊打”

【话说军世】相比较于现代坦克轻型、中型、重型的划分,做为陆战之王坦克的发明国,英国在坦克发展中,曾作出很特别的“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划分,结果在二战实战中被证明,这条路偏科了。


坦克发明国的悲哀:英国坦克发展偏科,二战实战中被“吊打”


坦克发明国的悲哀:英国坦克发展偏科

坦克这种重要的陆战武器,是英国在一战时期发明,并首次使用于实战当中的,其秘密代号“水柜”(英文名为“Tank”),也就直接成为了坦克的命名。在一战后的坦克发展中,英国人“创新思维”的发展了坦克的分类,分为“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


坦克发明国的悲哀:英国坦克发展偏科,二战实战中被“吊打”


巡洋坦克的命名借鉴于海军巡洋舰,主要任务是装甲机动作战,“巡航”战场,歼灭对方装甲力量。其特点是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一般装备有机枪和小口径火炮。

步兵坦克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伴随和支援步兵作战的坦克,尤其是一战时期战壕站那种利用坦克突破对方防线的作战方式,其特点是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


坦克发明国的悲哀:英国坦克发展偏科,二战实战中被“吊打”


不过就现代眼光来看:这两种坦克的特点和任务类型似乎正好相反,现代步兵伴随装甲力量一般是装甲较薄的步兵战车,而与对方装甲力量正面交战的,一般是厚重的主战坦克。

奇葩发展思路:二战实战中英国坦克被“吊打”

英国巡洋坦克的代表是“十字军”坦克、“克伦威尔”坦克,步兵坦克的代表则是“丘吉尔”坦克。“十字军”坦克早在1941年就开始加入北非战场,早期型号主炮只有40毫米,后改为57毫米,装甲厚度为24—49毫米,与二战同时德国主要装甲力量相比,四号中型坦克F型拥有75毫米主炮,正面装甲厚度为50毫米。


坦克发明国的悲哀:英国坦克发展偏科,二战实战中被“吊打”


1943年开始应用的克伦威尔坦克,拥有1门57毫米火炮,战斗全重约28吨,装甲厚度76毫米,不过他对面的德国对手已经变成了“虎豹组合”,这样贫弱的火力和装甲,差距进一步被拉大,

而丘吉尔步兵坦克虽然支援火力不错,装甲也挺厚实,但是机动能力太弱,糟糕的划分定位,让其无法适应二战时代的装甲独立作战形式,最终英国自产的坦克在面对德军装甲力量时,多数处于被“吊打”的位置。


坦克发明国的悲哀:英国坦克发展偏科,二战实战中被“吊打”


直到美国M4中型坦克援助英国,英国改进处谢尔曼“萤火虫”中型坦克,17磅炮具有威胁德国虎式坦克的能力,才使得英国陆军在二战中的装甲力量中,占据一席之地,而“萤火虫”也成为M4中型坦克最强大的改进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