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國家有機制,必須要上報

她是常年堅守在一線的呼吸科醫生,是從抗擊非典戰鬥中走出來的老將,是具有敏銳頭腦的守望者,匯聚幾種特質的她,是拉響新冠肺炎疫情警報的第一人。

她叫張繼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今年54歲。

央視網-“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國家有機制,必須要上報


2003年,在非典疫情防治期間,張繼先是武漢市江漢區專家組成員,那時她的工作是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患者,這段經歷讓她對傳染病疫情始終保持高度敏感。

2019年12月26日,張繼先在醫院接診了兩名患者,是附近小區的一對老夫妻。兩人當時的症狀很像流感——發燒、咳嗽。為了保險起見,張繼先還是讓他們拍了肺部CT片。

第二天看到胸片後,張繼先覺得有些異常,她讓老兩口把兒子也叫到醫院做了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一家三口肺部有相同的表現。後來的事情表明,這就是新冠肺炎毛玻璃結節典型CT。“一般來說,一家人來看病,很少三人同時得一樣的病,除非是傳染病。”

這一天,醫院還來了一個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一樣的發燒、咳嗽,一樣的肺部表現。

張繼先給這些患者做了甲流、乙流、鼻病毒、衣原體、支原體、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與流感相關的檢查,全部呈陰性。

當天,她就把這個情況向醫院作了彙報,醫院又上報給江漢區疾控中心。她在呼吸科的病房中隔出了一塊區域,將4個病例統一安排在這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她還要求隔離區內的所有醫療用品均不可與其他病人的混用。

也是從這天起,張繼先要求所有呼吸科醫護人員戴口罩。隨後,她又囑咐科室人員在網上訂購了30套細帆布做的白色工作服,讓大家穿在身上。“不管怎麼說,我們多穿一層,對自己防護就好一點兒。”張繼先說。

央視網-“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國家有機制,必須要上報


之後兩天,醫院門診又收治了3名患者。7名患者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只是輕重有區別,這個細節引起了張繼先的注意。

“這是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病症,同樣是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患者已經有4名了,這肯定有問題。”張繼先立即向醫院進行了第二次報告,並建議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

之後,醫院、疾控中心聯動反應,流行病學調查隨之啟動。

後來,回想起最初的果斷上報,張繼先說:“國家給我們的執業醫師法裡面就有上報不明原因傳染病的機制,必須要上報。”

央視網-“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國家有機制,必須要上報


12月29日傍晚,6名患者被轉到武漢市傳染病定點收治醫院,1名留下繼續接受治療,並於1月7日病癒出院。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是離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兩家三級醫院之一。元旦期間,醫院的門診量激增,由原來一天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

1月17日,醫院將住院部一層改造為隔離病區;30日,醫院被確定為疫情防控定點醫院,新設6個病區,安排160張床位。醫院採取三級負責制,張繼先作為呼吸內科主任專門負責危重患者,工作量極大。她擔心出現患者交叉感染,便和同事們一起給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患者做工作,讓他們儘快出院。

直到這時,張繼先在2019年底購買的工作服才完成了它們的使命——醫護人員領到了醫院配發的醫用防護服。

值得慶幸的是,在疫情大面積暴發前,張繼先所在的科室做到了無一例醫護人員感染,無患者交叉感染。

央視網-“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國家有機制,必須要上報


張繼先整理防護服 (圖片來源:中國婦女報)

身在一線,張繼先和同事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疫情發生後,張繼先便住進了醫院旁邊的賓館。她每天要負責上百位病人,查房瞭解病情,制定診療方案,遇到危重病人,還要帶領團隊通宵達旦搶救。“從12月底到現在,我們幾乎都沒有休息過。每天從睜眼忙到天黑,已經沒有什麼時間概念了,下班倒頭就睡。”張繼先說。

央視網-“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國家有機制,必須要上報


張繼先 資料圖

睡眠嚴重不足,體力嚴重透支,這樣的日子,張繼先已經熬了一個月。她對團隊說,以前大家是“白衣天使”,現在是“白衣戰士”。病房就是戰場,必須爭分奪秒,全力以赴!

2月6日,張繼先和同事一起送走了18名患者。他們在1月11日左右入院,病情都是中到重症,經過治療,病癒出院。這給了張繼先信心:“這個病我們肯定是能夠治好的!”(文/闞純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