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脫貧戶量力而行助力全民戰“疫”

中國脫貧戶量力而行助力全民戰“疫”

洛陽市嵩縣閆莊鎮竹園溝村村民在往車上裝大蔥。(嵩縣宣傳部供圖)

新華社銀川2月13日電(記者謝建雯、韓朝陽)窗外冷風勁吹、大雪紛飛,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榆樹村的村民微信群裡卻是一片熱鬧。大家爭先恐後地為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湖北捐款。

54歲的脫貧戶王萬輝也在群裡捐了500元錢,並笨拙地打了一行字: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沒有國家的好政策,哪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錢不多,能幫一點是一點。”王萬輝說。

彭陽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貧困山區,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近年來,全縣通過發展勞務輸出、種養殖等產業,包括榆樹村在內的122個村、53400多人實現脫貧。

去年底脫貧的王萬輝,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種了幾畝玉米和萬壽菊,還養了百來只生態雞。“水電路網都通了,危房危窯一改造,家用電器一擺,我覺得咱村裡的日子也不比城裡差。”他說。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自村裡實施防控措施以來,王萬輝每天值守在村口的勸返點,給過往車輛消毒登記,為進出人員測量體溫,有時還戴著口罩,挨家挨戶發疫情防控宣傳單,送消毒液。

“我們只要團結起來控制住疫情,也算為國家幫了忙。”他說,“我們能打敗貧窮,就能打敗疫情。”

中国脱贫户量力而行助力全民战“疫”

洛陽市嵩縣閆莊鎮竹園溝村村民在地裡拔大蔥。(嵩縣宣傳部供圖)

當榆樹村黨支部書記張學傑提出為湖北捐款時,王萬輝積極響應,就連8歲的小孫子也拿出了攢下的100元錢,讓爺爺代為捐助。“我又替孫子發了個紅包,不管將來他讀書咋樣,娃娃從小就愛國,這一點我很欣慰。”王萬輝說。

50元、100元、500元……不到四個小時,榆樹村村民就捐了15000多元。看著手機屏幕上不斷彈出的愛心紅包和暖心話語,張學傑內心感到溫暖。

“村民發紅包就跟發電報一樣,我拆都拆不過來。紅包金額不多,但這是村民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張學傑說,榆樹村帶頭捐款後,他所在的小岔鄉其他6個行政村也紛紛效仿,總共捐款捐物近10萬元,這些物資通過固原市紅十字會轉送武漢。

疫情當前,脫貧致富的脫貧戶們量力而行,成為全民抗“疫”的後援力量之一。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閆莊鎮竹園溝村捐贈的價值15萬餘元的大蔥,近日已順利抵達武漢市。

竹園溝村黨支部書記朱德林介紹,閆莊大蔥是嵩縣特產,在豫西地區遠近聞名。2019年,竹園溝村種植了百餘畝大蔥,發展村集體經濟,貧困戶可從中分紅。

竹園溝村曾有300餘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僅餘30人未脫貧。朱德林說:“國家幫助我們脫了貧,現在國家有需要,我們也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

因為聯繫不到刨蔥機械廠家,300多個村民連著三天,自發到地裡拔蔥,拔了80畝地10萬斤蔥。由於武漢封城,朱德林和三位志願者開著兩輛卡車,歷經24小時,將大蔥送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線。

“現在是抗擊疫情關鍵期,村裡再湊10萬斤蔥不成問題,如果武漢有需要,我們村還可以捐。”朱德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