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醫基礎的人可不可以從《黃帝內經》入門?有何建議?

傢俱幫幫棒


我勸你不要費那事了,學好中醫是不容易的,再說了,你應該在學習中醫之前好好鑽研一下我國的文言文,不然的話你就看不懂那些中醫古書。所以,沒有幾十年功夫你是捉摸不到中醫的實質的。中醫現在基本上就是理論探討,圍繞著一些幾百上千年的理論進行研究展開,不是實踐學,不切合實際了。不與時俱進。學了也用處不大。


王文錦


我沒有看過黃帝內經,學過一點經方火神派和各家醫案。看過很多名醫,吃過很多中藥,才明白中醫理論很多錯誤。盲目的崇古和迷信科學都是錯誤的。我經過中醫誤治,肝腎損傷,吃喝拉撒睡都沒有了,後來艾灸一年,現在基本恢復了。我創立了自己的陰陽汽化灸理論,不是傳統的穴位灸。



艾灸堅持者


您好,中醫是一門傳統經驗醫學,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只要是喜歡中醫,不論年紀、職業,都可以學習中醫知識。《黃帝內經》作為現存最完整的診療書籍,為後世的傳承奠定了基礎。做為中醫的初學者可以多多研讀《黃帝內經》,如果想真正學好中醫的話,建議早期不要看註解版,就看古文,這樣需要一定的古文字識別能力,多多努力吧!其次,需要需要跟師學習,最好跟從口碑比較好的老中醫,勤臨床實踐,這樣跟從老中醫能加深對中醫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本人作為科班出身認為,可以看看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一樣對初學者有借鑑意義。

總之,想學中醫的話,第一多讀經典,熟記中醫根基;第二勤臨床,夯實中醫技能。希望對大家有點借鑑意義。




我騎著蝸牛去趕集


中醫真正的基礎就是黃帝內經,看懂了就是最好的基礎,要看懂它還得做課外的作業,一是古文,象形字本義,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地理,思想哲學,宗教,器什,農林牧副漁及易經五行,結合難經,本草經,平行地閱讀,一定要區別西醫的邏輯思維,中醫是類比思維,其內涵小,外延寬泛,要求人望文生義,舉一返三,知此及彼,甚至無中生有,領悟真義,融匯貫通。比如陰陽二字,陰本義是太陽照不到的一面,代表著寒冷,收引,冰溼固封,受制約束,疼,結等等。一個陽字,本義太陽直射的地方,代表熱,張力,向外噴發,開張膨脹,躁動,有餘,興奮,充血等等。一個虛字,本義上一個荒涼的平地上,曠然無物,寸草不生。實字本義像個倉庫,裡面貨物碼至屋頂,再也塞不進了。表裡相當於大衣的面料與裡襯,內外相當於外套,內衣。古代思想離不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五行生剋,所謂主司,就是生,所謂邪客就是克,內外出入升降,與日月偕行,調攝陰陽,和合上下,規避寒暑,七情有節,精神內守,是為祛病之圭臬。


霧風亭記


沒有中醫基礎的人,可不可以從《黃帝內經》入門?有何建議?

想學中醫,又沒中醫基礎,不知怎麼入手,這得先了解中醫。中醫結病理、醫理、藥理,綜合經驗對症下藥。病理即是疾病是如何形成,什麼程度,什麼方面的疾病和對這疾病的預估等。醫理即中醫者對中醫常識的認知和實行能力。藥理即是對其藥物、藥材的認知。學中醫第一步就是對其藥的認識。《本草綱目》結圖文、療法、配伍及用法用量都很詳盡的書籍,這是初學中醫者最好的初級教科書。學中醫最好跟有非常好經驗的老中醫親手親口傳授,選擇怎麼樣的老師決定你以後的路和對應的成就。光從書籍、教程或網絡知識來學中醫是遠遠不夠的,最多就學到點皮毛,是不能學到真正有價值,精湛的東西的。

中醫講究聽、聞、問、診。每處處方、量劑都得依據病人個體來開,生同樣病的幾個人,開出的處方是不一樣的,量劑也各大不同,這都是根據經驗總結得來的。書本上是沒法告訴你的,如果認為有什麼秘方的話,我認為這些提煉出來的經驗就是真正的秘方了。

有關中醫的書籍很多,《神農本草經》、《傷寒論》、《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等等,至於可不可以從《黃帝內經》入門,也是可以的,《黃帝內經》是一部較為完整的有關診療的書籍。書籍是領進門的老師,修行如何就看自己了。


太楊之上


沒有中醫基礎的,如果你剛開始就看黃帝內經,還顯得比較深奧。

所以你最好是看一些現在網絡上的很多有中醫在寫的一些文章,然後如果能參加某些人的培訓,即使是零基礎的,如果你參加培訓以後,我覺得現在學習的環境氛圍太多,比如說培訓以後還會有一些微信的朋友圈,這樣加入以後,大家基礎都不是特別雄厚,可以在一起相互學習,切磋,有老師指導,此時你再可以買一些書籍,比如說“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

等等一些中醫書籍,當你有了最初的基礎,以後你就不像瞎子摸象那樣沒有方向感,所以這個時候因為有了點滴基礎再學起來黃帝內經,可能就會容易一些。


單桂敏艾灸


中醫不單是中國的醫生,中是任可,忠誠,中信,以理論治,簡單中實能去病的醫術醫生。只要肯學多學人的生理知識,從實踐中摸索身體與吃喝,勞作,溫度,心情相關的實例,向長壽人學生活方式,看想那些早病早拜人不良作為的原因,對照自己的行為感悟總結些點滴小經驗教訓,努力學知病得因,就能成防病少病的真實中醫。


快樂在於發現


入門最快的方法是熟讀(湯頭、藥性、脈訣)和(辨證施治),(內經~傷寒論)是學者應掌握的。

因為學醫是(治病救人)歷代醫家都有自己的(心得)早已(靈活貫通),只有學者才會死守遠古的(內經~傷寒論)為資夲。


只緣無事可思量


從經絡穴位療法開始,簡單易學,安全,見效快,第一本書建議你看周爾晉著《人體X形平衡法》


6569139658133養生


學中醫絕對要有悟性,記性也要好,能融會貫通,古文底子要打好,不然古醫家著述你看起來象天書,根本看不懂。二是要記住幾百種草藥名稱及藥性,藥味,歸人身體哪個經,能治什麼病。三是要記住中醫經絡穴位,用中藥治病得記住六經辨治和疾病傳變規律。如用針灸治病更得記住穴位。四是中醫診斷四診合參,其中把脈是中醫診斷最重要的一環,但中醫診斷必須隨著看病人的比例數量增加,你的個人診病經驗和技術才能增長。這是學中醫最難的一關。也與西醫截然兩分的不同點。西醫看病靠儀器,而中醫看病全憑個人經驗,一箇中醫走了就把他的診病技術也帶走了,沒法複製。而現在的學校,中西醫在一起。兩種教授系統的東西硬綁在一起,這怎麼能行?這樣下去中醫會逐漸消亡成為歷史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