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民间”是一个伪概念

上一篇文章《如何理解中医高手在民间》大家可以查看往期文章。我提到了,“高手在民间”是一个伪概念。准确的说“民间”这个词是一个伪概念。我肯定“高手在民间”这个事儿,而认为“高手在民间”这个介宾短语不适合当下社会的语境称谓。因为容易引起歧义。

当下社会“民间”是一个伪概念


看到好多留言对老梁的见解不理解,因此今天老梁就这一个问题,简单展开一下。

为什么说“民间”是一个伪概念呢?

听到这个“某某在民间”的时候,我本能的脑海里首先显现的是一本杂志。叫《民间故事》里面主要讲类似于民间四大故事:比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等封建的旧的小说故事为主。紧接着有一种低头的俯视的不自觉的不适感……

或许这是我个人的错觉。

狭义的讲 “民间”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封建社会的色彩。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民间这个词已经被人民中,群众中等所取代。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词很少出现。广义上讲,民间你也可以理解成人民中间。但是总感觉是一种文字游戏。

当下社会“民间”是一个伪概念


“民间”它对应的是“庙堂”。大家毫无异议。

这里引一首小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很有这个封建君臣色彩的诗。

然而现在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庙堂都没有了,哪来的民间?有人说不对呀,个别时候媒体还称“官方”,而我看特别媒体“官方”这种称谓,是迁就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明确的说应该称之为人民政府,或者是各级政府!

或许有人说我们可以把“民间”约定俗成,有什么不好吗?老梁认为,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叫法是应该被淘汰的,因为它给人听起来是一种饱含歧义和自虐的感觉。

当下社会“民间”是一个伪概念


举个例子,许多人在抱有怨气和不满的情况下称自己为“平民”,“草民”一样,是刺耳和有封建感情色彩的。因为新社会,都应该称之为“公民”、“人民”哪怕谦卑些也是“群众”“百姓”,当下时代用一些该淘汰的伪概念称呼别人或自己不免有一种奴性的感觉。所以老梁认为“民间”,应该改成“群众中”或者“人民中”,更为贴切。所以我说当下时代,失去了语境的“民间”是个伪概念。

既然“高手在民间”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在新社会要提“民间”给人的印象就是封建社会的这一群受剥削受压迫的群体;那么对应当下社会反而是社会阶层的底层。因为它对应的所谓“官方”或者叫“庙堂”显然已经不存在了,只有社会阶层的不同,所以这么样用是不合适的。所以我称之为“高手在群众中”。

当下社会“民间”是一个伪概念


当下如果非要强调是“高手在民间”。就可以理解为高手是一种底层人才的“逆袭!”也不为过。

我不敢自称高手,但我确实生活在在群众中,如果我要自称是“民间中医”,我会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无奈。我一般干脆称之自己为医生或者是中医大夫,反而心平气和!别人也不会产生任何理解上的歧义!

最后我肯定了,高手的确在“民间”。但是我不用高手在“民间”这个词,而要说成“高手在群众中”。“在人民中”,这是一层意思;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社会底层的一种“逆袭”!他远不只是一种自豪,更多的而是一种无奈。

当下社会“民间”是一个伪概念


毕竟社会是分阶层的,这种社会阶层的不同又与封建官方与民间或者庙堂与民间的概念有天壤之别,这就是我为什么肯定“高手在民间”这个事儿反对用“高手在民间”这个词的原因。

不足之处,大家多多批评探讨。

当下社会“民间”是一个伪概念


当下社会“民间”是一个伪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