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壶煮出来的咖啡有什么特色?

唐钰小宝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咖啡馆喝的咖啡总是会味道偏一点,而自己在家冲泡的咖啡却是味道偏酸?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艾神家咖啡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其中的原理。

很多人觉得咖啡的味道一定是苦的,或者是苦中带甜的味道,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已经深深刻入了大家的意识中。当出现一杯酸味咖啡时,首要直觉就是,咖啡是不是坏了?是不是不太新鲜?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咖啡的风味除了苦之外有酸、涩、甘。咖啡的烘焙的过程中,豆子中的糖分和有机酸会开始受热降解或者分解成甲酸、乙酸、乳酸、富马酸、康宁酸等酸生成,但是随着烘焙度的加深这些酸又会继续降解或者挥发掉,这种物质就是咖啡酸味的主要来源。

而一般的咖啡馆中,为了减轻咖啡豆中的酸味,会在烘焙时更深一点的,当时间越长焦糖化的程度也会越高,酸性物质也会逐渐进行破坏,也就不会产生酸味。而这种重焙咖啡法可以彰显出咖啡特有的浓香和甘甜,再辅以牛奶调味,更偏向于大众人的口感。

那么酸味咖啡好不好呢?浅焙咖啡法其实虽然不怎么流行,但是却可以保留咖啡豆独有的明朗风味,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可以说各有各的好处,喜欢咖啡的人士可以分别品鉴一二。

每个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偏爱于酸味咖啡,有的人觉得偏爱于苦味咖啡,可以提神醒脑。而咖啡为什么会酸,完全取决于你的烘焙程度,跟新鲜无关,更与好坏无关。








轻轻的我的宝贝


虹吸壶由上下两个玻璃瓶组成,中间有一个过滤器,当下球开始加热蒸煮的时候热水会受热膨胀,从上座的导管穿过过滤器在流入到上壶中。与放在上壶的咖啡粉相结合,让咖啡粉充分的在水中溶解出可溶于水的物质,大概需要一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下球仍然在继续加热维持压力,因此水不会下来,煮好后关闭热源,下坐的空气收缩压力消失,煮好的咖啡经过过滤器流到下壶,而咖啡渣被过滤器过滤在上座中。

虹吸壶咖啡味道,能表现出咖啡的原味,凸显不同的单品咖啡之间的口感差异,口味较浓郁,醇厚,香醇度高。

而手冲咖啡壶

萃取加过滤同时进行的过程,而且是以倒入水的位置为中心做萃取。

水越多萃取量就越多。新烘培好的咖啡豆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些水不利于水与咖啡粉的充分接触完成萃取,因此我们需要先闷煮,避免咖啡粉萃取不均匀影响口感。

影响咖啡萃取的因为会有

水温

冲咖啡粉时的水温,酸味和苦味的萃取时间不同,酸味萃取时间非常快,苦味萃取时间较长,水温越高萃取速度加快,苦味就越明显。即使是冲好后的同一杯咖啡,高温时苦味甜味较为明显,放久后在喝,苦味甜味的口感会微下降,酸味会比较明显。

时间

萃取时间久了苦味会很明显,酸味没有明显变化,除了萃取时间咖啡粉的粗细也会影响口感。咖啡粉越细萃取速率越高,同样苦味明显。

闷煮时间,在冲泡的时候需要注意水流量的均匀度,水和咖啡粉接触时间越短味道偏淡,时间长能够充分释放出咖啡的味道。

手冲咖啡味道“顺滑,浓郁口感清晰。”







小美咖啡屋


虹吸壶使用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易于掌握控制、易学,现在来总结一下虹吸壶的使用:

第一步:将水注入虹吸壶下座的玻璃球体中,壶身有杯量的刻度,朋友们可按照自已的出杯份数自行掌握,虹吸壶的标准杯量约为90ml。

第二步:燃酒精炉或瓦斯炉,置于虹吸壶下座球体的正下方,火焰高度以外焰能接触到下座为宜。

第三步:将虹吸壶的过滤片正确安装在上座正中,请一定要确认保证处于上座底部的正中间,若有偏移,请用搅拌棒调正,否则直接影响咖啡出杯口味。向下拉过滤片的金属钩,使它能正确牢固的钩住上座下面玻璃管的下沿,并将虹吸壶斜插在下壶上。

第四步:待虹吸壶下座的水出现连续的鱼眼泡时,将上座平稳牢固的插入下座。虹吸壶咖啡制作,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温。这个步骤非常关键,请避免下座的水完全沸腾后再插入下座。一则,不安全;二则,口味容易变焦。

第五步:虹吸壶下座的水缓慢的被抽入到上座,这时要用搅拌棒搅动上座中的水,目的使之降温。

第六步:待下座中的水完全抽入到上座后,调小瓦斯炉的火度(使用酒精炉的朋友不必调节),将咖啡粉倒入上座,搅拌三至四圈,但要保持一个方向搅动。

第七步:半分钟后,用搅拌棒进行第二次搅动三至四圈,也要保证搅拌的方向一致,不可多搅,否则味道会变的非常杂乱。

第八步:一分钟后(虹吸壶的萃取计时,以注入咖啡粉后开始)熄灭火源,用搅拌棒第三次搅动,使用搅拌棒搅动咖啡时,搅拌棒不宜插的过深,一半即可。熄火后,可用湿毛巾包住下壶,让下壶降温,咖啡将回流入下座的玻璃球中。

拔下上座,将咖啡倒入咖啡杯,咖啡制作完毕。

这里讲的制作方法是上个世纪90年代较为通行的虹吸壶标准制作方法,若有与时下流行的诸流派有所差异,大家可视为这是豆叔的个人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