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壺煮出來的咖啡有什麼特色?

唐鈺小寶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咖啡館喝的咖啡總是會味道偏一點,而自己在家沖泡的咖啡卻是味道偏酸?這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艾神家咖啡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其中的原理。

很多人覺得咖啡的味道一定是苦的,或者是苦中帶甜的味道,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已經深深刻入了大家的意識中。當出現一杯酸味咖啡時,首要直覺就是,咖啡是不是壞了?是不是不太新鮮?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咖啡的風味除了苦之外有酸、澀、甘。咖啡的烘焙的過程中,豆子中的糖分和有機酸會開始受熱降解或者分解成甲酸、乙酸、乳酸、富馬酸、康寧酸等酸生成,但是隨著烘焙度的加深這些酸又會繼續降解或者揮發掉,這種物質就是咖啡酸味的主要來源。

而一般的咖啡館中,為了減輕咖啡豆中的酸味,會在烘焙時更深一點的,當時間越長焦糖化的程度也會越高,酸性物質也會逐漸進行破壞,也就不會產生酸味。而這種重焙咖啡法可以彰顯出咖啡特有的濃香和甘甜,再輔以牛奶調味,更偏向於大眾人的口感。

那麼酸味咖啡好不好呢?淺焙咖啡法其實雖然不怎麼流行,但是卻可以保留咖啡豆獨有的明朗風味,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可以說各有各的好處,喜歡咖啡的人士可以分別品鑑一二。

每個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就偏愛於酸味咖啡,有的人覺得偏愛於苦味咖啡,可以提神醒腦。而咖啡為什麼會酸,完全取決於你的烘焙程度,跟新鮮無關,更與好壞無關。








輕輕的我的寶貝


虹吸壺由上下兩個玻璃瓶組成,中間有一個過濾器,當下球開始加熱蒸煮的時候熱水會受熱膨脹,從上座的導管穿過過濾器在流入到上壺中。與放在上壺的咖啡粉相結合,讓咖啡粉充分的在水中溶解出可溶於水的物質,大概需要一分鐘左右。在這段時間下球仍然在繼續加熱維持壓力,因此水不會下來,煮好後關閉熱源,下坐的空氣收縮壓力消失,煮好的咖啡經過過濾器流到下壺,而咖啡渣被過濾器過濾在上座中。

虹吸壺咖啡味道,能表現出咖啡的原味,凸顯不同的單品咖啡之間的口感差異,口味較濃郁,醇厚,香醇度高。

而手衝咖啡壺

萃取加過濾同時進行的過程,而且是以倒入水的位置為中心做萃取。

水越多萃取量就越多。新烘培好的咖啡豆會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這些水不利於水與咖啡粉的充分接觸完成萃取,因此我們需要先悶煮,避免咖啡粉萃取不均勻影響口感。

影響咖啡萃取的因為會有

水溫

衝咖啡粉時的水溫,酸味和苦味的萃取時間不同,酸味萃取時間非常快,苦味萃取時間較長,水溫越高萃取速度加快,苦味就越明顯。即使是衝好後的同一杯咖啡,高溫時苦味甜味較為明顯,放久後在喝,苦味甜味的口感會微下降,酸味會比較明顯。

時間

萃取時間久了苦味會很明顯,酸味沒有明顯變化,除了萃取時間咖啡粉的粗細也會影響口感。咖啡粉越細萃取速率越高,同樣苦味明顯。

悶煮時間,在沖泡的時候需要注意水流量的均勻度,水和咖啡粉接觸時間越短味道偏淡,時間長能夠充分釋放出咖啡的味道。

手衝咖啡味道“順滑,濃郁口感清晰。”







小美咖啡屋


虹吸壺使用方法最大的特點是易於掌握控制、易學,現在來總結一下虹吸壺的使用:

第一步:將水注入虹吸壺下座的玻璃球體中,壺身有杯量的刻度,朋友們可按照自已的出杯份數自行掌握,虹吸壺的標準杯量約為90ml。

第二步:燃酒精爐或瓦斯爐,置於虹吸壺下座球體的正下方,火焰高度以外焰能接觸到下座為宜。

第三步:將虹吸壺的過濾片正確安裝在上座正中,請一定要確認保證處於上座底部的正中間,若有偏移,請用攪拌棒調正,否則直接影響咖啡出杯口味。向下拉過濾片的金屬鉤,使它能正確牢固的鉤住上座下面玻璃管的下沿,並將虹吸壺斜插在下壺上。

第四步:待虹吸壺下座的水出現連續的魚眼泡時,將上座平穩牢固的插入下座。虹吸壺咖啡製作,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溫。這個步驟非常關鍵,請避免下座的水完全沸騰後再插入下座。一則,不安全;二則,口味容易變焦。

第五步:虹吸壺下座的水緩慢的被抽入到上座,這時要用攪拌棒攪動上座中的水,目的使之降溫。

第六步:待下座中的水完全抽入到上座後,調小瓦斯爐的火度(使用酒精爐的朋友不必調節),將咖啡粉倒入上座,攪拌三至四圈,但要保持一個方向攪動。

第七步:半分鐘後,用攪拌棒進行第二次攪動三至四圈,也要保證攪拌的方向一致,不可多攪,否則味道會變的非常雜亂。

第八步:一分鐘後(虹吸壺的萃取計時,以注入咖啡粉後開始)熄滅火源,用攪拌棒第三次攪動,使用攪拌棒攪動咖啡時,攪拌棒不宜插的過深,一半即可。熄火後,可用溼毛巾包住下壺,讓下壺降溫,咖啡將回流入下座的玻璃球中。

拔下上座,將咖啡倒入咖啡杯,咖啡製作完畢。

這裡講的製作方法是上個世紀90年代較為通行的虹吸壺標準制作方法,若有與時下流行的諸流派有所差異,大家可視為這是豆叔的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