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种植能重茬吗?为什么?

用户5027031098847


生地可以重茬种植,也得看什么作物,因为现在科技发达抗重茬的药物很多。



张联池


楼主你好,生地种植的话,首先要看你种植什么农作物,咱们拿玉米举例,在北方来说,都是收过小麦之后,然后种植玉米,一年两季,重茬的意思,就是今年种过玉米之后,下一季的同一季节还种玉米,这样的话只要耙地的时候耙的深一些,慢一些事没有影响的,玉米也同样会长势很好很喜人的,但是以我在农村生活三十几年和跟家里长辈们学习的经验来看的话,多年重茬是不建议的,因为现在的人都追求速度,效率,即使是耙地车师傅也是一样的,耙地飞快,这样就不能保证耙地的质量会很好,而且耙的不够深,不够平稳,所以再加上多年的重茬,长势肯定不好,产量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我建议你可以种两年玉米,第三年换做花生或者大豆,然后循环种植,这样就可以保证不重茬了。最后也祝愿你们年年喜获大丰收[微笑]




迷恋h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醉美雪岩来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同时希望大家减少外出、勤洗手、做好通风、在自身安全做好防护,避免新型肺炎感染与传播。



在我们恩施当地对刚刚开荒出来的地块叫生地,另外对中药材生地黄也叫生地。根据当下国情,不能随便开垦荒地,因此,我认为题主所说的生地为中药材生地黄。它是“四大怀药”之一,特别是体质较差的人或小孩使用,能有效增强免疫,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原因:生地在种植过程中特别容易感染病害,不仅忌重茬,在轮作过程中还要严格把控,前茬应选择禾本科和蔬菜等作物为好,避免豆科、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作物,可以大大降低病害感染率。



专门种植生地主要是药用。那么,怎样才是更科学的种植呢?下面醉美雪岩就全面的为大家分享一下。

生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它喜湿怕涝,同时也不耐干旱,对气候要求不太严,但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壤土和砂壤土中生长良好。在10℃以下不会发芽,温度在20~28℃之间生长旺盛。



一、生地高产技术

㈠、繁殖方式:生地繁殖方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我们恩施地区多采用根茎切段繁殖,才用种子繁殖不多见。

1、【有性繁殖】:也就是种子繁殖,多为培养优良品种采用,在大面积种植过程中基本不采用。

2、【无性繁殖】:也就是采用地下根茎进行繁殖,此方法应用广泛,而且见效快,品质好,产量高,在我们恩施地区广泛应用。



㈡、优育良种:生地种子繁殖见效慢,所以很少用。但无性繁殖又容易引起品种退化,所以无性育种显得非常重要。

1、【育苗选地】:生地育苗应当选择光照充足,灌排方便,土质疏松切肥沃的地块,避免前茬为豆科、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作物地块。

2、【苗床准备】:①清园:为了避免病害发生,首先要对选好的地块进行田间清理,将前茬作物残留和田间杂物进行清理并集中烧毁或深埋;②深耕:清理以后要进行一次深耕,翻耕深度保持在30~35CM左右;③施肥:按照每亩4000㎏的农家肥进行施肥;④整地:施肥可以结合整地进行,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匀,同时将大块土壤进行细化并正平;⑤作畦:最后将整理好的地块进行消毒作畦,畦宽度保持在120CM左右为宜,畦高在5~10CM左右。

3、【育苗选种】:在恩施地区,育苗选种一般在8月上旬,将当年种植的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健壮植株进行采收,去掉茎叶,保留根状茎作为育苗种。

4、【栽前处理】:采收的根状茎要择优选择,保证根壮茎直径在1CM以上,将其折成3~6厘米的小段,保证每个小段上都有2个左右的芽眼,以提高出芽率,切好种段后再用草木灰涂与断面,避免伤口感染。

5、【适时栽种】:育苗最好是挖取后及时处理,处理好随机播种。播种按行距30CM,株距5CM左右进行下种,下种后覆土1.5CM左右,覆图后浇透水一次。

6、【苗期管理】:因各地情况不一样,恩施地区秋冬季节雨水并不多,后期应该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同时要及时除草,避免肥水浪费,雨水过多时还要做好排水工作,加上苗期管理,促使植株良好生长。



㈢、选地整地:地块的选择与处理是后期良好生长的基础,也是获得高产高品质的根本。

1、【选地】:生地种植前茬作物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对土壤要求与苗床选择差不多,要求光照充足、灌排方便、土壤疏松肥沃,且有机质丰富的地块。

2、【整地】:大田翻耕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翻耕深度保持在30CM左右。在雨雪和严冬的作用下,能有效杀灭大部分的病虫害孢子和虫卵。



3、【施肥】:在来年春季播种前,我们在施足基肥,一般每亩用肥5000㎏左右农家肥即可,避免化学肥的使用,施肥后在进行翻耕一次,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匀。

4、【作畦】:施肥以后,要将地块耙平整细作畦,宽度一般选为120CM或者150CM,畦高一般保持在10CM左右即可。如果地势低或者多雨地区,畦高提升到20CM左右为宜,以利排水。   

5、【移栽】:移栽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南方地区在3月初到3月中旬移栽最佳,北方多在4月到5月进行移栽。在整理好的畦面上,按行距45CM左右进行开沟,开沟宽度为12CM左右,深度为7CM左右,再按照30CM左右的株距放入育苗好的块状茎,地块肥沃可以适当密植,两行之间做到错位放入根茎,最后覆土盖平畦面即可。

注意:在南方地区,为了保证更好的出芽,每行外沟深做成10~15CM左右,将开沟的土覆盖与下种的沟内,待生地基本都冒芽时才将沟边土覆盖于沟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浇水,更好的保持地温,减少土壤板结,使生地出苗整齐。而且后期覆土也能避免春季杂草的快速生长。



二、生地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生地整个生长周期也正是杂草易生长的周期,所以要适时进行除草,特别是幼苗生长期除草更加仔细,当出苗达到95%左右时可以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中耕深度要特别浅,保证深度在2CM左右,避免伤害幼苗;当幼苗生长到5~6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此时可以第一次补充追肥;生地封垄时可以进行第三次除草,此时可以根据需肥情况决定是否再次追肥。

2、【科学追肥】:除了苗期的追肥,后期也应该结合中耕除草,再进行两次重要的开沟追肥,第一次是在苗高8CM左右时,第二次是在苗高20CM左右时,追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次每亩1500千克左右,开沟施于行间即可。   

3、【合理控水】:生地喜湿怕涝,还不耐旱。栽种后要浇透水一次,后期视土壤墒情进行合理控水,天旱要及时浇水,防止生地干旱生长受阻。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防止乱根丛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度在30%左右为宜。



三、生地病虫害防治

生地常见病害有枯萎病、斑枯病、黄斑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等。的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做好前期田间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1、枯萎病

枯萎病为真菌中半知菌感染。一般在5月份始发,6-7月份发病较严重,它主要为害根部和地上茎、叶。发病初期,叶柄会呈现出水浸状褐色斑,叶柄开始腐烂,地上部出现枯萎下垂。

防治方法:

  • ①、做好田间管理,特别是排水沟要做好,避免田间积水。
  • ②、避免重茬,采用3年以上的轮作方式进行种植。
  • ③、发病初期可以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浇灌,一般连续用药2~3次即可,每次用药间隔10天左右。

2、斑枯病

斑枯病一般8月前后发病率高,天气干旱发病严重。主要侵害生地黄的叶子,发病时叶面上出现圆形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入秋后色斑上还会出现小黑点。   

防治方法:

  • ①、做好灌排,保持土壤湿度在30%左右,避免土壤干旱或水涝。
  • ②、科学用肥,避免营养不足,植株生长不良。
  • ③、发病初期用60%代森锌500~600倍液进行喷施,一般用药3次左右,每次用药间隔10~15天左右。 

3、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叶片,常集居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病毒病等。

防治方法:

  • ①、控制浇水量,避免湿度过大,保持土壤湿度。
  • ②、适当密植,加大田间通风透光性,促进植株间空气流通。
  • ③、虫害发生时可以采用20%烯啶·噻虫啉水分散拉剂进行喷施,每亩用药20克左右,可连续用药两次,每次间隔10~15天左右。

4、红蜘蛛

红蜘蛛成虫和若虫都能危害生地,5月前后是发病高峰期,它会在叶背面吸食汁液,虫害发生时出现黄白色小斑,随着病情加重会导叶片褐色干枯。

防治方法:

  • ①、避免干旱,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促使植株健康生长。
  • ②、及时清园,恶化红蜘蛛的生长环境。
  • ③、发病时可用20%杀螨酯800~1000倍液
  • ,或用乐果乳剂0.5千克加水1000千克喷射防治,清除枯枝落叶。



四、生地采收及加工

以上就是生地高产种植的关键点,除此之外,合理把控采收时间是提高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在寒露至立冬收获,从畦的一端开沟顺序采挖,跟红薯采挖类似,去茎叶、须根、泥土,在火炕上进行风干。

采收后避免水洗,前3天用微火,后面可以加大火候。头3天每天翻一次,后期要增加翻动次数,保持烘烤均匀,直到生地发软无硬核,颜色变深变黑,外皮变硬时取出就算完成了生地全部工作。



以上纯属个人种植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各地区气候不同,在种植过程中也会稍有差异,大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一变迁,这样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种植效果。


醉美雪岩


生地

生地从前主要为野生,在排水良好的沟渠旁边,路边,黄坡,沙地等皆可看到他的身影。随着市场的扩大,生地成为一种畅销的中药材,野生生地,逐年减少,人工栽培现在已很广泛,人工种植的生地,高产者每亩可达到5000斤左右的新鲜地黄,制成的干品,每亩地大约在2000~3000斤左右,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生地主要收获的是地下根茎,一般经过三年左右的种植,最好是进行倒茬种植,防止重茬病害的出现。人工种植生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寻找生地适合的生长环境,尽量不在粘重的土地中种植,粘重的土地透气能力差,生地往往生长得不理想,凡是能种植山药,红薯等收获地下块根的土壤,都可以种植生地。

2,整地,一般每亩地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左右,硫酸钾型45%氮磷钾控释肥,50公斤左右,黄腐酸钾生物有机肥50公斤左右,将这些肥料均匀撒开之后,进行耕翻30公分,然后上面均匀撒施阿维菌素颗粒剂3公斤每亩地。然后进行起垄栽培,主要是为避免大雨之后出现浸泡。

3,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分前后就可进行育苗,选择春季种植的生地,地质根肥大。大约一个月之后,10厘米地温稳定在16度以上,就可将育好的生地苗进行定植大田。一般具有4~5片叶的幼苗为好,在移栽前大约7~10天,减少浇水,并逐渐进行通风炼苗,最后与大田地同样的温度即可定植。一般定植的密度,每亩地4000株左右,株距与行距,可按照25~30×40公分。

4,田间管理,生地生长期间,不能大水漫灌,兄弟,不耐涝,耐旱,即使浇水也要小水勤浇。生的植株比较矮小,容易滋生杂草,因此应注意松土以清除杂草,不可距离根部太近,以免伤根,一般为了生地能生长健壮,及时进行间苗,每穴留苗一株,将病,弱苗剔除。生地生长的中后期,有花蕾出现,应及时进行摘除,防止过多的消耗营养,促进地下根生长。

5,病虫害防治,危害生地的一般有蚜虫,红蜘蛛,斑枯病等,蚜虫可采用噻虫嗪20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螺螨酯20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斑枯病,常用的药物一般有64%杀毒矾500倍液,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等进行防治。


木雨听风


生地种植能重茬吗?

生地为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肉质根茎供人们应用,虽然栽种于地下生长仅有一年余,但该植物生长过程中受种根茎繁殖,种子繁殖,土壤等因素影响很大。其发病率受土壤污染因素(头茬残留病虫原)影响巨大,在人工种植中因不能完全消除土壤中残留病虫污染原,不建议种植上,生地重茬,同时实践中发现不要与豆科作物轮作,实践证明,在豆茬地里种地黄会造成50%以上减产。与禾谷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轮作年距愈长,防治地黄病虫害愈好。


为什么?

在生地种植中,生地植株常易得地黄斑枯病,轮纹病,地黄枯萎病,地黄根线虫病及棉红蜘蛛,拟豹蛱蝶,地老虎,蛴螬等虫害。特别是这些真菌病毒和病原线虫能在土壤中散落生长约五年存活期,如果重茬种植生地,这些病原在土壤中,靠人工药物是无法完全消除的,虽然有些应用石灰粉等提高土壤中碱性,可抑制部分病原休眠,多为暂时的。也影响土壤碱性,使地黄生长不力,待碱性过后病原菌丝萌发重新危害生地植株,多数头次重茬会使生地受病虫害影响,减产30一50%,二次重茬(同地连种三年)多数几乎绝收。

生地(地黄)病虫害

1,地黄斑枯病

斑枯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

受危害地黄植株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呈黄绿色,近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以后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褐色不规则形枯斑,上有不明显轮纹,并生有肉眼可见小黑点,这小黑点就病原分生孢子器。病斑相连布满全叶,整片叶子焦枯,由外围叶片逐渐向心叶蔓延,最后整株干枯。

2,轮纹病

轮纹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真菌。

受轮纹病危害地黄植株症状

叶面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淡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上生许多小黑点,这小黑点就是轮纹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比斑枯病稍大,数量少,零星分布,后期病斑焦枯,或形成穿孔。

地黄斑枯病和轮纹病发生规律

两种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随病叶遗落在土中越冬。第二年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发病。病部又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扩大危害。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大,有利于孢子产生,传播和侵入。雨多,积水,土壤粘重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a,清除病残体。地黄收获后,将地里病残叶用火烧毁,减少侵染源。

b,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选沙质地种植地黄,雨季及时排水。

C,施药保护,发病初期就开始。常用杀菌剂,波尔多液,代森锌,退菌特,多菌灵,按药品说明书,交替用药,连喷3次,可有效控制危害。

d,选用抗病品种。

3,地黄黄斑病

地黄黄斑病病原为烟叶花叶病毒。

危害症状

地黄植株感病后,叶部变厚,叶形变小,叶面出现不规则黄白色病斑,对光有透明性,叶片变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叶面皱缩,叶脉隆起。开始在老叶上表现症状,以后蔓延。全株叶片变花叶。一般在夏季高温季节长出新叶,症状隐蔽,不出现黄斑,天凉后,可耳现花叶症状。地下部病株结块性差,受害严重的甚至不结块,根茎呈细长条状。

地黄黄斑病发病规律

地黄黄斑病病毒在病株和带病种栽上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出现症状,5一6月份发生严重,7一8月份气温升高,植株抽出新叶一般不表现症状(因高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病毒增殖最适温28一30度,在37度以上停止增殖)。用带毒的根茎繁殖会引起下一生长季节发病,在根茎繁殖中,若有根栽种带病毒,就会代代相传,黄斑病逐年加重,引起地黄退化减产。

防治方法,就需建立地黄无病留种基地,以防种栽,种子污染。

4,地黄枯萎病

地黄枯萎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真菌。

危害症状

地黄地下部细根最先感病,并逐渐向粗根蔓延,根茎呈黑褐色,腐烂,最后只剩下表皮壳和木质化纤维质,细根脱落,叶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期地上部分萎蔫下垂,枯黄而死。带病菌的种栽载下后,会发生湿腐,不能出苗,或幼苗出土后不久枯死。

地黄枯萎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地黄种栽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次侵染来源。病菌原在土中广泛存在,能存活5年或5年以上,在适宜条件下即再侵染寄主,引起发病,蔓延迅速。带菌种栽下地后,可引起苗期发病,土壤中存活的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引起植株发病。6一7月土壤湿度大时为发病盛期,经地下害虫蝼蛄,蛴螬等在根茎中造成伤口,大量发病。

防治方法

a,注意选地,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地块不宜种植地黄。

b,实行轮作,每隔3一5年轮种一次,不与易得此病(枯萎病)地下根茎发达的作物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c,药剂防治,种植时选健壮种栽,用0.1%福尔马林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0分钟后下种。在种植地发病初期,用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注病株和周围植株,每7天1次,连续浇注2一3次。同时注意地下害虫防治。

5,地黄根线虫病

地黄根线虫病原为垫刃目,异皮线虫科,胞囊(异皮)线虫属。成虫雌雄异形,幼虫分4期,以雌性幼虫危害地黄根茎,经三,四期发育成虫,突出入土中与雄考交配,产卵。

危害症状

病原线虫危害地黄植株根部,受害根变细,细毛根增多,上有许多白色的小粒,这小粒就是线虫雌虫体,感病后植株生成不良,矮化,叶色变浅,后发黄,块根细小,严重影响产量。

地黄根线虫病发病规律

病原线虫以包有卵的胞囊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时幼虫在卵壳中发育,脱壳后变第二期幼虫入土。雌性幼虫从寄主的幼根根毛侵入,在皮层内危害,身体逐渐膨大为柠檬形,突破表皮露出寄生体外,用口腔吸着在寄主上,经过三,四期幼虫阶段发育为成虫。雄虫不侵染寄主。在土中自由生活与交配。老熟雌虫可从生殖孔分泌出胶质粘液,形成卵囊,产卵于其中,环境恶劣时,卵不排出体外,而是留在子宫内和卵巢内,整个虫体成为一卵袋(胞囊)。胞囊对低温,干旱的抵抗能力较强,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

线虫一般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出现在6月一7月,第二代7月中,下旬,第三代8月上,中旬,第四代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7一8月份为发生危害盛期。

线虫本身在土中移动性很小,在田间主要靠人,畜,农具,粪肥及排灌水等进行传播。栽植禾谷类作物有助于幼虫死亡,从而使病害逐年减轻。

防治方法

a,适时浇水,地温高,土壤干旱有利于胞囊线虫的生长繁殖。干旱时适时浇水,可造成缺氧环境,使大量线虫窒息,减轻为害。

b,轮作,与禾谷类作物实行5年收上轮作,是防治地黄线虫关键措施,轮作愈长,效果愈好。另外地黄也不能与豆科作物轮作,在豆茬地里种地黄会造成50%以上减产。

地黄怎样种植?

地黄植物习性

喜温和气候和阳光充足环境,喜干旱,忌积水,能耐寒,对种植地土壤要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壤以微碱为好,土质过粘,低洼地不宜栽种,忌连作,轮作需5年以上。

地黄根茎萌蘖力强,芽眼多,易发芽生根,生育期150天左右。种子无休眠期,正常发芽率仅50%,在25度左右播种5天可出苗,根茎在20度时,栽后10天可出苗,出苗后先长叶,后发根。

繁殖

以根茎繁殖为主,也可用种子繁殖。

1,根茎繁殖,生产上称种栽。培育种栽有3种方法。

a,重栽留种,在8月上旬,于当年春栽的地黄选择生长优良,无病的植株,或全部挖出,除去劣种,选大的,芦头短,芽密作种栽。将挑选出根茎,截成5厘米长小段,重新栽在专业育种地,出苗后,再次去弱留强,培育成第二年栽种(这样N次选育,能防止退化)。

b,冬藏留种,秋挖时,选出芦头短,个大的,进行沙藏越冬,第二年春取出,将芦头切下,除去木质部作种栽。

c,原地留种,秋季收获时,选留纯正的优良品种,在原地不采挖,培育到春季时挖取作种栽。

2,种子繁殖,秋季收获时,留一部分无病虫害,生长优良植株不挖,施足磷钾肥,使其开花结果,在第2产7月集成熟种子,脱粒,晒干贮藏备用。在春季3月下旬,在整好苗床上开横沟条播,种子细小,不好均匀播撒,可将种子拌草木灰撒入沟内,再覆上细土。在气温25度时,播后1周可出苗,当幼苗生长有5一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以后再选作种栽,连续选育3年可提供商品。

有性繁殖的后代其种性和产量都比无性繁殖的好。两种繁殖方法交替进行,能有效防止地黄退化。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选种植地应选土壤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砂质壤土。地块需阳光充足,附近有水源的地块。

栽种前或头年冬季深翻土壤,每亩施足农家肥翻入土中作基肥。栽前作好畦,挖好排水沟。

2,栽种,因各地品种不同,气候条件和种植不同,北方主产地河南,早地黄在4月栽种,晚地黄在5一6月栽种。四川地区为避开清明雨季,早地黄2月栽种,晚地黄在5月栽种,安徽,浙江,江苏等省一年两种,或一年一种种植法。

栽前,将种栽去头斩尾,取其中段,留5厘米小段,两端粘上草木灰,晾干下种,按行株距40x30厘米栽下,覆盖上草木灰或土杂肥,再盖上细土,亩用种栽约40公斤。


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当苗高10厘米时,开始间苗,每穴留壮苗一株,缺苗穴者,下午或阴天在附近带土挖苗补缺。

2,中耕除草,地黄根茎入土浅,中耕宜浅,不伤根,幼苗时用手拨去周围杂草即可,植株封行后,可停止中耕。

3,追肥,地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每年还应追肥2一3次,齐苗后,可每亩施入2500公斤人畜粪水,饼肥50公斤,以促壮苗。第2次苗高10厘米左右时,结合间苗后,每亩施入300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腐熟饼肥30公斤,促使根茎发育膨大。第3次封行时,在行间撒施入火土灰,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4,摘蕾,去分蘖。地黄抽薹时,及时剪除花葶,对根际周围抽生的分蘖,应及时用小刀从基部切除,使养分集中在根茎上生长,有利增产。

5,除串皮根,地黄除主根外,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的地下茎,这些地下茎称串皮根,需要消耗大量养分,应及时全部铲除。

6,排灌水,地黄在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大,应勤浇水,生长后期,为地下根茎膨大期,应节制用水,尤其雨季田间不能积水,及时排水,防止根腐病发生。久旱无雨,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采收

春地黄栽后,当年11月前后,当地上茎叶枯黄时,及时采挖,先割茎叶,顺次挖取根茎,先在鲜时除去须根,按大小分级在火炕上炕干。开始使温度80度,经8小时后,取出堆闷发汗,约5一7天,再回炕上用60度,炕12小时,至颜色逐渐变黑,干而软时即生地黄。将生地黄浸入黄酒中,用火炖干黄酒,将地黄晒干就是熟地黄。


一般亩产鲜地黄3千公斤。


种养倩


重茬又叫连作。连作的弊端:①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生性的滋生繁殖。如的黑痣病的蔓割病以及花生线虫、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稗草等的滋生都和连作有关;②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使肥效降低;③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④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连作作物的自身“中毒”等。还有另一种连作的弊端说法和上面的内容大概也一致, 只是不同的说法罢了:1、病原菌累积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繁,逐渐加重。尤其是土传病害不断发生,如十字花科的软腐病、菌梗病;茄果类的枯萎病、根腐病、立枯病;瓜类的猝倒病、疫病、枯萎病,已成为生产的主要威胁。2、土壤变劣造成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养分分解作用下降;作物酶活性降低,细胞分裂减缓,膜结构遭破坏,从而影响矿物质元素的吸收运输。3、土壤含盐量及PH失衡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加重,并逐渐向表层聚集,造成表土层板结、理化性恶化,PH值增高,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漂流的阿冬


大家好,我是你们老朋友乌蒙珍宝,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60006940a65e92975\

乌蒙珍宝


种地最忌讳重插,因为重插的植株病害多,产量自然不好。上一年的病菌会在土地中残留给下一年的植株造成严重病害,老人有句老话(倒茬如上粪)都是经验之谈。所以尽量不要重茬,如果实在要重插我建议深翻,最好是秋翻,这样把虫卵,病菌经过一个冬天的低温和日晒会杀灭不少,保证下一年的丰收。


a易帆a


生地种植能重茬吗,一个农作物品种所需的肥料及微量元素,土地是有限的,如重茬不能有效的获取这些养份,降低抗病能力,使庄稼不能正常生长,所以,农夫无巧,三年两调,尽量避免重载。


做自已想做


生地又叫地黄!以河南焦作种植最多!是四大怀药之一。生地的种植不能重茬!在实践中,生地重茬,会造成大面积的死苗,造成严重的减产。所以,不建议重茬种植,即使现在有很多土壤改良剂,为了稳妥期间,还是不重茬为好。这是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可以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