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疫情如何影响零售业?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召奎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渠道委员会针对部分企业的调查也显示,受疫情驱动,线下企业的到家业务普遍增长80%-200%之间,部分企业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的线上业务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以上,还有企业从去年过年期间线上业务基本忽略不计,到今年突然实现近2%的销售占比,增长显著。


经济观察,疫情如何影响零售业?


从总体上看,对于商超行业而言,线下无论大店,小店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前置仓(离消费者较近便于配送的仓库)。即便是疫情蔓延阶段受影响较大的百货业态,也出现了到家业务急速增长的态势。

以天虹百货为例,其目前基本全部通过到家方式销售,现在每天已经通过到家业务,实现了过去10%左右的销售,同时销售数字随着疫情的进展不断提高。

虽然一些企业的到家业务增长迅猛,但客观地说,本次疫情期间,不少企业也暴露出供应链不稳定,预测不准,波峰和波谷运力调配不均的问题,这些值得企业去调整和提高。不过,这次疫情的爆发,以及未来比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状态,会加速实现的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的转化。

这意味着,如果全渠道的企业或生鲜电商能解决这次线上暴露出的问题,比如说线上的品种普遍比线下实体门店少,解决供应链问题,以及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企业的预测和管理水平,今后生鲜品类线上销售的占比还会稳步提高。

与此同时,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一旦消费行为养成习惯,要逆转回来并不容易。这意味着线下实体商超、快消品企业和百货店都需要进一步转型,这将倒逼很多企业挖掘自身的到家能力,也会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企业除了全力拥抱全渠道,拓展自身的线上和到家能力之外,另一方面,线下的实体零售企业如何挖掘和发挥线下实体门店的优势也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线上业务占比加速提高的同时,过去十年来,中国零售行业的线上业务一直处于创新的状态:从平台型网站,到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到社交电商,社区团购,再到近期的网红直播销售,中国线上零售的创新层出不穷。因此,有理由相信,未来还将不断涌现新的颠覆性线上业态,尽管我们无法得知具体是何种形态,但从当前来看,疫情期间已有企业开始做了创新和尝试。

例如,近日,银泰百货联合淘宝,推出导购在家直播计划,实现了“无接触购物”。这一新零售模式已初见成效:一名导购直播3小时服务的消费者人数,相当于复工6个月服务的客流。一次直播产生的销售额,相当于在门店上了一周的班。

可以预见,随着5G技术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及更多无接触商业模式将逐步涌现。实体店尤其是快消行业的实体店如何快速融入到这个大的趋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对于未来的生存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