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你家的孩子网课学习的怎么样?

桐叶


疫情当前,全国都推迟了开学和上班的时间,全家人无所事事,包括我自己也是睡到十来点才起床,我家老二今年进入高三,体考生,接下来的几个月是在文补机构上的课,一周前老师在群里发布了要开始网课的通知,我就担心我儿子到时候起不来,我和爱人是住在店面,俩儿子和公婆住在家里,没能方便叫早,第一天群里老师就点出了几个没有签到的同学,第二天我回去看了一下,居然是在被窝里又睡着了,一周下来,儿子也反映老是掉线,老师直播的经验也还没积累,最重要的是自家孩子的学习热情不高,没有了老师的当面督导我觉得学习效果真的堪忧,不知道高考会不会推迟?如果宣布推迟的话好想建议老师等当面教学,又怕一直荒废时光,矛盾。


华丽的梦想


我们这里原本的开学日期是2月17日,在接到教育部通知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之后,当地就已经在着手准备各种课程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确保初三、高三这些毕业班的学生复习不受到影响。

而其他年级的学生则是从17日开始正式通过网络课程学习。

所以我家孩子目前并未上统一要求的新学期的网络课程。

孩子的老师也没有额外提出要求比如去看那些免费的在线直播课什么的。

不过在我们家还是已经开始线上学习了。

更准确的说是“把同步课内的课程纳入到学习计划中”了。

这个春节因为哪也没去,所以现在想想孩子可能只有除夕、初一这两天没学习过,其他时间每天都会按照学习计划表去完成学习内容。

我们现在也在看下个学期的网课,不过是录播课。

语数英三科都看,只不过语文会做笔记,其他两科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低。

课本没有,但是感谢出版社提供了正版的电子版教材,家里能够打印我们就打印装订给孩子先用着了。

数学和英语因为孩子的能力已经超出了这个学段的,所以我们只是让孩子听一下查漏补缺一下即可,毕竟“温故知新”,认真听听总是能有新收获的。

我也有看到有人吐槽网课不适合孩子,事实上的确如此,不过对我家来说这个确实不是问题。

我们从2015年就接触过网课了,之后这些年来也一直有上网课。

在这个寒假里,除了有一个年后的面授课没法上给改成了线上课之外,我们还有4个在线课程。

可以说孩子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的课程中都能够比较自如的切换。

而且不仅如此,从孩子三年级开始我们还给孩子准备了一些视频课程或者是提优,或者是提前学习,孩子自己也知道这种课程该如何去看去听。

我刚发了一篇头条号,是关于如何提高学网课效率的,如果在这方面有需要,可以看一下,我已经置顶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我是这么觉得的,在家不能出门为实现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各教育部门、学校推出了云课堂。这为“宅”在家的孩子既明确了新的学习任务,也带来全新的上课方式。孩子不是来看课而是来上课,让孩子经历正式上课的仪式感,在学校里上课 仪式感是非常强的。有三分钟预备铃,这时孩子们都要提前做好学习物品的准备,齐唱课前一支歌,师生互相问好等,上课铃声响,一堂课40分钟,然后下课铃声响……学校设置上课仪式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追求繁文缛节,而是在这看似平常的仪式中告诉孩子这是上课,不再是课下自由活动,不再是在家嬉戏玩耍。所以,在家中家长可以尽量让孩子经历正式上课一样的上课铃声(手机铃声即可)、课前准备、时间限制、课堂笔记、巩固练习、下课铃声等过程。在上课前,准备好上课必须的工具书、文具、笔记本或者错题本,其他的容易影响上课效果的东西,提前收起来,不要影响上课效果。以此让孩子逐渐懂得:这不是一边玩一边看的课,不是专注一会儿走神一会儿的课,如坚持下去,这种有仪式感的”上网课”应该不用太担心学习效果。很多同学听课很认真,笔记却记得特别好,很努力,但是为什么成绩上就没有太大的起色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做到足够多的练习,所谓学以致用就是把你学的知识用上去,你需要找到对应的题目练手,这样不仅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还能活学活用,说不定在题目中还会有所启发弥补知识的不足。但是如果你仅仅完成了听课和记笔记,平时做题目少,到考试的时候才去用你所学的知识,怎么可能有平时刷题无数的同学用得好呢!熟能生巧,你平时不练,拿考试的题目练手,而别人都已经是熟练工,所以自然比不上啊!练要及时练:你不能等听完所有的课之后再练习啊,那样的话你前面的知识忘记得差不多了!练习要及时,这是因为你刚刚学的东西印象深刻,要趁热打铁才能消化理解变成自己的。预习很重要,甚至在网课的预习比线下课更重要!因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容量很大,就算中等程度的同学都觉得特别紧凑,何况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呢?对于基础偏弱的同学,还是要把要讲的内容事先预习一遍,就算不预习,也要心无旁骛地认真听课,不懂的听录播,不要觉得一有点难度就放弃。听网课并不代表随时随地要坐在电脑旁,网络有资源可以利用,但是网络也有很多的诱惑。一个人真实的学习状态一定是孤独的,内心安宁,汲取知识,请你们在听课结束的休息时间一定要关上电脑回顾老师讲课内容,争取做到上课的内容当堂和当天消化。家长不是当老师而是当导师,让孩子经历独立思考的全过程。上网课,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看几遍,自己慢慢琢磨、领会,自己经历独立思考的全过程,而不是急于当老师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等孩子实在不会可以咨询老师,或者家长再讲解也不迟。实际上,家长绝大部分并不是专业的老师,您在您的专业领域一定会非常强大,但到了另一个专业比如网课学习、学科教学,相信老师可能会更好。这正如您在自己专业领域里遇到的人和事一样:非专业的人看见孤立的事件,而专业的人看见事件背后的系统!在孩子上网课的过程中,家长要起到监督的作用,不能够说孩子在上网课,家长在看电视剧或者在做健身操,

家长利用这个时间,要么看书,要么安静的做一些家务,营造一个家庭学习的环境在孩子结束一节课后,及时检查一下孩子的笔记,提示孩子及时做练习,并把练习的问题上传给老师,和孩子一起记录做题所用的时间和完成习题的正确率,孩子需要家长的监督,需要孩子自己的自律,两者一起才能够完成网课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否极泰来,万物向阳。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胜利的坚强保障,伟大祖国是守护我们平安健康的坚实屏障。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同舟共济、科学防控,共同为早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春暖花开日,师生相见时。我们相信,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同学,都能健康平安地开始新学期。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学校都不得不延迟开学,但是为了让孩子及时学到新的知识,学校也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开展网上授课,学生们都纷纷调侃平时厉声厉色的教师秒变成了网络主播。在这吐槽的背后,家长们还要思考孩子能否顺利适应这种教育模式,以及怎样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要想娃在家也能好进去,家长都要做到不仅仅是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在没有强制约束的情况下很容易变得懒散,养成了爱拖延这个坏毛病。老师在网上授课,没办法实时监督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这就需要家长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对于孩子自制力差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制定一系列有吸引力的鼓励政策,如果娃能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就把奖励兑现,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避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有的孩子平时在学校就不爱学习,更别说在家里了。要想唤起孩子的学习动力,家长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不爱学习,只是缺乏学好的信心。所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尽量做到不以成绩论英雄,不用成绩打击娃,而是帮孩子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缓解学习压力,争取下次做到更好。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偏文科,有的孩子偏理科。就拿我来说,小时候最怕学的就是数学,怎么学都学不好,甚至还老犯一些低级错误,后来一上数学课就害怕。其实这种恐惧心理并不是不能克服,如果娃在课堂上没听懂,家长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拆解学习任务,把知识点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他,让他亲自见证自己的进步,逐渐克服恐怖心理,扭转偏科局面。有的孩子并不是很清楚学习的意义,就把它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让娃知道现在不学习将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学习其实是为了对自己的以后负责。这样孩子就能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心态,从而认真对待学习这件事。

其实学习不仅仅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更需要家长的完美配合。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能让娃少走很多弯路,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孩子嘛都贪玩,但是要让他把玩游戏的精神毫无保留的用在学习读书上,那将是个功德圆满的事情,诸位兄弟加油!






温润如玉中国心跃少


我家上幼儿园托班,也开始网课了。学校用的亿童平台,每天都有课程,就是看视频学习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以及基本的生活技能,看完视频就是打卡交作业。老师也说每天定点检查作业。学校还专门制定了一个幼儿居家时间表,安排的真的是很充实呢。看看谁家的孩子能做到。

平常学习占用时间也不多,但是打卡作业就比较有难度,幼儿园作业必须家长和孩子一起配合才能完成。有时候孩子不配合就没有内容打卡,交不了作业。

我觉得宅家上网课学习效果肯定远不及去学校上课,在家里家长说说十句不及在学校老师说一句,配合度根本达不到。家里本身就是一个懒散的环境,肯定不如学校里规规矩矩的。

好像老师对孩子管理严格就是理所

应当的,如果在家搞得像在学校一样严肃的气氛,我想不仅孩子会心生叛逆,就连家长也会精神紧张。毕竟有的家长还要在家远程办公,就算不办公也有很多家务要做。平时辅导和作业就够辛苦了,现在要成天的监督学习,估计好多家长精力都跟不上。



所以总得来讲,网课学的怎么样,我家的是不怎么样。


玫蓝橘


现在的网课内容还是比较全面,我家孩子四年级,现在学习的课程网课都有,网课老师上课的方法比较好,能很好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家孩子还是挺喜欢的,学的也很认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