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嗎,為什麼?

北宋書生耶律蕭


我是很喜歡那些有特殊嗜好且樂此不疲的人的。有一個學生,特別喜歡玩溜溜球,一有空總是會掏出來玩一玩,彷彿那就是他最好的朋友。為了對他以資鼓勵,我也曾慷慨解囊為他花重金購買了一款溜溜球,看見他技術日漸精進,心裡面還是挺高興的。不過這小子在學習上實在是個困難戶,也不怎麼招大家待見。我曾戲言,溜溜球算是你在託管最好的朋友了!

毫無疑問,蒲松齡也要歸到這一類有特殊嗜好的問題兒童一列。對於一個不是富二代出身的青年公子哥而言,有一個不太招人待見的嗜好實在是一件要人命的事情。你自己想想,世上能有幾個像卡文迪許那樣的人。你家裡要沒有礦你敢搞科學研究,我看你是想死呢你!所以蒲松齡就風塵僕僕地撲過來了,果不其然,掉坑裡去了,該!

這些人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他們不抽菸不喝酒,不賭不嫖,只是有一個特別另類的愛好,而且這類愛好的經濟利益也不明顯,雖然人們不是特別反對這些愛好,但是對一個成人來講,不免讓人們覺得遊手好閒,甚至讓人鄙夷。遊走在是與非之間,雖然痛苦,但是他們卻放不下自己心中的那份夢想,這是所有才華卓著的人必然要面臨的痛苦與考驗。因為他們的追求太過另類與不切實際,而人生是要吃喝拉撒的,只有那些毅力足夠堅強的人,那些對心中的追求無比自信的人,自己的境界足夠高的,才能看到自己光明的前途,並且名揚天下,功震四海。

我只聽說過《聊齋志異》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並沒有聽說過它是中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巔峰。任何一種醜陋的人性,都是一種醜陋的社會性,它是人所共有,人所共受的,所以悲天憫人者總是帶著幾分唯美,幾分無奈,幾分反抗,幾分不知所措來表達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就叫人文主義,具有十分豐厚,十分值得人揣摩的魅力,這就是《聊齋志異》非常迷人的原因所在。即便大家都不怕鬼了,夜晚燈火通明瞭,人們還是感到了它濃濃的書卷氣,覺得字裡行間撒滿了落敗的桃花,有一種古典氣息。這不比那些隨著形式凋落而凋落的時興玩藝,它具有異常頑強的生命力。

我特別著迷於《聊齋志異》的古典美,那種把心中對愛的迷戀淡淡地用墨於字裡行間的文字功底與生活閱歷,讀過之後,讓人不能忘其景,讓人不禁回味裡面的詞句,真是要感謝蒲松齡的奇志異趣,否則的話,我們就享受不到這麼典雅而迷人的文字了!





騎驢去高考


我認為是的,可從以下幾個當面來看:

一、《聊齋志異》的時代背景

《聊齋志異》成書背景為清朝前期,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實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而作者蒲松齡恰恰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環境中。蒲松齡,山東淄博人,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雅號聊齋先生。蒲松齡可謂滿腹經綸,才華橫溢,鄉試縣、府、道第一,考取秀才,是年十九歲。可之後科場卻連連失意,名落孫山,直到70多歲時才援例成為貢生。

二、《聊齋志異》具有現實主義創作傾向的原因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窮其畢生、嘔心瀝血的傑作。我認為,《聊齋志異》雖然具有明顯的浪漫主義元素,但從根本上講是現實主義:不論從思想內容還是創作方法來看,作品都具有明顯的現實主義創作傾向,儘管作品大量描寫鬼狐仙妖,但實質是以浪漫主義為外衣。

正如山東大學馬瑞芳教授所言:“《聊齋志異》以最不現實的方式做最現實的文章。”

眾所周知,蒲松齡生活的時代,社會風起雲湧,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社會圖景。再來看看其主觀原因,蒲松齡作為封建士林的失敗者,為統治階級所拋棄,使其得以有機會接觸社會最底層的黑暗,能夠深有體會地描寫當時社會複雜交織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凡此總總,使得《聊齋志異》具有明顯的現實主義創作傾向。

也許有人會問,作品中大量描寫的鬼狐神妖又作何解釋呢?鬼狐神妖都是根植於社會現實的,面對空前的文字獄,稍有不慎,即家族腦袋搬家,這實屬作者不得已而為之。由此可見,封建社會對文人控制打壓之嚴酷,在那樣的環境下都能有如此鉅著問世,今之後人不能不為之肅然起敬。

三、《聊齋志異》對廣闊社會現實的反映

清初社會風起雲湧,蒲松齡用手中那支既柔弱而又剛強的筆記錄、蒐集、整理、創作了反映社會現實的《聊齋志異》,客觀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社會的歷史。

  1. 《聊齋志異》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揭露

作者在自序中說:“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作者記敘描寫了廣泛的社會現實。作品對封建制度的黑暗進行了深刻的批評揭露,比較著名的篇目有《王子安》、《司文郎》、《考弊司》等。

  • 《王子安》篇借主要人物酒後狂言,栩栩如生地顯示了盼望報馬臨門的迫切心情。王子安如此迂腐而近於癲狂的性格,正是科舉制毒害是結果,作品篇幅不長卻高度概括了千千萬萬下層知識分子囿於名利枷鎖而產生的反常精神狀態。

  • 同為揭露封建科舉題材的《司文郎》,寫了一個盲眼和尚用鼻子嗅文章以辨優劣的故事,幾名書生分別拿文章讓其聞,聞著嘔心發吐的居然高中,聞著很好的反而最終落榜,文中還有一個鬼魂自己生前科考不中死後幫人科考的情節,由此折射出封建科場的黑白顛倒與腐敗,其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 《考弊司》則變相反映科舉制的黑暗與腐朽。面對血淋淋的情形,蒲松齡用筆以另類手法記錄下來,向讀者逼真地展示了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科舉制的不合理與反動。
2. 《聊齋志異》對封建黑暗官場的批判

另一方面,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描寫了社會的黑暗與官場的腐朽,其中有很多都假借鬼狐,卻根植於社會現實。

正如乾隆年間王金範為《聊齋志異》所作的序中說:“柳泉蒲子,以玩世之意,作覺世之言;握造化之筆,為揶揄之論。凡其所言孝悌廉潔,達天之命,與夫鬼怪神仙,因果報應之所,無不可以警醒頑愚蠢。針砭賢智,即所謂事異而理常,言異而志正者,豈得以言之無稽而置之哉?”

作者對清初黑暗社會現實的揭露往往都披著鬼狐的外衣,卻顯得那麼真實。具體分析一下《促織》,即可感受其中的味道。

《促織》篇表面看起來近似浪漫主義,但總的來說卻更接近生活的本來面目。就現實主義的深化而言,它在《聊齋志異》中頗具代表性。一個狡猾的裡青,假借科斂為名,任意向老百姓分派“促織”,進而以此為升官砝碼,從不考慮人民生死,討好上官,上官則討好皇帝,成名一家的遭遇即說明了這一點。“一人飛天,仙及雞犬。天子一跬步,皆關乎民命。”蒲松齡將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醜轉化為藝術美,賦予作品以強烈的真實感。在《聊齋志異》中像這樣類似的篇目還很多,諸如《紅玉》、《石清虛》、《局詐》、《夢狼》等。

結語:《聊齋志異》作為我國古代優秀短片小說,縱觀全文,蒲松齡從現實主義角度入手,對作品創作傾向作出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挖掘作品的理論內涵和現實意義。從作品中的數百個短篇小說中,我們在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發現很多都具有現實主義的特徵。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當代現實主義理論為依託,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逐個分析其現實主義特質:對廣泛社會現實和社會生活的反映。


歷史長河緩緩淌


我認為《聊齋志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它通過描寫鬼神故事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幻想美好未來。從該書作者蒲松齡的人生看,19歲中縣、府、道試第一後,參加科舉考試屢試不第,以教書度日,到71歲才得一個歲貢生。科場失利,命運坎坷,令他心情鬱悶,故以寫書寄託以達志。正因為他身居低層,世態炎涼感同身受,才能寫出對後世影響的《聊齋志異》。假若他中舉得志,步入青雲,未必有時間寫出《聊齋志異》,即使有時間,身處官場,看事觀點未必同樣。所以,他寫出的作品批判現實主義入木三分。所以說,《聊齋志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是有理由根據的。






我認同《聊齋志異》是中國歷史上出色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之一,但不認同其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我們不能隨隨便便用“最偉大”這個詞去下結論。那為什麼說《聊齋志異》帶有很出色的現實批判主義?下面我們就來聊聊。

反對不義之戰

明末清初的社會大變動時期,清朝統治者往往發動不義的戰爭來征服各族人民,成千上萬的無辜民眾都慘遭“炎崑之禍”,蒲松齡借《聊齋志異·小獵犬》來表現嚴肅的戰爭主題。

小武士們為正義的化身,而蚊蠅代表惡勢力,小武士們為消滅人間的惡勢力和維護人民利益而戰。所以蒲松齡通過讚美正義性的戰爭,而批判清兵入境時的不義之戰。

即便小王者出現時也不仗勢作亂,小武士們則“從騎皆下,獻飛獻走,紛集盈側”,有條不紊地集合待命,這和當時清兵入境時進行燒殺搶掠的作亂行徑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從反面批判了清兵殘害民眾的罪行。

蒲松齡還同情受壓迫的民眾,通過展現小武士們對惡勢力“盡撲殺之”的勇猛姿態,表達了反抗清朝惡勢力血腥鎮壓人民的強烈心態。

控訴官場黑暗

蒲松齡是一個靠“舌耕”為生的窮書生,與下層農民一樣掙扎在貧困線上,天災賦稅使他對農民的痛苦生活有相同的感受和認知。

他曾在江蘇寶應有一年的幕僚生活經歷,飽受過被逼租逼稅的屈辱,對於官官相護、鄉紳惡霸橫行的醜惡行徑,都有比較透徹的瞭解,因此他深諳官場的黑暗、吏治的腐敗。

在《聊齋志異·公孫夏》裡的某監生,自書鄉貫姓名都“字訛誤不成形象”,卻市儈、擅長鑽營,在臨死前僅出半價便賄買得冥中官職,上位時還“車服炫耀”、網羅美妾,用金錢買來官職就濫用職權,遇上關帝卻心虛驚恐得“身暴縮,自顧如六七歲兒”,連尾隨的“騎者盡下,悉伏道周;人小徑尺,馬大如狸”。

將監生某及其跟隨的騎者們縮化成微型群體,旨在批判這群名實不符,卻要借浮誇之勢來掩蓋自身的空洞,因為心虛而顯得卑鄙渺小、庸俗淺薄的形象。用陰間裡花錢買辦官職的骯髒交易,影射陽間裡明目張膽的賣官鬻爵,暴露統治階級的虛偽目,指斥封建社會腐敗的司法體系。

諷刺科舉弊端

科舉制度的弊端是蒲松齡批判的重要內容之一。自隋至清,例行了千年的科舉制度已成為中國的文人士子觀念里根深蒂固的一種功名意識。為了實現“黃金屋”、“千鍾粟”的人生理想,眾多文人士子皓首窮經,甚至達到一種痴迷的程度。

蒲松齡自小受父親感染,同樣將金殿傳臚、雁塔題名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從小就熱衷科考,併為此耗盡了心血與青春。而科場上的屢屢失意讓蒲松齡經歷了無數次期望與失望交錯的心理折磨和精神摧殘,他深刻體會到科考的公道不彰、仕途黑暗,同時他也看清了科考的種種弊端荼毒士子心靈的真相。

《聊齋志異·白於玉》一篇的少年名士吳青庵得到權貴的賞識,對功名志在必取。但他遇到仙人白於玉,驚訝於白於玉擁有縮小如指、騎於蟬背的非凡本領,受到白於玉追求仙道觀念的感染後,便放棄科考,毅然從仙,最終修成正果。

蒲松齡以伸縮自如、逍遙自在的白於玉與困於名場的吳青庵作對比,又以白於玉的一句“士名有志,僕非功名中人也”,揭穿了科考弊端矇蔽士子心靈的真相。

反叛封建禮教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聊齋志異》中由花妖“小人”與人相戀,成為蒲松齡追求的理想愛情。“小人”只是表象形式,但她的實質卻是人,富於濃厚的人情味,因此,故事尤為強調“情”的力量。

《聊齋志異·香玉》中的牡丹花精香玉和黃生產生愛情,不料被遊人移植便枯萎死去。香玉與黃生的真情打動了花神,於是花神令香玉復生。在黃生的精心照料下,香玉的魂靈化成花苞,不久花苞開放,“花大如盤,儼然有小美人坐蕊中,才三四指”,轉眼間花中的小美人飄然而下,重新變回了香玉。

但明倫批曰:“花而人,人而鬼;鬼而復花,花而復人。花大如盤,人之所以定期於明年也;人小如指,花之所以報恩於此日也。”香玉對意中人用情至深,即便被強硬移植,也要為愛努力突破生死的束縛而重生,表達對愛情堅貞的追求。

這種寫法實際上繼承了湯顯祖在《牡丹亭》塑造“以情反理”的杜麗娘的傳統,有意和封建禮教特別是程朱理學相抗衡,大膽地反叛封建禮教種種僵化的教義對人思想的禁錮,也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自由幸福的反抗精神。

批判害民巫術

蒲松齡作為底層文人,長期從事民俗資料的蒐集工作,使得他對民間的奇巧技藝尤為關注。

《聊齋志異》裡關於民間技藝而變的“小人”具有的精彩演繹描寫得十分細緻生動,如《聊齋志異·勞山道士》裡道士用法術將筷子變成的小嫦娥,“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歌聲清越,陰柔而雅,仿若真正的天仙下凡。

《聊齋志異·木雕人》裡一個木雕小人扮成昭君的模樣,站在狗身上模仿騎在馬背上的樣子,不時地頻頻回顧,另一個木雕小人則扮成羊裘兒的模樣,尾隨其後揚鞭追逐前面的“昭君”,逼真地再現了昭君出塞時的情形。

通過展現“小人”們高超的表演技藝,蒲松齡有意識地將珍貴的民俗文化傳承於世。但他反對社會上危害人民的歪門邪道,他以兩種“小人”來對這類陰暗的社會毒瘤進行批判:一類是由江湖邪士施法而變的“小人”,一類是由狐精幻變的“小人”

揭露醜的人性

《聊齋志異》中有一部分有關“小人”的作品伸向了人性深處,試圖以揭露人性的醜陋面來揶揄社會世俗,譏諷人性的劣根陋習,具有積極的勸誡性意義。這些“小人”都是對世間複雜的人性的大綜合,全面的揭露了人性中固有的弱點和陰暗面。

《聊齋志異·八大王》裡鱉精用作報恩之禮的“小人”,開啟了馮生視覺上能探尋珍寶的特異功能,這令馮生飛黃騰達,同時也招來殺身之禍。直到馮生將所有寶物送出後,鱉精在夢中將“小人”收回,馮生才免除禍害。作者想警醒現世之人,切莫濫用自身優勢,應當善將天賦用於正軌。

《聊齋志異·耳中人》裡的耳中小人在譚晉玄冥靜修行時,以正常人的狀態與之說話,當譚晉玄人心術不正時,耳中小人以猙獰的夜叉狀面貌出現,且急忙走失,譚晉玄便患上顛疾。因為譚生過於篤信導引之術,致使練功走火入魔,產生幻覺。

總結

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不僅立足大的社會背景來控訴社會黑暗、諷刺科舉弊端、反叛封建禮教,還站在人民立場來批判害民巫術和揭露醜的人性,從大到小,由表及裡,比較系統、全面地對社會現實存在的問題做了一次綜合性的批判,不可不謂是文學史上出色的一本現實主義批判小說。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刪


書影文史觀


《聊齋志異》中的優秀作品,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許多重要的社會間題,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態度。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r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如《嬰寧》、《蓮香》、《香玉》都在沒有戀愛自由的當時寫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愛的故事。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顧封建禮數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願,大膽地追求心愛的人,並都獲得了幸福的結局。如《香玉》中的黃生在勞山下清宮中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為他人移去,他日日臨穴哭吊,終於感動花神使香玉復生宮中。《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當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後,卻“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遊至張家,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了美滿姻緣。在《小謝》中,作者更寫出男女雙方經過一段自由接觸步發展了愛情的故事。女鬼秋容、小謝和陶生開始只是師友相處。後來陶生因事入獄,秋容、小謝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搶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他們在與黑暗勢力的鬥爭中彼此互助,發展了愛情,才結為夫婦。這在男女被絕對禁止社交的封建社會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r

《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主題,是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作者飽含感情地揭露了科舉制度埋沒人オ的罪惡。《葉生》中的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鬱悶而死。最後只能讓自己的鬼魂幫助一個邑令之子考中舉人,“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之罪也”。作者指出科舉埋沒人オ的原因,即考官都是“樂正師曠、司庫和嶠”(《於去惡》)之流,不是眼瞎,便是愛錢。《素秋》、《神女》、《阿寶》等篇都暗示了科舉考試的賄賂公行;《司文郎》、《於去惡》等篇則有力地抨擊了考官的有目無珠。\r

《聊齋志異》的再一重要主題,是揭露現實政治的腐敗和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這類作品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根本矛盾,具有更高的思想價值。\r

《促織》是揭露封建統治階級壓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由於皇帝愛鬥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寵,胥吏的藉端勒索,遂至“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成名一家便是這無數受害家庭中的一個。成名因為買不起應徵的蟋蟀,受盡官府的杖責,奄奄待斃。後米歷盡艱辛。捕得一頭,卻不幸又被兒子不小心弄死:\r

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大罵曰:“業根!死期!而翁歸,自與汝覆算耳!”兒涕而出。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煙,相對默然,不復聊賴。\r

這就是“天子偶用一物”造成的悲劇。後來成名的兒子復活,魂靈化為一隻輕捷善斗的蟋蟀,才挽救了一家被毀滅的命運。這隻蟋蟀獻入宮中後,得到皇帝歡心,撫臣受名馬衣緞之賜,縣宰也以“卓異”上聞。這不僅進一步揭露了封建壓榨的殘酷,也充分說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樣飛黃騰達的。\r

另一篇作品《席方平》則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暗無天日,人民在這裡含冤莫伸。作品寫誠樸的席廉得罪富豪羊某,為其死後買通冥間的獄吏搒掠而死。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狀,可是從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受了羊某的賄賂,不僅冤屈莫伸,反遭種種毒刑。作者雖寫幽冥,顯然影射人世。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封建社會的各級官府沒有任何是非曲直,錢就是理。正如灌口二郎判詞所說:“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如果說《促織》表明了封建統治機構——各級官府是為皇帝掠奪人民服務的工具,那麼《席方平》便表明了它同樣也是為地主豪紳欺壓人民服務的工具。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聊齋志異》中的優秀作品,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態度。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謀略國學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因此我的答案是: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作品巧設冥界幻境,真幻結合,寓真於誕,假中求真,避實擊虛,虛實相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01.借幽冥幻界,鞭笞社會陰霾。

《聊齋志異》藝術構思之奇特,正是表現在陰陽的對照、時空的穿越。他奇想百出,異想天開,表面上是在寫發生的冥界的美醜諸事,其實每一件事都是社會生活中的現實事件。

有美醜顛倒的統治權貴,有貪婪狠毒的陰司判官,有科舉考試中的卑鄙齷齪,有追求真摯美好愛情的男女,有懲惡助人的俠膽義士,有知恩圖報的情義之舉……作者的弘揚正氣之情、憤世嫉俗之意、鞭撻黑暗之怒,充溢於字裡行間。這是 《聊齋志異》富有藝術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羅剎海市》一文中,所謂 “羅剎國”,即鬼的世界———冥界,美少年馬俊被颶風飄至羅剎國,在那個國度裡,美醜顛倒,而取人又 “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極者,為上卿; 次任民社; 下焉者,亦邀貴人寵,故得鼎烹以養妻子”。因此,面目越是猙獰醜惡,地位越高權越大。

佔據統治地位的相國就長得特別古怪: 雙耳背生( 耳不聰) ,睫毛覆目如簾 ( 目不明) ,鼻子比常人多了一孔 ( 不辨香臭) 。馬俊長得俊美,竟然被視為怪物,見之莫不恐懼逃走。若要得到高官厚祿,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以煤塗面,醜化自己。馬俊因之感慨說: “嘻! 遊戲猶可,何能易面目圖榮顯?”這些描寫,似乎是海外奇談,其實全是現實社會的寫照,是作者的罵世之言。

《考弊司》一文中,考弊司,即冥界的司法部門,大抵相當於現在的公、檢、法之類。鬼王貪婪、兇殘、暴虐,以下屬初見皆要割髀肉為 “成例”,即使有 “父命”求情也不能免。唯 “豐於賄者,可贖也”。這樣一個只認錢不認人的齷齪地方,卻高高掛起兩塊大書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的招牌,真是絕大的諷刺。身為考弊,乾的是舞弊的勾當!執法犯法,現實如此,揭露和抨擊了封建官吏的醜惡行徑。

《席方平》中席方平魂入陰間,代父伸冤,但富翁已經買通了陰司、冥王,致使席方平連遭迫害。《梅女》通過一個冤死的少女在冥中復仇的故事,控訴了官吏的貪婪和殘暴。還有 《李伯言》《聶政》《潞淋》《陸判》《僧術》《王十》等數十篇小說,都是借冥界的事或揭露官僚機構的黑暗腐敗,或暴露科舉制度的腐朽,或批判封建禮教的殘酷。

02.借鬼怪形象,描繪多樣人性全貌。

《聊齋志異》中,鑑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作家說 “鬼怪狐妖”,不是因為骨子裡好奇的天性,而是出於對複雜人性的探討,是對黑暗現實的映射,是出於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鬼被想象成為同樣有著愛恨情仇的另外一種 “人”,人的一切道德倫常在鬼的世界中都存在。

《聊齋志異》故事中人物多是以狐鬼神怪的面目出現,書中作者借各種 “狐妖鬼怪”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 “鬼形象”。在遠古時期,由於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對很多自然現象、無法控制和抗拒的生老病死以及人死後的所歸之處的迷茫,幻化產生出對鬼怪的崇拜和恐懼,滲透到人類思想的深處。

《聊齋志異》一書中所寫 “鬼故事” 有一百多篇,有孝敬父母、樂於助人的,有追求美好真摯愛情的,有惡毒兇殘喝人血的。蒲松齡不論寫狐寫鬼,還是寫神寫怪,寫善寫惡,其實都是寫人,寫社會人生,寫人物的本性。

《聊齋志異》通過諸多趣味橫生的鬼魅故事,塑造了鮮活的 “似鬼非鬼”的社會生活中的凡人形象,他們有凡人的嚮往、追求,有凡人的喜怒哀樂、窮通禍福,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人類的思想道德觀念,也鞭笞人的可憐、人的可悲,甚至人的可恥。

《水莽草》講述了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成功的鬼形象祝生。祝生途中誤吃了水蟒鬼寇三孃的水莽草而喪命。在冥界陰曹地府,祝生找到寇三娘,並讓她做了自己的妻子。之後,為鬼的祝生帶著為鬼的寇三娘回到家裡照顧孤兒寡母。作為水蟒鬼,他非但沒有找替身脫生,還阻止別的鬼這樣做,以此救了不少性命。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剛直不阿、孝敬母親、幫助別人,富於犧牲精神的鬼形象,一個放射著奇異光彩的藝術形象。

《紅玉》中的狐狸精紅玉主動幫助貧士馮相如娶了妻子衛氏。《王六郎》《封三娘》《小謝》《嬌娜》《辛十四娘》《秦生》《聶小倩》《武孝廉》《阿秀》《小翠》《鴉頭》等文中的狐鬼,個個奇而不怪、異而有情,在變幻莫測中寓有平常人物的個性,富有社會內容和現實意義,令人印象深刻又回味無窮。

03.結語。

總之,《聊齋志異》中關於冥界、鬼怪、花妖的故事,都是將陽間世界的種種醜惡不法之事,搬到“冥界”這一特殊的場景中來描寫。作者大膽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並予以嚴厲的批判和辛辣的嘲諷,憤世嫉俗之情,充溢於字裡行間。


閱盡千山觀滄海


聊齋志異中各主角代表人們嚮往的美好願望,也表示人性的弱點。

妖精鬼怪代表人性的惡毒,貪婪,醜陋,自私,陰謀,兇殘。而表面裝飾的那樣的光鮮亮麗,和善可親。

裡面的法師一類的人物,代表正義,疾惡如仇的心裡體顯。

所有的故事皆暗示當時那個社會的各層次人物的現象,各層次之間的矛盾。


Y延年有餘Y


我不這麼認為。

不可否認,《聊齋志異》是一部非常偉大的文學作品,她的偉大之處,更多的體現在其文學性和故事性上,是一本文筆流暢精準的短篇故事集,這些故事不論長短,大多結構完整,故事性強,可讀性高,給小孩講故事也可以從裡面找著講。

但要說批判現實,我認為這並不是作者的初衷,作者的創作初衷不過去完成一個前人沒有做過的事:蒐集整理民間傳說故事。很多民間傳說故事本身會有批判現實的成分,但蒲松齡在整理寫作時,更多的是在行文、用詞上加以修飾,而不是在批判現實上進行人為的深加工。

她是一部非常好的古代文學故事集。




眼看起高樓


我認為兩者有差異。

先說說什麼批判現實主義。

批判現實主義是指十九世紀在歐洲形成起來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在以往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正式提出並定義的是高爾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以文學為分析手段,提供特定時代的歷史畫面,以人道主義思想為武器,揭露和批判社會的黑暗,同情底層人民的痛苦,提倡社會改良,同時還關注人的命運和前途。代表作有司湯達的《紅與黑》、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再來說說《聊齋志異》,俗名《鬼狐傳》,寫的主要是花妖魅狐和人之間發生的一系列奇幻的鬼怪故事,其中以人妖相戀的故事為多數。全書的主題和主題主要有三個。一是通過妖亦有情,人更無情的反諷來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朽、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這是導致人民生活痛苦的主要來源;二是展現在強烈壓迫下窮苦人民的反抗鬥爭,比如“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三是揭露科舉考試的弊端,有才華的卻屢屢名落孫山,沒才華有勢力的卻能仕途通暢,也通過一些夢幻的境界,嘲笑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仕子。

所以,雖然兩者特點很多重合,都是揭露批判社會黑暗、揭露底層人民的苦難,批判現實主義我認為它除了揭露批判外,更多的是從社會大眾角度出發來審視社會現狀,一方面是諷刺,另一方面是對普遍存在的社會矛盾根源及解決方法的思考,相對來說更深層次。《聊齋志異》則相對來說層面沒有那麼廣闊深刻,一是作者一時興起,蒐羅民間鬼怪之事;一是寫小說的原因多少是有仕途不順的因素在裡頭,有個人的因素;三是小說雖然批判揭露社會的醜惡,但也止於批判揭露而已,並未從社會層面深層次地考慮社會問題的本源和未來的發展。

所以我覺得《聊齋志異》固然優秀,但並不能成為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個人感覺魯迅作品更合適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