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标准放宽,不意味着能随便减少降糖药

美国医师协会(ACP)分析了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后,更新了II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以前推荐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最好6.5),现有证据发现没有必要,控制在7~8就可以了,低于6.5的患者还要减少降糖药治疗。这一消息让很多糖友感到惊喜,是不是意味着可以放松血糖控制标准呢?

控糖标准放宽,不意味着能随便减少降糖药


标准放宽是为了预防低血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指出,这一标准的放宽只是提醒我们血糖控制更需个性化对待,糖友们不要擅自调整用药量。

针对降糖标准,多个权威指南中的数值其实一直以来都略有差异,<strong>如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指南中糖化血红蛋白目标是6.5,而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却是7.0,中国的权威指南近年来的控制标准也是7.0。这些指南的制定都有其道理,略有差异是因许多证据显示将血糖控制到一定水平将有助于降低血管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但与此同时,血糖控制越接近正常,也就越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几率。


控糖标准放宽,不意味着能随便减少降糖药


不同的指南提出不同的标准是由于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strong>此次美国医师协会将糖化血红蛋白标准放宽到7~8,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过陈小燕指出,这一改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醒糖友血糖控制需要个性化对待。

病程不同 控糖目标不同

经常碰到这一现象,糖友们互相交流时会发现:医生对他们的控糖目标不全相同,有些糖友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控制在7以下,但有些糖友控制在8~9就可以了。<strong>陈小燕指出,由于各个糖友的病情、配合程度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等情况不同,所以糖尿病血糖控制更需要个性化。控制目标根据人群、病情、合并症、预期寿命、既往治疗等,分为6个级别:

1.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对象: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方案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无需降糖药物干预者;能配合严格监测血糖者,具体而言就是遵循“5678”标准:空腹<5.6,餐后<7.8。

2.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6.5的人群包括:<65岁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者。

3.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7.0的人群包括:<65岁口服降糖药物不能达标,合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者;≥65岁,治疗方案无低血糖风险,脏器功能良好,预期寿命>20年的糖友。

4.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7.5的人群包括: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极高风险人群。

5.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8.0的人群包括:≥65岁,预期生存期10~20年的糖友。

6.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9.0的人群包括:≥65岁或恶性肿瘤预期生存期<5年;低血糖高危人群;执行治疗方案困难者,如精神或智力或视力障碍等;医疗等条件太差;或生活不能自理者。


控糖标准放宽,不意味着能随便减少降糖药


总而言之,糖友究竟合适哪一个血糖控制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严格也好、宽松也罢,一切以安全、不影响身体各个脏器的功能为前提。<strong>对于血糖控制目标宽松的人群来说,空腹血糖8~10umol/l,餐后血糖14~16umol/l水平,也是合适的。




指导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

通讯员/韩文青

图/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