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镜头下:三对特殊的“组合”一个相同的“选择”

天气虽冷,热情不减。在丹江街,有三对这样特殊的组合,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他们相互配合,共抗时艰,涌现出一幕幕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父子、夫妻、战友、姐妹齐上阵的感人情景……

_

跟随父亲“同框”抗疫

战“疫”镜头下:三对特殊的“组合”一个相同的“选择”

战“疫”镜头下:三对特殊的“组合”一个相同的“选择”

“上阵父子兵”在“大林”和“小林”身上得到了深刻诠释。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林兰美,已退伍20年的驾校教练林鸿,在抗疫特殊时期,成为了年龄跨度相差32年的“同事”,他们每天按时打卡“上班”,上门送居民通行证、驻守小区出入口、给还没开始适应的居民做思想工作,劝阻大家少出门、量体温、做登记……守护着群众的平安。“父亲年纪大了,在他身边我放心些,我希望早点结束疫情,上班、赚钱、养家。”

_

“红包鼓励”变“并肩作战”

战“疫”镜头下:三对特殊的“组合”一个相同的“选择”

战“疫”镜头下:三对特殊的“组合”一个相同的“选择”

“今天辛苦啦,发个红包鼓励一下!”“两个孩子在家很乖,别担心。”“今天几点可以回家?”……城南社区书记何敏的手机24小时畅通,却没时间给丈夫彭彬打一个电话,只能在吃饭时抽空回个消息。看着妻子每天奔波不已,彭彬选择叫上了相识20年的战友,走在了防疫一线。从刚开始的登记信息写得不清楚、体温计出现故障测不准、居民情绪激动不会安抚到现在掌握了第一手疫情防控资料,争取了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从小白到大神,从生疏到熟练,仅仅花了半天时间。

_

“小人物”的大战“疫”

战“疫”镜头下:三对特殊的“组合”一个相同的“选择”

战“疫”镜头下:三对特殊的“组合”一个相同的“选择”

生活中的她们活泼、俏皮、可爱,工作中的她们变得极其认真、细致。春节期间,90后“姐妹花”李婉、陈依嘉主动放弃休假,维护着节日期间社区的安全稳定;疫情期间,小区设置了卡点,24小时监控,她们主动请缨,以90后的责任和担当,全力配合社区防疫工作。“报体温咯,有没有感冒、发烧,一定要戴口罩,伯伯您别看我年轻就不信我”,一趟趟奔走,一家家地进行宣传,在这些“连轴转”的日子里没听到她们一句怨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