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食用菌生產主體本週不利因素應對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動態:

通過對14家重點生產企業或合作社動態調查數據分析得知,上述生產主體上週(2月3日-2月9日)累計供應市場558.4噸,預計本週(2月10日-2月16日)可供應市場700.25噸,周供應量增加25.4%。當前生產企業或合作社處於陸續復工進程之中,個別企業生產工人缺口達60%,大部分企業工人缺口30%左右。生產資料缺口:棉籽殼200噸、玉米芯145噸、豆粕3噸、麩皮5噸,聚乙烯菌袋34萬個,菌種(枝條種)24萬枝。在銷售端合作社相對影響較大,存在部分滯銷情況,工廠化生產企業保持銷售穩定,價格與往年相當,杏鮑菇企業受工人返程影響,其切片包裝與銷售存在壓力。

本週不利因素應對

1、關注天氣變化,採取正確應對策略

本週氣溫將出現先升後降。前期天氣晴好,氣溫上升,食用菌生長加快,易造成產品集中上市,應注意控溫、控溼;後期天氣轉陰,有雨雪天氣,利於延緩食用菌生長,但要注意通風,防止病害發生。

疫情期間食用菌生產主體本週不利因素應對

2、多元化暢通流通銷售渠道

隨著我市人口迴流,部分企業復工復產,市場消費量將有所回升。在嚴格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有關要求的前提下,食用菌生產者應及時聯繫原有商販,打通原有銷售渠道。同時廣泛嘗試利用微信、直播平臺等開闢新的銷售渠道。

疫情期間食用菌生產主體本週不利因素應對

3.均衡食用菌採收上市量

合理降低設施溫度,避免食用菌生長過快,造成產品質量下降或產品積壓。及時採收食用菌產品,保證產品質量。針對大量上市的食用菌產品,利用冷庫設施進行打冷保鮮,延長貨架期。

疫情期間食用菌生產主體本週不利因素應對

4.加大對病害防控力度

食用菌生長加快,需氧量增加,要加強通風,防止畸形菇的發生。氣溫升高,也使得雜菌較為活躍,尤其是要預防平菇黃菇病的發生,使用霧化微噴補水,避免直接向菇體噴水,噴水後及時通風,減少病害發生。

疫情期間食用菌生產主體本週不利因素應對

5、推遲生產計劃,延遲生產物資採購

在調節現有產量的基礎上,適當再推遲生產計劃,以延遲生產物資採購,以更好控制生產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