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糧食與種子,件件都是大事

蔣高明 生態家園


疫情讓世界各國意識到食物的重要性。繼越南之後,又有幾個國家禁止向我們出口農產品。如何應對呢?今日頭條約我就此事發表一些看法。我們的建議是: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將國家用於涉農、涉扶貧、涉環保、涉垃圾處理、涉醫療、涉養老、涉鄉村教育、涉社會治理等等各項國家補貼向一線農民或生態農業企業傾斜,讓農民向土地付出的優質勞動力在家門口獲得回報。一半以上的人口率先解決自身糧食安全,優質農產品流向城市,城市的理性消費變成農民生產食物與中草藥的動力。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問題的源頭抓起。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疫情、糧食與種子,件件都是大事。疫情或誘發糧食危機,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這條樸素的道理,父輩們從小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記得筆者很小的時候,就為生產隊揀糞,拔草,那時候村頭和地裡能夠見到的包括人、狗、雞、牛、驢、羊的排洩物都被勤快的公社社員揀了回來,變成莊稼的“糧食”;雜草也成了牛和豬的飼料,田間地頭雜草非常之少。上初中後,我經常參加班裡組織的生產勞動,跟著大人們在工地上奮戰,平整土地搞深翻,建設大寨田,忙三秋(秋收、秋耕、秋種),修水庫、揚水站之類的重活則是壯勞動力的事情,那都是義務進行的。筆者接觸化肥,是在1975年前後,氨水池第一次進入農村比國外晚了三四十年。強烈的刺鼻的氣味至今還有印象,人們冒著被氨水燻蒸的危險,往地裡運氨水。當時,社員們認為,肥料就是糧食,化肥真是好東西。有了化肥,人越來越懶了,尤其土地承包之後,更沒有人願意幹拾糞、拔草之類的活了,而轉向使用大量的化肥和除草劑,農藥也大舉進入中國的鄉村。

農田裡大量使用化工原料,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轉基因技術嚴重打亂了農田生態平衡。化肥使用量從上世紀50年代初到今天升高了一百多倍。施肥長期強調氮磷鉀等礦質元素,而不重視有機質還田,碳氮比嚴重失衡,造成土壤板結和土壤酸化,地力下降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對於蟲害,過分依賴農藥滅殺,連天敵一起殺掉了;害蟲不斷產生抗藥性與人類競爭,人們被迫使用更毒的農藥。應用除草劑滅殺雜草,雖可暫時控制草害,但來年雜草又捲土重來,令除草劑用量也高居不下。農膜到處都是,農田充滿了“白色恐怖”。昔日空氣、水、食物新鮮的鄉村,如今到處充滿了殺機。其後果是:害蟲雜草越來越多;農民因長期接觸農藥,患各種疾病尤其癌症的越來越多;食品中農藥、除草劑與生長激素殘留量越來越高,進而影響了城市人群健康。這些嚴重的教訓,都是人類狂妄自大,打亂生態平衡釀成的苦果。

自2006年以來,我們弘毅團隊踐行的六不用生態農業,已經取得可喜的成果。證明了生態農業是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

疫情、糧食與種子,件件都是大事

六不用農業從娃娃抓起。弘毅生態農場員工的孩子們參加勞動,他們跟著大人們,把地裡不可降解的塑料膜、塑料包裝袋之類仔細挑出來,統一集中出來。這是一片新開闢的土地,從此將告別農藥,化肥,地膜,除草劑,激素與轉基因種子。孩子的父輩祖父輩們,由於受所謂第一次綠色革命影響,汙染了耕地,汙染了地下水,也汙染了食物鏈。農場員工的孩子們從小立下志向: 長大後要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學到的生態科學技術,一定要將圍繞人類食物鏈的幾萬種化學物質清除出去,還人類可持續生存的青山,綠水,藍天。農村孩子們行動起來了,城裡的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