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财:“苗高30厘米,长的有点偏旺!”控旺长,防冻害是重点

今年春季我省小麦苗情如何?2月12日,记者跟随小麦栽培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来到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查看苗情。

  来到一块麦苗长势茁壮的田里,郭天财掏出一个小铲子,挖出一撮麦苗,一根根看完后,又掏出尺子量了量麦苗的“身高”后说:“苗高30厘米,长得有点偏旺。”

  眼下,气温逐步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和拔节期,这一阶段是决定成穗多少和麦穗大小的关键时期。这不,虽然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郭天财又忙碌起来,奔波麦田指导农民搞好春季管理。

  郭天财分析,由于去年秋播以来我省气温持续较高,加上农民有早播的习惯,目前我省小麦旺长的比例较大。他认为,旺长容易出现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旦发生倒春寒,小麦容易发生冻害;二是小麦长得高,成熟后易倒伏;三是早期吸收养分多,导致后期营养不够,易造成籽粒不饱;四是容易发生病虫害。

  郭天财说,要想实现高产,一亩地成穗也就是40多万穗。像这块地,估算麦头超过100万个,所以必须控制旺长,让六成麦头死掉,剩余的四成麦头才能活得健壮。

  如何控制旺长?郭天财为农民支出两个招数:最好的办法是碾压,效率高、效果好;如果没条件碾压,深锄也是一个好办法。他说:“如今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很多农民都在家,有劳动力对旺长的小麦深锄。通过深锄,一些麦苗的根断了,没吃没喝自然就死了。”

  “这个时期麦田管理的好与坏,会让一亩地产量相差200斤左右。”郭天财说,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分类适时做好肥水运筹,苗弱的早点浇水施肥,苗壮的可推迟至拔节初期以后再浇水追肥,避免发育过快过旺。

 受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预计2月14~16日全省将有一次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此次寒潮天气全省大部地区累积降水量5~10毫米,东部、东南部可达10~20毫米;西部山区和东部、东北部将出现积雪;全省自北向南先后偏北风4~5级,阵风6~7级;最低气温降幅达8℃~10℃,部分地区超过12℃。

  我省将大幅降温,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小麦田间管理该如何应对倒春寒?郭天财说,按气象预报的说法,这次先降雨后降温,对小麦冻害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需要提醒农民的是,沙土地麦苗和已经起身拔节的麦苗要特别注意防冻,主要的办法就是在寒潮来临之前浇水,保持好的墒情。

  在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记者还见到了蔬菜栽培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孙治强,请他就蔬菜春季管理给农民朋友支招。孙治强建议,对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露地蔬菜,要分类采取不同的措施,已经成熟的要加紧采收,倒春寒来了大棚要注意保温。通过搞好春季管理,保证市场蔬菜供应,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坚强后盾。

为加强春季麦田管理,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打牢夏粮丰收基础,该厅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202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科学指导小麦春管。

  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显示,全省麦播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1350万亩,越冬期苗情明显好于常年。春季田间管理要以保苗稳健生长、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目标,重点抓好以控旺长、防冻害、防倒伏、防病虫等为主的管理措施。

  对已出现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小麦返青以后,选择平均气温5℃以上的晴天午后进行镇压,也可在起身初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对没有出现脱肥症状的旺长麦田,应在镇压和喷施化控剂等基础上,将追肥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后期。

  化学除草要选对时间,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及早进行化学除草。要选择适宜除草剂,以免发生药害。

  对病虫害实行精准防控,以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为重点,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返青拔节期实施病虫早控,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

  今年我省春季发生“倒春寒”的概率较大。专家提醒广大农户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小麦拔节期,特别是预报寒流来临之前,对缺墒地块应及时进行灌水,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施叶面肥等补救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