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特稿】戰寶坻!

一次猝不及防的病毒來襲,一場爭分奪秒的防疫戰,一個靜悄悄的城區。


夜幕降臨,離天津市區80多公里的寶坻區主幹道上,絢麗的彩燈依次明亮起來,只是燈光掃描之處,沒有了以往的喧囂。除部分超市和藥店外,其餘各類商鋪、飯館都大門緊閉,馬路上偶爾見到路人戴著口罩匆匆而過。


這片位於天津、北京和唐山三個城市幾何中心的區域,是京津冀防疫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成為重點,意味著責任的重大。所以,在這個表面沉寂安靜的地方,一場空前的寶坻戰“疫”緊鑼密鼓、環環相扣地推進著。

大幕拉開:一個不得不想到的嚴峻問題

寶坻百貨大樓位於繁華商業街,4000平方米營業面積,是寶坻人購物打卡地,尤其節假日,周邊村鎮的百姓也相約趕來,人流四方而至。


【津雲特稿】戰寶坻!

寶坻百貨大樓


誰都不會想到,2020春節前人們喜慶的採購,會引發一場空前的防疫戰。


1月24日零時,天津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正月初一,寶坻百貨大樓停業。


儘管形勢嚴峻,但直到大年初六,寶坻一直安然無恙。


緊張的氣息是在2020年1月31日開始在寶坻區蔓延的。


那天中午11∶00,一位50餘歲、戴著口罩的女士走進寶坻人民醫院,在分診臺問詢後,她被安排到了發熱門診就診。原以為只是普通感冒發燒的她,經過門診大夫的檢查後,暫時被留在了醫院。


11∶30,正在寶坻區疾控中心值班的郝肖陽接到了醫院發熱門診電話:“我們這裡有一例發燒病人,她沒有武漢和湖北的接觸史。但經過初步檢查,症狀很像新冠肺炎。”


這是一個信號。郝肖陽和同事馬上驅車前往醫院,“並沒有覺得緊張,認為這是個例,我們完全可以進行防控。之前我們已經做過多輪培訓和學習。”當時,郝肖陽還是比較樂觀的。


11∶45,趕到醫院的郝肖陽見到了正在病房裡的張女士。郝肖陽和同事在病房裡一邊向張女士瞭解情況,一邊等待進一步檢測結果。“當我們瞭解到,她是百貨商場的一名銷售人員時,緊張了起來。可以想象到她接觸人肯定很多。”郝肖陽回憶,通過和張女士溝通,他們掌握了她發病前14天行動軌跡,以及發病後的出行時間軸,時間精確到了每小時。


16∶40,郝肖陽接到了張女士的初診結果,確診為新冠肺炎。隨後,張女士的檢測標本被送往市疾控中心,等待最後的檢測確定。


這時候,郝肖陽不得不想到一個嚴峻的問題:從第一例病例感染,到百貨大樓閉市,其間,到底有多少人彼此擦肩而過?他們身在何處?


防疫就是搶時間。郝肖陽和同事迅速趕到張女士的家裡,通過問詢和採樣,張女士的丈夫也被確診為感染新冠肺炎,隨後被送往海河醫院救治。


當晚,寶坻區開始全方位尋找密切接觸者和1月19日至1月25日在百貨大樓的購物者,把他們妥善安置好,成為當務之急。


一場與病毒的角逐,拉開大幕。

全城動員:“嚇我一跳,不讓出門了”

這是一場全城大動員。


“還在睡覺,大喇叭忽然一下響起來了,嚇我一跳。告訴我們疫情嚴重,不讓出門了。”寶坻辛務屯村村民王建說。


不止王建一個人為此感到驚訝。2月1日一大早,全區各街鎮、村居和社區的大喇叭、小喇叭都轟然響起,且每天不限次巡迴播報。同時,全區成立了由公安、街鎮、社區、衛生院組成的4人小組,深入各社區、村摸排走訪。電視、廣播、宣傳車、融媒體“緊急尋人”。

此時,在百貨大樓超市工作、20歲的王麗(化名),正在家裡玩著手機,一條寶坻區確診人員的消息,進入她的視線。

“心裡咯噔了一下,我和被確診人員不在一個區域內工作,但是,誰知道呢?離得也沒那麼遠。”王麗說,疫情剛開始,她也看到了區裡和居委會的通知,讓大家少出門,戴口罩。她沒有出現任何的不適,所以就一直在家裡待著。

很快,王麗接到了街道工作人員和區衛健委的電話。“電話裡通知我,需要對我進行隔離觀察,希望我配合。”這讓王麗有些崩潰,不知道將要面對什麼,也不知道會跟什麼樣的人隔離在一起。

2月3日,王麗拿了一些換洗衣服,家人開車送她到位於寶坻開發區的鈺曦醫學觀察所。“感覺很魔幻,穿著全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對我進行消毒,讓我想起電影《生化危機》裡的場景。”

隨後,王麗被帶進了6層一間有將近30平方米的房間,採光和視野還不錯,可以看到遠處的寫字樓。房間有一股濃郁的酒精味道,桌子上放著口罩、體溫計以及一張印著注意事項和醫生聯繫方式的A4紙。


【津雲特稿】戰寶坻!

王麗在留觀所


讓王麗印象最深刻的是2月3日晚上,她到這裡吃的第一頓飯。“三菜一湯,還有水果,非常好吃,比家裡做的好。”但孤單的感覺讓王麗的前幾天並不那麼好過,“太靜了,被隔離的人互相不會見面,就像一座座孤島。最難的時候,就給醫護人員打電話,她們會陪我聊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麗的這種疏離感在慢慢減少,走廊會傳來有人打電話的聲音,還有小孩子的哭鬧聲。通過聲音感知彼此,雖然看不見,“但是你知道他們都陪著你。”

王麗告訴記者,未知的才最可怕,剛開始很不理解為什麼要單獨隔離,感覺自己像是被關起來了,或擔心已經受到了感染,恐懼讓她不願意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現在想想,這段時間除了無聊一點,更像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

,通過手機看新聞、看視頻、玩遊戲、跟家人聊聊微信,日子過得也不慢。過幾天我就結束觀察期,可以回家了。我就希望這場‘戰疫’能早點結束,醫護人員也能正常回家。

報聲平安:打贏之時才是團聚之日

海濱醫院副院長郭一是鈺曦醫學觀察所的負責人,她陪王麗聊過兩次天。她能夠感同身受被隔離人員的心理困境,因為她也已經有10多天沒有回家了。


【津雲特稿】戰寶坻!

留觀所的醫護人員郭一


1月29日,她接到設立集中醫學觀察點的通知。很快,鈺曦酒店被徵用,在酒店現有佈局的基礎上,劃分出了清潔區和汙染區。酒店四到六樓的客房,被規劃為汙染區域。從大堂西側門進入,沿樓梯間通往二樓的醫護人員工作區,這是清潔通道。

1月31日晚上,隔離點剛剛改造完成,陸陸續續就迎來了79位住客,他們中有老人,也有獨自照顧孩子的母親……依照相關規定,從入住起,他們需要被隔離14天並接受醫學觀察。

“您好,今天早上醒來體溫多少?36.4℃,好的,注意開窗,口罩戴著,儘量多喝水……”電話機前,隔離點的醫護人員郭一開始對著住客信息表,挨個給各房間打電話詢問體溫。由於汙染區與清潔區完全隔離,彼此之間的日常溝通全憑一根電話線。

“電話裡雖然只有隻言片語,但從住客的語調、語言和周圍的環境聲能聽出他們的情緒和狀態,如果住客比較焦慮,我會和他多聊一點。”

一位住客量出的體溫比平時略高一點,在電話裡能聽出對方非常害怕。“你別緊張,多休息,有時候體溫是受情緒影響的……”臨近11點鐘,掛上最後一通電話,郭一才喝上今天的第一口水。

在這裡,隔離人員被稱為住客,而非病人。“他們是確診人員的密切接觸者,需要重點觀察。”進入隔離點,住客本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醫護人員的大量工作是消除住客的焦慮。“要讓他們覺得,‘我只是為了家人和其他人的安全來這裡觀察一下’。”

自從進駐觀察點,郭一已經沒有回家的概念了,10名醫護人員24小時輪班,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與外界聯繫就靠一部手機,向家人只能深夜報聲平安。“打贏這場戰役之時,才是和家人團聚之日。”

而像鈺曦這樣的留觀所,寶坻區共準備了9個,目前啟用了3個。截至2月12日早晨8點,寶坻區留觀人員共366人。

萬人篩查:隔離病毒不隔心


疫情在發酵。


截至2月11日,篩查百貨大樓相關人員總數已達14000人以上。


截至2月12日,寶坻區確診人數達到41人,絕大多數都與百貨大樓相關。


不斷上升的數字,強化著這樣一個信息:這不是兒戲,這是切切實實的危險。


為了進一步阻斷疫情傳播,寶坻區決定再一次主動出擊,“撒大網撈小魚”,將隱患清倉見底,確保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救治。


寶坻戰“疫”進入白熱化。涉及寶坻全區的萬人大篩查開始了。這其中包括在鈺曦留觀所隔離的王麗所在的朝霞街道。


2月11日晚上,為了讓居民和村民能夠提前瞭解篩查安排,減少人為阻力,提高執行效率。寶坻區通過短信、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全區居民發放了《關於廣大群眾配合入戶調查的倡議書》。


2月12日一大早,寶坻的24個街鎮1個開發區的所有基層工作人員開始行動起來。


“我是街道工作人員,請開下門。”“你什麼時候去過百貨大樓?最近有沒有發燒、咳嗽、嗓子疼?密切接觸者都有誰?身體怎麼樣?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嗎?”寶坻朝霞街道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白永清在這次萬人篩查中,和其他基層工作者共篩查了朝霞街道2000多人,無一發熱人員。

平時,白永清負責朝霞街道下屬9個村的篩查和防疫工作,對百貨大樓相關人員密切關注,一天兩次記錄他們的體溫,要求居家隔離。每天走好幾萬步,接100多個電話,處理各種群眾反映的信息,安撫大家的緊張情緒,挨家挨戶打電話確認情況,對多個重點院落進行走訪……白永清忙得腳不沾地。有些小區和村子的居民租戶多,很多都在外地沒回來。“我們只有反覆上門,張貼溫馨告知,經常去敲門,多做嘗試。”幾天下來,白永清手都敲紅了,甚至有些破皮。

“大部分居民都很自覺,個別有牴觸。”白永清說,村子和小區的居民老人比較多,剛開始不是很理解,但是經過多輪的勸導,都知道了防疫的嚴重性,從原來的不配合到現在有情況主動彙報。

“現在這個時期,每個人都需要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戰勝疫情。”白永清說,疫情防控無小事,基層工作就是要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一直都在。

隔離病毒不隔愛、不隔心,只要我們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次疫情阻擊戰。

封閉管理:進小區的,和進不了小區的


雷霆出擊,晝夜作戰。24個街鎮一個開發區的篩查工作在24小時內如期完成,篩查百貨大樓相關人員總數達19718人。


雷厲風行的背後,與寶坻區基層工作人員平時的奮戰一線分不開。


2月7日寶坻區區長毛勁松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只要一個小區或一個村子,發現兩例以上確診病例,將進行封閉管理。”


疫情防控在升級。


寶平街河景馨園社區是最早實行全封閉管理的小區之一。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和公安幹警組成的小組負責管理整個小區的防疫安全。在小區入口處,張貼著封閉管理的公告:“因新型冠狀病毒形勢非常嚴峻,涉及地域不斷增加,為了確保小區所有居民健康、安全,小區實施封閉管理。非本小區人員、車輛,一律不得入內。”


【津雲特稿】戰寶坻!

河景馨園小區門口


“整個小區有964戶居民,2000多人。其中兩棟樓裡的居民實行完全隔離,其他居民除非特殊情況,不允許離開小區。”河景馨園居委會主任孫冰告訴記者,疾控部門對隔離區周邊的環境,包括公共區域、過道、大門、門把手、電梯、地下室,都按照國家標準進行了徹底消毒。

現在河景馨園小區嚴格執行“全民不出門”行動,每戶家庭(居家隔離家庭除外)每兩天可指派一名家庭成員出門採購生活物資,其餘人員除生病就醫、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以及在保障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重要崗位上班外,一律不得外出。

“目前社區已給被隔離的居民建立了檔案,並且專門建立了一個群,需要什麼只要及時跟我們溝通,我們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出去採買,對於居家隔離的家庭,會給他們送上門。”孫冰說。

社區隔離,居民生活保障是關鍵。孫冰介紹,在小區開始實施隔離後,上級部門協調了勸寶超市進駐小區,作為物資供應點,不論是米麵油,還是菜肉副食奶製品,一應俱全。“居民可以不用外出,在小區內就可以買到基本的生活物資。在超市裡基本生活物資保證充足,並且每天物資都會進行補充,不會讓小區居民因為小區封閉而生活不便。”


【津雲特稿】戰寶坻!

河景馨園小區居民在進駐超市買菜


“寶坻區現在設有4個物資儲備庫,對米、面、油、蛋、綠葉菜等21種生活必需品進行了充足儲備。”寶坻區商務委辦公室副主任科員馬宏穎告訴記者,寶坻區貨源充足,物價平穩,確保關鍵時刻群眾買得到、用得上。

寶坻區發改委副處級調研員曹慶玲介紹,寶坻是農業大區,擁有大型蔬菜基地20餘個,大型養殖場數量也很多,自身供應很充足。目前全區儲備米麵347噸、肉類2.5噸、雞蛋10噸、蔬菜210噸、水果21噸、原糧31000噸、小麥7000噸,夠全區80萬人口2個月的供應。

嚴防死守:“每一戶都走訪和打過電話”

寶坻是一個涉農區,農業人口較多,

現在寶坻區的任務從“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到對內防止疫情擴散,對外,防止疫情輸入的同時,更要防止疫情輸出。其中,防止疫情由城區向農村擴散是重中之重。寶坻區正在對351個社區和村進行嚴防死守!

寶坻區辛務屯村,像諸多村莊一樣,隨著疫情擴散和政府的宣傳,村民逐漸意識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為了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減少病毒傳播的可能,村子開始設卡封村,不允許隨意進出。路口拉上隔離線,設置了登記桌位,要求村民進出時登記信息,並測量體溫。


【津雲特稿】戰寶坻!

封閉的辛務屯村


“每一戶人家我們都走訪和打過電話,去過省外的進行登記,自我觀察;如果是近期從湖北省回來的,那就強制要求居家隔離。”辛務屯村黨支部書記唐連江說,現在基本全村人都不出門,如果一些必要崗位有工作需求的,必須拿著單位的證明信才能進出。

“我們每天給隔離人員打電話,要求兩次報體溫。不允許出門,有需求提出來,村裡成立了服務隊,滿足隔離群眾各種生活需求。”唐連江說,全體村民平常採買物品,可以先打電話給村子裡的供應超市,超市給準備好以後,村民付款後直接拿走,減少接觸和聚集。

唐連江告訴記者,農村地區醫療條件相對薄弱,村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嚴格加強管理檢測,減少人員流動,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嚴防病毒蔓延。充分利用農村大喇叭,向村民們講清楚,

嚴格管理就是對鄉親們生命健康的高度負責。

有人動起來,是在跟時間賽跑,爭奪健康主動權,有人宅在家,是在用一部分自由讓渡嚴峻形勢下的疫情防控。

摸排、隔離、留觀、診斷 ……登記在冊、現狀追蹤、封閉管理、設卡封路……儲備物資、充足供應、個體服務……方方面面,都在踐行著“採取有力措施,加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力度,嚴之更嚴、細之更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