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大興四個之風”活動轉作風促發展紀實

“這個平臺開通得太好了,讓我省了很多事,太感謝你們了!”日前,在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家住河北區65歲的曹女士非常激動。曹女士有一糾紛需在北京鐵路運輸法院立案,聽說一中院開通了京津冀地區跨域司法協作,她來到一中院,通過該院立案綠色通道,將立案材料網上傳輸給北京鐵路運輸法院,不出天津即達到了在北京法院立案的目的。三地跨區域立案服務一體化機制至今,一中院已完成協作立案19件,委託及接受京冀地區委託執行10件,切實為當事人參加訴訟提供了便利。

網上跨區域快速立案,是一中院轉作風促發展,打造“司法為民”高地的一個縮影。作為天津司法改革試點法院,一中院近年來持續強化改革措施,通過公正司法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民生福祉,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發揮審判職能 助力“雙萬雙服促發展”

3月9日,一中院發佈關於依法助力“雙萬雙服促發展”,為企業家創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12條措施,這是一中院“大興四個之風”活動、開展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三年行動打響的“第一戰役”。

在“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中,各業務庭、審判團隊黨組織始終發揮了堅強的戰鬥堡壘作用。為了加強新型審判團隊黨的建設,一中院把支部建在庭上,在每個合議庭建立黨小組,讓合議庭的審判長擔任黨小組長,每年初簽訂黨建責任書,層層壓實黨支部書記和黨小組長責任,形成黨員先鋒示範、幹警創先爭優的良好工作氛圍。

民有所需 我有所應

每一個走進一中院訴訟服務中心的當事人,都會看到設在顯眼位置的“律師接待室”。作為便民措施之一,32名律師輪流值班,無償為當事人提供訴訟諮詢、訴訟輔導,並參與調解、信訪接待等工作,引導當事人選擇最佳的糾紛解決方式。今年前四個月,“律師接待室”共接待300餘人次。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就要不斷探索實現司法公正的長效機制”,一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蔡志萍說。近年來,一中院“民有所需,我有所應”,在訴訟活動中大興親民之風,努力讓群眾看得見正義,感受到便捷,體會到溫暖。

攤上官司,確實費時耗力。一中院急當事人所急,想當事人所想,大力推進繁簡分流改革,通過優化職能定位、優化資源配置、優化審理範圍、優化工作流程、優化審理方式,使二審簡單民事案件審理進入“快車道”,解除了很多當事人的“訟累”。“今年1—4月,民三庭速裁團隊人均結案209.2件,平均審理時間為13天,結案1046件,無一被指令再審,無一投訴舉報,無一信訪糾紛。”

打鐵必須自身硬

一中院的食堂裡張貼著本院製作的幾份判決書,最好的和最差的。開展法律文書評選展示,是一中院大興尚能之風、建立學習型法院、倒逼法官強化自身能力的重要舉措。

作為法官,如果連一份詳略得當、說理透徹的判決書都寫不出來,怎能讓當事人服氣?司法的公信力從何談起?正是基於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共識,一中院大興尚能之風,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審判隊伍,推動審判質效進一步提升。

一中院首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充分發揮院、庭長、審判長自身專業優勢和“領頭雁”作用,主動承擔疑難複雜案件、重大調研課題和急難險重任務,從而帶動團隊培養敢闖硬拼精神。在一中院,崗位練兵是常態,能力比武處處在。通過設立專家講堂、專業論壇和在線培訓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在審判業務和綜合行政崗位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效果明顯。庭審常規評查、庭審隨機評查和庭審第三方評查等庭審質量評比,促進了全院庭審水平的提高。

在加強能力建設的基礎上,嚴格抓好隊伍管理,建立了“1+3+2”廉政風險防控體系,推行監督執紀常態化,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改正,同時主動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執法監督員的民主監督。

政治建隊是關鍵。黨的十九大閉幕後,一中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帶頭學習,採用多種形式組織全院幹警深入學習,確保了十九大精神入心入腦,打牢了全院幹警的思想基礎。

一中院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司法為民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