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过去以后,医患关系会有所改善吗?

Miss玛利亚


疫情过后,医患关系一定会做所改善的。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太多让我们感动的故事,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武汉。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告别父母、远离孩子,瞬间成为战士冲在第一线。一个个爱美的姑娘,穿上防护服、带上口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为挽救人民甚至付出年轻的生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感恩,有你!




H788青霞


短暂性的感激会有的,但是长期来看,肯定不会有改善,因为情绪是一时的,而利益是永恒的。
这场瘟疫让很多人看到了医生和护士的不容易,也会由衷的打心底感激他们。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感染的人而言,这场瘟疫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流完眼泪,电影一结束,一切就会回到现实中。

医患矛盾不会因为一场瘟疫得到根本的解决

医患矛盾的根源在医疗资源匮乏、医保的弊端以及医生的工资组成这几个点上,其主要根源是医疗资源匮乏,“穷”字可以简单概括。我们国家现在医患关系走到这一步并不能怪某一方,就像文革结束的时候,有人说要推翻以前所有的政策,邓小平爷爷就反问:“当时做这些决策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举过手同意!”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而不能只怪一个人。
医疗资源匮乏所带来的直接问题
医疗资源匮乏,特别是好的医疗资源匮乏就会直接导致,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我们知道医生的时间是固定的,如果患者越少,那么医生跟患者交流的时间就会越多,如果患者越多,那么医生和患者交流的时间就越少。对于患者而言他并不会考虑别的患者,他只想让医生在他的身上多花时间,但是医生要面对这么多患者,还要保证每一个找他看病的患者都能得到合理的解决,这就让医生会直接抓重点,而少了所谓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很多患者不满意的地方,他们总会说花了好几百挂号,医生就给我说了几句话,医院太黑。换个角度,如果你是医生,你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有人说为什么大医院不限制名额,多看患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多赚钱。
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国家好的医疗资源匮乏,如果这些医院不超负荷运载,那么会导致很多人根本就看不上病。假如一个医院,合理的容量是收支1000人,但是现在想去这个医院看病的却有3000人。面对这种情况,医院的确是可以不用超负荷运作,因为完全可以把单价拉高,这样也能够保证收入,又能保证医疗质量,好的医院巴不得这么做。这是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不要去骂那些定高价的人,因为这东西的确值这么多钱,假如不值这么多钱,他定了高价,没有人买,那么亏本的是他自己。但是为什么医院没有这么做?因为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医疗也是民生基本保障之一,所以国家是不允许绝大多数人看不上病的,宁可让医院的医疗质量下降,也要让大多数人能够看上病。
目前医保的弊端
我们国家目前医保的钱是不够的,也就是说,老百姓每年交的医保的钱是很少的,不够医保的正常支出。如果医保的钱不够,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让每个人多交医保的钱,二是减少医保的支出。由于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要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如果让普通老百姓每年再多交一些医保的钱,他们是不愿意的。所以我们国家为了解决医保这个问题,现在主要的方法就是减少医保的支出。
目前,很多地区的医保政策就是对医院进行定额。打个比方,医保规定肾结石住院患者医保给的限额是100块钱,当地给居民的医保政策是可以报销90%。这个患者来医院看肾结石,但是由于病情复杂或者患者本身还有其他的一些疾病,导致最后的费用是200块钱。这个患者出院结账的时候依然会给他报销90%,患者自己付20块钱就可以出院,也就是医保帮他付了200*90%=180元,但是医保给医院的钱就是100块钱,因此医院自己要付180-100=80元,甚至有的医保局还要对超支的医院进行罚款。而医院把这种模式下放到了科室,而科室则下放到医生的头上。所以对于这样的患者,大家都不愿意收治,假如收一个两个还能承受,收多了就是白干活,还贴钱。
对于有些比较特殊的患者来说,医院不愿意将其收入院,只建议其在急诊进行救治,因为急诊是不走医保的,全部由患者自费。还有一些药品,是不在医保范围以内,因此需要患者自费去购买。对于这些情况,患者自己有医保却用不了,当然是非常的生气,但是他并不怪医保局,而是怪医院和医生。虽然我们国家的医疗费用算低的,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贵的,因此这些人他们不可能对医生和医院满意。
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医院和医保是一家,其实这并不是这样,医院是医院,医保是医保。医保给老百姓承诺的报销比例,医保做不到,医保就会让医院承担。医院作为一个诊疗机构,运行是需要大量的成本的。医院改变不了医保局,所以医院只能从患者这里改变,患者不满意医院的做法,就会和医生发生冲突,因为医生和患者是直接对立的。
医生的收入组成
医生收入的组成不合理,直接受害者就是医生。原本医生是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技术和知识,赚取非常体面的收入,这样的钱谁都愿意赚,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医生每年的收入以及社会地位。大多数的中国医生是很不幸的,很多人在正式踏入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背负了原罪。
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要要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3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和3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现在可能还需要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辛辛苦苦学习了十几年,正是走入了工作岗位,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千块钱。为了平衡医生的收入,为了让医生的劳动得到价值的体现,我们国家很早以前,就实行了以药养医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让医生间接的变成了销售,而医患关系并不是简单买家与卖家的关系,所以这就让医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作为一个医生来说,当然不希望有这种模式,但是让人痛心的是,老百姓觉得这种模式是医生自己主动寻求的选择。
好在现在国家已经进行了改革,正在努力让以药养医的模式变为历史。

总结

要想解决医患矛盾,并不是一场简单的瘟疫就能解决了,历史上任何社之间的矛盾,都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来解决,和偶然的时间,顶多只是一个导火索或转折点。
我们国家的医疗模式是历史发展的一个产物,这种模式也必然会导致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不光是医疗行业吧,其他行业可能也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改变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要想顾及各方利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好自己,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才能进步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