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妹子巧手玩泥巴,对标皇家园林专为屋顶厦脊添光彩,玩的啥?


琉璃瓦,中国古建的重要符号。 据说,600年前哥伦布乘船启航去东方,寻找传说遍地流淌着黄金的东方之城。西方人梦想中的城池就是北京紫禁城。然而,让紫禁城光彩盈溢的并不是黄金,而是闪耀着金色光泽的琉璃瓦。

据考证,过去在皇家,一块琉璃瓦,要经过十六道工序,花49天方可制成,烧制琉璃瓦的造价昂贵,有“一片瓦、一两银”的说法。在山西运城,有这么一个企业,有这么一群女人,继承和开启了原本是皇家专属的琉璃工艺,她们生产的琉璃瓦为中国的古建修复和园林建设增添了光彩,也成为当地重要的非遗文化遗产。

来自晋南乡村的一群农家妹是这里耀眼的一道风景,她们继承了自北魏到明清以来的琉璃制品传统工艺。其中造型艺术琉璃品,至今秉承手工制作工艺,首先从玩泥巴开始,将特制的陶土和成干泥状,像面团一样反复揉好,陶泥劲道是前提。


将陶泥放置在特制的模具中,用双脚踩踏夯实,犹如轻功燕子点水,柔中带刚,每个细节都不含糊,原来古建屋脊上那些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是美女脚踏实地踩出来的。

经过数道工序后,琉璃脊兽陶胚就成型了。脱模后的陶胚要进一步做人工后期,这是见真的环节,慢工出细活,必须一丝不苟。

机械化的应用使琉璃制品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促进了琉璃产品大踏步地迈进市场、走进民间。 图为古建用瓦生产线,女工在搬运机制的古建材料滴水。

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题的城市化进程,给企业带来了生机,琉璃产品广泛应用到北京、陕西、河南以及本省许多城市。图为一位女工正在晾晒瓦坯。

操作升降机的女工正在把晾晒好的瓦坯运送到下一道工序。

非常简约的上釉工具,捉摸不透的原材料,不知道什么能量让它们瞬间华丽转身。

经过干燥工序后,排序规整的琉璃制品等待人工上釉。

形式感较强的上釉车间,色彩、形式感与劳动场景浑然一体。

因为喜欢玩泥巴,这些农家姐妹在这里干了好多年了;又因为是家门口的工厂,她们在这里干活很安心。 -------------------- 原味记录乡土乡愁,原创图文盗用必究!敬请点击右上角关注“老宁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