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可能發展為強勁的經濟發動機嗎?

順說中


中醫是頂尖的人體生命科學,是一種宏觀生命哲學,現有中醫理論需革新,結合西醫的微觀生物學,創新理論,防止濫竽充數的巫醫誤導中醫,導致人們認為不科學(魯迅大師提到那類巫醫)。西醫微觀生物研究深入,局部很紮實,但忽視了人這個整體,必然有侷限,尤其是面對新的未知病毒,未來結合西醫,中醫將前途光明!


huilongs999


在面對現代工作及生活高頻率振動下!中醫結合養療及自然環境的有機組合,必定是現代科技工作生活的,另一組強勁的內生資源性發動機!日韓兩國及本國臺灣省的中醫產業,就是最好證明。

但,凡是不能過,過則猶不及!正好以這次的疫情為契機,客觀公正的對中西醫對疫情的治療效果予以報道分析,讓大家客觀正面的認識中西醫之長短互補的社會效能作用,不偏不畸的讓世界,猶其中國城市人認識中醫的生活化,適用化的作用!

針對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可以建專業定點療養院的方式,國家補貼醫務的人員,入醫保的方式,和嚴格醫生水平要求的管理準則!平緩穩的以實際社會效應來,養成醫調護養產業發展。

對利於中醫藥的生產地區,要有法律性質的種養加工管理,保質保量生產經營。

現代社會就要有現代社會的經營和管理理念!同時也必須遵循事物的生存發展規律,中醫文化及產業,畢竟是關係民生經濟及人民身體健康的大事!生產管理大權,必須以政府主管主控,生產數據,種類地區,必須清晰明瞭。以社會化及公司化為輔,生產流通經營,製成藥上市。天時,地利,人和是一項事業成敗的關鍵所在,我們中華大地都已俱備!

通過這次疫情的生死之戰!和世界人民眾多的人口基數!真實有效的中醫及醫學產業文化!以中華大地的文化蘊藏及地利,一定能成為一項重要的產業經營需求和民生經濟基礎!


非才


傳統中醫復興,對西醫相關產業鏈是災難,對經濟不會提供什麼助力。但是會對國家醫保和民眾能減少就醫的開支和負擔。傳統中醫的復興光大更能使民眾的身體更加健康。


龍翔飛九天


不可能!中醫發展最大的特點是草藥,草藥靠種植,西藥靠工業製造。哪個效率高、哪個資本容易聚集一目瞭然。


狼129828566


中醫學不可能有發展,只會被取代。

中醫有經濟學科學的致命缺點。就是以人為本,以專家為本,固步自封。不以技術為本。相信神醫,不相信所有中醫都是好醫生。西醫不同,西醫是立足於技術,不在乎神醫。只要培訓合格就都是好醫生。不在乎各家體系,全都彙總為一個體系。不分派別不起內訌。中醫只要是傳承了張三流派的,聽到李四的流派之言,就能起殺心。反之也是。

尊重祖師爺賞飯吃,乎略了其實是當下這個正輸著液的患者消費者賞你的飯吃。西醫沒有祖師爺,只有不斷深化發展的技術,和不斷強大的體系。

中醫先賢,不斷的打破枷鎖,把中醫精華從個人中剝離出來彙編起來,可是結果又被後世學者放回個體之中去,結果是又樹立了一個大家一個大醫精誠,又以他為傳承。又變成個體流傳了。

我們吃西藥,要嘛是藥物化學名稱,要嘛是公共名稱,不會像中藥一樣,吃的是人名加藥名。名人成了藥方的一味了。如此以人為本,以神醫為本,怎麼會有發展。這個系統相互的流派間就不兼容,各家中醫就相互鬥爭。都想坐上第一把交椅。結果整個行業淪落為三流狀態,經常整體都不被別人承任。

只會說中醫是有效果的,但是再過一段時間西醫就會全面接收中醫,用科學的理解給你把中醫理論全面破解,什麼藥是因為含有什麼成份,這個成份作用於那裡。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相同的藥物配比,提純後的效果,只是把中藥中的人名踢出去。因為效果更好,所以,中醫特立獨行的方法就被破解了不值一提了。

最牛的中醫經絡學說,原來是粒子流,過去看不見時是牛逼的,但後來被科學突破發現後,就簡單無比,就是電路板導線。通過簡單的串聯並聯就可以起到控制任何器官的精準功能效果。到時中醫還牛逼啥,人家想讓那個器官變化,就以明確的,可定量的,相同頻率的波頻粒子流打入該條經絡,然後斷開中醫學從來都知不道的,另一條經絡粒子流,效果完全可操控的進行治療,和簡單電路板一樣,大量的經絡電子產品出來,沒一箇中國專利。全都要買人家的產品。

更本不是完善中醫學理論,而是完全破解人體電路學,過去神乎其神的中醫學經絡學更本就是個笑話,因為未來的人,是個人都知道,A經絡!不~應該是叫。人體A電路,有什麼功能,幾個粒子節點分別串聯多少波頻的粒子流,可以專殺某種病毒感染。你說中醫還存在嗎?

中醫學還會留下最後一個大神的名字,那就是中醫的終結者。而這個人根本不在乎,因為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工作者,普通的西醫。當然到時早沒有中西醫之分了。就是一個醫學體系。各國傳統醫學,全被不值一提的破解完了丟一邊,就如下過了的殘棋,根本失去了意義。那些關鍵步驟在明白後都是不值一提的。小道!!!


饕餮生煎


有可能。

中醫現在診斷儀器發展太慢,中醫注重氣機變化和血液臟腑等。而現有的西醫診斷儀器沒有對氣機的診斷考慮,所以對中醫幫助不大。

而如果沒有客觀統一的測量結果,在此基礎上的診斷結果也很難有強的說服力。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差別很大,所以把脈等對錯也就差異很大。

如果中醫在診斷方面能夠有一套自己的現代化裝備,願意看中醫的人還是很多的。


辰銳5


中醫藥可以救人,可以滿足全民健康需求,解決部分從業人員就業,但不是經濟拉動的發動機,連另件都不是,不然,這種變味的醫藥不僅不能解決什麼經濟問題,更會臭不可聞,被大眾遺棄!


用戶9610265037192


非常有可能。比如大投入研究中醫藥,提高他的簡便性。目前中醫好的療效還是煮,費時間。我吃過中醫藥沖劑,像糖水,效果沒那麼快。如果繼續改進,可以更好的發揮作用。比如研究中醫藥噴劑與消毒液,包括香囊,在人口密集時使用就好,關鍵是沒有副作用。如果中藥能夠進入全民生活,對經濟對民族發展都有好處。


ly560916


中醫不是有可能,而是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正內生為中國經濟新的強勁動力。

1.復興中醫是國家戰略,是時代的需要。中醫是國粹,中國的崛起,必然伴隨著中醫的復興。十八大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復興中醫的政策、規劃等文件,有力地引領和推動著中醫發展。

2.復興中醫是人民健康的需要。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百姓生活水平快速改善,“三高”等各種過剩特徵的慢性病普遍增多,成為人民健康的嚴重威脅。與“西醫”的“治已病”相比,中醫在“治未病”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與“西醫”的“一刀切”相比,中醫注重通過提升患者自身的“正氣”來防病、治病;與“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相比,中醫更注重辨證施治,注重從根本上消除病因……


3.中醫經受了歷史和現實的雙重考驗。中醫有5000年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重大貢獻,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的復興,必然伴隨著中醫藥的復興。中醫不僅在歷史上在中華民族歷次遭遇的瘟疫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而且在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和2020年抗擊武漢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這樣說,中醫經受了歷史和現實的雙重考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中醫、認可中醫、信服中醫,中醫的復興正在到來,中醫的熱潮正在興起。


4.錢學森認為,中醫是頂級的生命科學。現摘錄錢學森部分有關中醫的論述,可以提高大家對中醫的認識。

4.1我們知道中醫包含著科學真理,非常寶貴的科學真理,但人們“以貌取人”,懷疑中醫有沒有真理,或進而認為中醫是封建糟粕。(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8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8,6) 4.2中醫理論託附於陰陽五行干支的思維框架,已經是辯證的了,比經典西醫學強;但我想中醫理論還是有點簡單化,所以中醫名醫還要靠臨床經驗。(1988年11月21日致劉靜和——《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09頁) 4.3我的體會是,中醫理論就是把幾千年的臨床經驗用陰陽五行干支的框架來整理成唯象學理論。這個框架一方面有用,因為它把複雜的關係明朗化了;另一方面又有侷限性,因為框架太僵硬了。你們搞中醫唯象學就是一方面要發揚傳統中醫的優點,一方面補其不足。(1988年11月4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02頁)

5.中醫健康產業潛力巨大 ,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動能。中國有14億人口,每一個人的生老病養康復等基本都離不開中醫中藥,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國家的規劃,未來幾年中國的人均壽命要提高約二歲,這些都需要發揮中醫“治未病”、健康養生的獨特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本次武漢肺炎疫情對人們心理的衝擊,人們將越來越意識到身體健康才是硬道理,將激發出對中醫藥的巨大需求。中醫健康產業關聯帶動強,產業分佈廣泛,細分領域眾多,未來必將發展成為類似房地產這樣的支柱產業。





部落酋長劉飛洲


不可能,當中醫真正興盛時經濟就已不是人類的重要事務了!中醫是以心馭物同物質法則是相逆的,所以近現代中醫藥式微即因為物慾主宰心性!

中醫醫心,主旨是治未病,除非人類徹解物之本際突破物性物慾桎梏,否則中醫難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