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比孤独更可怕的,是一个错误的同伴

R君说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

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

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我们累,却无从致歇脚;

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现在这个时期,很多人应该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么长时间的彻底居家甚至独处的生活.......并且,很有可能,这样隔绝的生活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其实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所以对“孤独”的耐受程度并不高。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当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甚至连碎片时间都充斥着“快餐式”的各种互联网娱乐方式的时候,人一旦被剥离了社会环境,就更加难以平静的度过一段孤独的生活了。

其实不但现在是这样,过去也是一样......尤其是一些生活在地广人稀国度的国民,比如美国人,加拿大。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的社会里,有时候去剪个头发虽然标价不过25块,但是有时候你要给的小费就要10,20甚至更高?或者很多时候,看到他们喜欢在酒吧、咖啡馆里泡一天?其实服务只是一部分,他们主要是来找人陪说话、聊天的。 聊的越好,客人越开心,他越愿意给小费。

这便是他们排解孤独的一种方式.......

所以,无论哪个社会,肯真正坐定,能“享受”孤独的人其实真是少数。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但其实R君认为,真正在某些领域能做出成就的人,多数都是可以忍受孤独的。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独自的时间,才能修炼一些能力,聚焦一些思考,进行一些实践,累积一些经验。

比如:我们都知道已故的湖人巨星KOBE,就曾以“我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的名言闻名世界;更有数不胜数的名人巨匠,都是在孤独中,在时代中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但是,有很多人别说在孤独中还能有所成就,能不发疯就不错了......

比如,至今在很多电影榜单上被列为恐怖片第一位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背景就是在大雪封山情况下,郁郁不得志的三流作家Jack一家在山上的豪华酒店里面因为孤独、幻觉及被当地的“恶灵”感染精神而发生的恐怖故事。(实际上,这部电影虽然改编自恐怖大师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但是却改编了里面很多的内容。所以基本可以看作自成一派的新作。)

而去年在戛纳电影节上,同样有这样一部描写孤独场景下的人性扭曲和幻化的作品《灯塔》,相当的有特色。同样入围了相当多的英美电影节和影评人奖项,并以独特的摄影,入围了本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项。

而其实,这本电影可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恐怖灯塔故事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电影的取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根据导演自己的描述,是在19世纪早期的威尔士地区,曾经发生过一件这样真实的事件。在1个孤岛上的2个灯塔看护人,因为风暴被困在岛上,当后来接任的人过去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位已经被另外一位杀了,而剩下的一位也处于神智不清状态。

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当然之后也有了各种诡异的传说......

所以这部电影所描绘的,正是当时的场景,只不过背景换成了1890年,加拿大的东部海洋省份。

一老一少2个守塔人,遵着换班的规则,成为新一任为期4周的孤岛上的灯塔维护和管理者。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虽然从一开始,观众们就能意识到老塔员Wake(威廉.达福饰演)如奴隶主般的开始使唤和压制着明显的新人Ephraim(罗伯特.帕丁森饰演),让他干着几乎所有灯塔维持、管理和生活相关的活,而自己除了发号施令外,只在晚上一个人近乎变态的独自霸占着塔顶那盏巨大明亮的导航灯........

在这个孤独的小岛上,Ephraim虽然心有怨气,但依然兢兢业业的忍受着Wake的无礼、粗鲁,只是为了拿到当初讲好的高薪。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怪异的迹象逐渐吞噬着Ephraim的心智.......奇怪的,带攻击性的海鸥;在灯塔下看到克鲁苏般的海怪(主要表现在章鱼般的触手)出现在塔顶;甚至在一个暴雨天,Ephraim似乎幻觉在海滩上发现了一个被搁浅在海岸上的美人鱼,还亲手做了接触.......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好容易熬到了4周的结束,2人准备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孤独又诡异的地方时,却迎来了一场大风暴,丝毫不见来接他们的船的踪影。

没有选择的Wade和Ephraim只能被迫滞留在岛上。但是,风暴太大,肆虐的海浪冲坏了他们居住的屋子,储存的食品都被海水泡坏了。在Wade的带领下,他们开始酗酒,于是生活状态日发癫狂。他不但想象自己和美人鱼有着肉体关系,甚至感觉Wade就像神话中压制着英雄的邪恶海神。

一日,在喝醉之后,Ephraim吐露了自己身份的秘密,又发现Wade在管理日志上记录他的各种问题,甚至准备扣掉他的工资。

孤独,愤懑,恐惧,幻觉......各种情绪叠加长期的压抑和不满,加上酒精对神经的影响,Ephraim终于变得癫狂,在他的眼里,Wade变成了邪恶的海怪。冲突中,他先利用自己的年轻力盛压倒了Wade, 把他像狗一样拖着行走,甚至准备活埋Wade,最后依然一斧头把作最后挣扎的Wade杀死。

从Wade的尸体上抢走钥匙后,他终于登上了心心念念的塔顶,看到了炫丽夺目的导航灯。灯面对着他突然开了.......Ephraim似乎终于心满意足的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哈哈大笑着跌下了灯塔。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电影的最后一幕,Ephraim浑身是血,满身赤裸的跌倒在海岸的石滩上,眼珠和内脏流出,一群海鸥在报复般的吃着他的内脏和肉体。一副“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受难相。

想象一下,用全部黑白1:1画幅展现的这部讲述2个孤独的灵魂在封闭的环境下的冲突,幻觉和杀戮。是不是光这个画面感就有点毛骨悚然? 事实的确也是........

实际上,导演在电影中特别结合了海员生活里的一些细节,并且故意把希腊神话和克鲁苏元素在电影里面做了各种混合,从而让电影的神秘感和惊悚感更加强烈。

在这个假期,如果想惊吓一下自己,这部《灯塔》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谁创造了普罗米修斯?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的确,每个人都有秘密,每个人也有私欲,或者说,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自己的心魔。

因为这些心魔的存在,才会让恶灵也好,邪气也好,阴毒也好,入侵你的心智。这当然是没错的。

其实人天生就有善恶的2面性。但是什么时候你的善占了上风,什么时候你的恶占了上风,确实是由你自己的心智,但更加由个人意志和控制力有关系。或者说,你控制自己的秘密和私欲的能力,便决定了你善恶、强弱的外在表现。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但是,这并不是今天我们要谈的重点。

通常观众看完《闪灵》,并不会对主角Jack的一步步落入闪灵的诱惑陷阱最终变成疯狂感到有一丝怜悯之心;但看了这部《灯塔》,你可能对Ephraim产生一些同情和惋惜.......

其实从头开始,Ephraim就是一个诉求简单,甚至逆来顺受的人。他来到这个荒凉孤独的小岛,接受这样一份工作,不是因为他喜欢,而纯粹是因为这份工作工资特别高,他希望能尽快賺到一些钱,能安顿下自己的生活。

虽然他盗用了意外死去的同事的名字,来冒名顶替申请到这份工作(因为他的同事也经常欺负他,但是他虽然恨他,却没有真正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只是在意外时没有及时施救)。所以显然他在过去的工作中,也是一样经常被人辱骂,欺负,是个真正生活在底层的人。

而在电影开始,Wade身为小组的管理者,要求晚餐时Ephraim陪他喝酒,Ephraim也坚决的拒绝了,因为他不想违背管理的条例。甚至整整4个星期,直到最后临走一晚,被Wade再三诱惑,他才终于开始饮酒。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Ephraim在岛上害怕和痛恨那些奇怪的海鸥,出于好奇和自我保护一直想看灯塔上的灯到底是怎样的,想偷看Wade记录他行为的日志,甚至出现了碰上美人鱼的幻觉,在这么一个奇怪压抑又孤独的环境中,这些反应很出人意料吗?毕竟他是个年轻人,而且从来不像老Wade那样经历过海上水手的生活,见过各种奇怪和可怕的事情,也懂得怎么去自我麻痹和调节。

所以Ephraim本身并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出在Wade身上。

这位既是长者身份,又是管理者,又是伙伴身份的老塔务,从一开始就像下马威一样给了Ephraim无数的工作和压力,并且从开始就威胁他自己会考核他的表现来影响他最终的收入;而唯一能激励Ephraim的,是可以看一眼导航灯,却让Wade像独占什么宝贝一样坚决不让Ephraim得到哪怕一点点的宽慰;更有甚者,无论是酗酒、吹牛或者用各种奇怪的语言、迷信故事和论调来刺激、诱导和打压Ephraim,Wade倒是极为乐衷,而让Ephraim的精神日益紧绷和混乱......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于是,原本就苦苦压抑着自我,期望能有个盼头尽快解脱的Ephraim, 就这样被自己的管理者和伙伴带进了深渊。

而每一次Ephraim试图抗争,又都会被Wade扣上各种罪名和指责。

所以,Ephraim是产生了幻觉,在压力下奔溃,这真的是他的问题吗?这又真的是必要的吗?

在那么一个孤立无援,杳无人烟,甚至已经充斥着神秘和恐怖气氛的灯塔小岛上,创造更压抑、阴冷和冷酷的环境,是更让人放松还是更让人发疯?

所以Wade说他的上一任伙伴也发疯了,认为他们都不够意志坚强(而Ephraim在龙虾笼子里发现了他的前任的头,因此更认为Wade是个恶魔),显然问题的核心不在孤独上,也不在这个岛上,更加不在Ephraim或者任何一个其他人身上,而只是在Wade这个人本身。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所以,当我们有时候责怪他人的时候,真的要好好想一想,是真的对方本质有问题,还是你把他很早就定位在一个有问题的角色和环境下,甚至引导他不断产生问题来证明自己的眼光?

这可能才是管理学最大的挑战,也是人性中最难的部分。

当然,电影也好,书也好,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不同人物会对同一项作品带来完全不同角度的解读。《灯塔》不同于《闪灵》,后者的是非曲直太过清晰直白,追求的更多是感官上的感受;而本作,融合了宗教,神话,人文,神秘学,悬疑等一系列完全不同体系的文化,再辅以复杂艰难的人性,所以,100个人可能会有100种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这大概才是我们所说的艺术的魅力。

就像最后Ephraim最后在灯塔中见到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灯塔》:所以到底是普罗米修斯主动拯救了世界,还是因为是一些压迫和不公创造了一个普罗米修斯?

这部今年入围奥斯卡和戛纳的恐怖片,的确不同寻常

R君,2020年2月7日,于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