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蜀国的兵权接班人若是魏延,他会做的比姜维更成功吗?

智慧百科


看了上面的几个回答,感觉虽然大家都再说是按照三国志来讲,却还是受小说影响太深。魏延是个什么水平,我们分析分析看看就知道了。

豪言壮志

在《三国志 卷四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里面对魏延的描述开篇就是“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这也就是说,魏延是很有能力的,并且得到了刘备的充分认可,对于刘备的用人模式,往往只用极度信任之人,因此魏延可以说是刘备集团的大红人,可以相信的内部成员。随后刘备问魏延怎么镇守汉中,魏延的回答也是很大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话可不敢乱说,毕竟当时刚刚占据汉中,关羽还未出兵樊城,曹操的大军很多还是压在雍州的,因此作为汉中守将,眼里可是很大的,魏延能够顶此压力,足以说明他个人实力的强大。


善战良将,心性孤傲

230年,魏延出兵西入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大战于阳溪,魏延大败郭淮。季汉诸将对魏延的评价也是“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在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立功无数,多少有点自我膨胀。对于诸葛亮的稳扎稳打,魏延认为不是办法,建议领一万多人走子午谷打长安,和诸葛亮对雍州形成夹击之势。就算不成功也能重创魏军,吓他们一跳。当然,孔明打仗谨慎,没有采纳,今天倒是落下很多人都口舌,事实上仔细分析一下,如果你是诸葛亮,蜀汉就十万兵,拿出十分之一赌博万一都赔了要多少年才能补充回来,估计想到这你也不敢赌,这就是人在多高的平台就会想多少事。


当然,魏延的膨胀不止在顶撞领导上,因为自己功劳多,所以为人处事方面可能就有些牛逼轰轰的。通常诸将也就是对他敬而远之。但是刺头杨仪就跟他不对付,俩人一见面就跟打鸡血了一样。闹得江东的孙权都说这俩就是俩胡闹孩子。杨仪呢,诸葛亮是比较信任的,但也就是比较,在诸葛亮即将病逝的时候,他嘱咐杨仪、费祎、姜维撤兵之事,特意说明魏延断后,不听话就把他留着,对没错,没说魏延造反,没说杀他,就是把他留下。对待魏延,诸葛亮看的很透,一个任性的能干孩子。后来费祎摸魏延的口风,魏延说的是丞相挂了送回去就好了,兵留下继续跟魏国打(任性),让我听杨仪的安排门都没有。明白了,魏延之前的话是任性,后面才是重点,打死不听杨仪的,就是说费祎来肯定是告诉了魏延丞相死了,杨仪指挥。魏延听到杨仪做指挥,打死也不干。于是提前南下烧栈道,之后就是两人对骂,都上奏表,然后魏延的兵觉得魏延理亏,就都散了,魏延看情况不对,就往汉中跑,杨仪追上去让马岱杀了魏延,还踩着魏延的头说“庸奴!复能作恶不?”还杀了魏延三族。注意,诸葛亮的意思是别管魏延,杨仪却背道而驰,不但杀了魏延,还杀了他三族,这就很过分了。而后来政府弄明白魏延北上是干嘛呢?去汉中,不是降魏。去汉中干嘛?第一,刘备当年让他镇守这。第二,北伐要经过这。之所以这么想,就是因为魏延认定了自己是诸葛亮军事上的接班人。这也不是他自己这么想。书中原文“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后来杨仪不得重用,也是说了这么一句话更能证明魏延的清白,原文翻译出来就是“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前就魏氏,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如此看来,魏延死的冤。



这样分析完,我们能发现,魏延有将才,而且是个良将,但是做不了大帅,心气太高,傲气颇重,而且有点小心眼。如果他接替诸葛亮带兵,虽然资历能力服众,但是想和姜维一样运筹帷幄,恐怕是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