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成因(一)

今年春节以来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

监测君整合专家解读

带您了解污染成因

解读丨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成因(一)

污染成因1:大气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时,最大能容纳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其大小会因气候、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而动态变化,气象条件好的时候环境容量大,气象条件差的时候环境容量小。

今年春节以来,“2+26”城市区域内频繁出现长时间静稳、强逆温、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平均风速整体低于2米/秒,相对湿度高于60%,逆温高达10度,边界层高度降低到300-500米(是正常情况下的1/2至1/3),京津冀中部、河南中部、山东西部等地多次出现大雾天气,导致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比平时减少约50%。

近期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环境容量大幅度减小,虽然社会活动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2倍以上,这是近期雾霾频发的主要原因。

从近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处于相同的大气流场中,有时这些城市同步处于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容量整体变低。有时发生在局部,如河南北部城市、河北太行山前城市、北京和天津周边城市等,气象上叫“气象辐合”,即各个城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向辐合中心积聚。在当前各个城市排放水平都超环境容量的情况下,哪里发生气象辐合,哪里就成为污染物积聚区,导致该区域出现重污染。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和天津等周边城市就发生了气象辐合,出现了重污染,所以这里的群众感觉到我们这里几乎什么都停了怎么还有重污染。而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城市空气质量却持续优良,那里的群众感觉到企业、汽车、建筑工地停下来,还真就没有污染了。从气象预测看,到2月13日,这次气象辐合又发生在北京、天津及周边,所以截至2月11日,此京津冀地区只有5个城市出现重污染,其他城市均保持优良或轻中度污染。

注:逆温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常情况下,海拔高度越高,温度越低,空气自暖向冷流动,有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但在发生逆温时,情况刚好相反,高空温度比地面高,空气垂直上升受阻,就像锅盖一样盖在区域上空,污染物难以扩散。10度逆温属于强逆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