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爆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應有全民參與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相交織,公共安全、國家安全、世界安全相交融,維護安全環境任務艱鉅,如何讓民眾在新時代擁有安全感將具有根本現實意義。

“新冠肺炎”爆發一月有餘。為防控疫情,武漢封城,春節延長;多國採取嚴格入境管制措施。為戰勝疫情,眾志成城,醫院在數日內拔地而起,部隊入駐接管;物資調配全球動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鬥已經進入決定性階段。

作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黑天鵝”事件,威脅和改變的不僅是以地理距離為範圍的公共安全環境,更是以特定力量整合為治理結構的國家安全環境。

新冠爆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應有全民參與

人民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宗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家安全觀”經歷了傳統國家安全觀、轉型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三個階段,逐漸明確了“以人為本”在國家安全中的根本性。改革開放後,國家安全的來源不再僅僅是國土安全及國內安全,更是公共安全及國民安全。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必然要求在安全目標、安全需求、安全能力、安全手段等方面實現根本性的轉換。

首先,以此安全觀為思想及理論基礎指導,形成顧下而上、自內而外的國家安全戰略,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體制建設;維護好人民利益與國家利益共生關係,維繫我國與他國平等、良好的互利共贏關係。如美國禁用華為相關技術、中美貿易戰等,都從不同層面挑戰著經濟安全、科技安全等領域,考驗著我國國家安全總體治理能力。

其次,安全環境的發展與變化,將產生自下而上的人民對安全的需求和觀念。隨著內外環境的發展與互動對安全保障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眾的角色和作用將日益清晰且加重。長遠來看,人民安全觀與國家安全觀將融合貫通。

新冠爆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應有全民參與

增加民眾參與度,增強人民安全感

現階段,人民的安全感來源仍然偏直觀,主要體現在社會治安中,如公共秩序是否良好,財產安全是否有保障等,其安全要求以及安全需求的直接承擔者主要為公安機關。

而大多非傳統安全領域,雖與人民利益緊密聯繫,仍無法在安全提供方與安全接收方之間形成直接互動關係,導致後者的安全要求和目標無法與前者的能力與手段相互呼應,達到期待與回報可預測的效果。因此,民眾主觀意識中所擁有的安全感的來源僅限於其直接參與的安全領域,對於其不熟悉、不直接參與的領域,無法對相應的部門機構做出合理的期待,即難以產生積極的、穩定的安全感。

總的來說,不同於傳統安全觀認為的“安全感來自『沒有對手』(與特定環境有關)”;在新時代下的非傳統安全領域,民眾的安全感來源於『周圍安全環境的可預見性』(相對低風險)以及『不同安全領域相對應部門機構的信任』。

此次“新冠肺炎”爆發,民眾完全陷入被動,擔憂緊張情緒不可避免。最初的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給初期應急工作節奏亦帶來影響。但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仍然與應急管理體系缺乏民眾的參與有關。

新冠爆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應有全民參與

安全目標形成共識時,應急工作需達到以下目的:一,第一,讓民眾更多瞭解潛在公共衛生風險,使其針對應急部門的安全要求和安全需求更加明確;二,應急部門設計模擬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時,應因地制宜,將民眾納入演練,增強其主動性及安全意識的建立;三,通過民眾的參與,進一步加強應急部門的安全能力建設,增強民眾的安全感。

具體措施包括:

一、參與應急演練,培養人民的風險意識。各類風險/危情具有巨大區別,演練亦需區別化。諸如地震、火災、持械傷人等對公眾有威脅的突發事件,由於發生頻率較高,無論是民眾還是應急部門,均應具備一定程度的心理及即時應對能力,特別是高發地區。

而類似“非典”“新冠肺炎”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人本身成為風險載體,風險的威脅方式難以預測與模擬,且應對要求極具專業性,則更需要民眾參與演練。這不僅有利於其有效瞭解公共衛生風險源及風險特徵,建立足夠的安全意識,更可使得作為風險載體的民眾能夠和相關部門(如地方衛健委、地方應急部門)做到共同預防。

二、參與應急救援的機制建設。在實際應急管理工作中,民眾和應急部門間存在真空地帶。

“新冠肺炎”爆發後,國家及地方齊力支援武漢抗疫的動員能力及實施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安全目標達成絕對共識,但在安全要求、安全手段及安全能力上,民眾與安全保障提供方無法完全對應。如重疫區湖北在疫情初期未做出有力管控措施,個別醫生早期判斷受阻,捐贈物資分配問題等,均直接影響應急工作秩序且引起民眾不滿。同時,也有眾多民眾自發捐贈物資支援重疫區,自發擔任日常監督員減低傳染風險等,從不同程度為抗疫做出了積極貢獻。

因此,應該創造讓民眾參與應急機制建設的條件,利用好民眾各方面的力量優勢,進一步機制化民眾在應急救援中的角色。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上下並肩的戰鬥,應急治理管理體系需要對制度查漏補缺、對專業精益求精、對紀律嚴格恪守,其建設與完善任重而道遠。但在“以人為本”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讓民眾擁有屬於人民的安全觀和國家安全觀,瞭解安全需求,明確安全要求,信任安全能力,方能共同追求和實現長久、穩定的人民安全、公共安全、共同安全及國家安全的安全目標,讓民眾在新時代擁有安全感!

2020年2月1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