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麗:建議新冠病毒改名“傳染性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

石正麗:建議新冠病毒改名“傳染性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2日訊 2月12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瞭解到,目前,該所研究員石正麗與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分子病毒學實驗室姜世勃教授在《中國病毒學(英文版)》Virologica Sinica(以下簡稱VS)上撰文,建議將2019-nCoV改名為“傳染性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

日內瓦時間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總部召開“2019新冠病毒全球研究和創新論壇:制定研究路線圖”,WHO發佈了新冠病毒肺炎的疾病名字:COVID-19(中文翻譯 “2019年冠狀病毒病”),其中D為 Disease(疾病)的首字母。

但當天,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 (ICTV) 提出將其命名為 SARS-CoV-2(SARS冠狀病毒2號)。據瞭解,ICTV獨立於世界衛生組織,是一個對病毒進行生物學分類和命名並制定相關標準的國際組織,此前命名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和2012年MERS冠狀病毒。

病毒命名有多重要?1918年,明明是美國起源的病毒,被普遍稱為“西班牙病毒”,迄今誤導公眾。非洲豬瘟、埃博拉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等與地名相關的命名也都涉嫌汙名。對於病毒到底如何命名,一直有爭議。

2月12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瞭解到,考慮到該病毒全基因組序列與源自中華菊頭蝠的病毒有著99.9%的同源性,也與之前的SARS-CoV和MERS-CoV相對應,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分子病毒學實驗室的姜世勃教授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建議改名為“傳染性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Transmissibl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TARS-CoV)”。

這是否會是最終的名稱?有學者表示,隨著對新病毒以及其引發的疾病特徵的進一步認識,“未來也有可能會換名稱”。復旦大學病毒學家姜世勃教授稱。

據瞭解,根據國際權威機構的準則,病毒命名必須便於發音且與疾病相關聯,命名要做到與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無關,從而防止對特定國家地區或種族人群的歧視。(記者陳潔 通訊員陳熙 王以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