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父母總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非常的懂事,不讓父母操一點心,但這樣的孩子實在是少見,一百個家庭裡能出來兩個那都算是幸運了,但“太懂事”的孩子真的好麼?

在網上曾看過一個帖子,一位網友在炫耀他家的孩子,表示“孩子三週歲了,情商很高,對人有禮貌,拖地,摘菜,幫我搞衛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人熱情大方,嘴巴很甜會說話等等”。

“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這篇帖子不出意外的有很多人回覆,畢竟家長最擅長的就是誇讚別人家的孩子,果不其然許多家長在底下表示了羨慕嫉妒恨,在詢問教育方法的同時也不忘把自家孩子批評的一無是處。

父母的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但是卻並不提倡,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性格與特點,不一定懂事的孩子就一定好,有時候孩子太過懂事,往往都是缺愛的表現。

“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這些行為分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懂事”的人生真可悲

1. 嘴甜會說話,哄人開心

孩子為什麼會被稱為孩子,一方面是年紀的原因,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不懂事,不懂得怎樣看人臉色去做事情,嘴甜會說話固然很好,可是未嘗不是孩子被逼無奈。

能去哄人開心的前提是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說出讓人開心的話,這樣的行為有些大人都不會做,而一個孩子能做到,不覺得可怕麼。

“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2. 從不發脾氣,主動承認錯誤

在情緒上來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理智,尤其是孩子,孩子的情緒是最先爆發的,當有一點委屈,絕對會發洩出來,一點都控制不了。

如果孩子在有委屈的時候還能忍著不哭,並且還去向別人承認錯誤,這樣的孩子真是懂事的可悲,一個無法發洩情緒的孩子心理得有多成熟呀。

“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3. 不敢表達需求,想要什麼不敢說

孩子的世界沒有剋制這一說,當孩子感覺某一個東西好玩或者好看的時候絕對會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當孩子沒有需求,什麼都隨意的時候家長真的不應該開心了。

人在什麼時候去剋制自己?只有在得不到的時候才會去剋制,因為知道自己說了也沒用,這是無力的表現,如果孩子從小就有這樣一種感覺,人生真的太可悲了。

“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以上的這些行為明明就是缺愛的表現,可父母還覺得是孩子高情商,很懂事,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能在寵愛中任性長大,而不是在委屈求全中變得懂事。

“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父母寵愛孩子,並不代表只能教出為非作歹的孩子

1. 寵愛而不失分寸

孩子應該是快樂的,而不應該是為了讓別人快樂而委屈自己的,有父母的寵愛,孩子的童年生活會很有安全感和快樂感,這樣的底氣是會伴隨孩子一輩子的。

並且父母在寵愛孩子的同時也可以教育好孩子,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給予懲罰,而不是逼著孩子去懂事。

“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2. 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好榜樣

多少的理論都比不上幾次實踐,不管父母在思想上有多寵愛孩子,但要是能在日常生活中能給孩子建立一個好榜樣,那麼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優秀,這樣父母根本不用費勁,孩子自然就能學到了。

“嘴巴很甜會說話”,孩子明明是缺愛父母還說是高情商,太可悲

媽媽小學堂寄語

孩子應該是無憂無慮非常快樂的,有時候太過懂事,太能看人臉色生活,真的是特別可悲,並且這樣的可悲是會伴隨孩子一生的,導致孩子一生都無法做自己,相信這不是家長所願意看到的,畢竟父母所希望的懂事是孩子真的明白很多道理,而不是變得膽小如鼠。

你小時候有沒有因為怕父母不高興而變得懂事呢?歡迎留言討論。

-----------------------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一些實用和有意義的文章,如果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的問題,歡迎隨時來問,想要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