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培训机构在这场战役中倒闭,留巨头收割红利

一场疫情,改变了无数个人、家庭、企业的命运,教培行业的趋势与走向也在被正式改写。本文盟叔和大家一起探讨疫情之下的教培众生态,在线教育究竟是迎来春天,还是昙花一现?公办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究竟谁是最终受益者?行业巨头的烦恼有哪些?40万中小机构的未来路在何方?

中小培训机构在这场战役中倒闭,留巨头收割红利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大爆发

在疫情冲击之下,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方式几乎全部“转型”在线。

一夜之间,那些曾经只能在学校和线下机构的夹缝中生存的线上教育企业,突然成为了教育行业的主角。 在暴增的需求面前,有些企业的平台服务量10倍暴增,服务器直接崩溃;有些企业的BD电话被打爆,合作伙伴直接涨了5-10倍。

在疫情爆发之前,有机构就已经预计在线教育是一个超5000亿市场规模的巨大风口。艾瑞咨询《2019Q3中国在线教育行业数据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3133.6亿元,同比增长24.5%,预计未来3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8-21%之间,到2022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5400亿元。

相信此次疫情之后,互联网教育将会进一步爆发,万亿市场可期。除了来自C端的用户量激增之外,还有B端的业务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各类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的需求将会大大提升,学校会更愿意将体制内的优质师资开放给企业,企业则为学校提供技术及系统的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疫情“助推”在线教育的火热,已经是肉眼可见的客观事实。

公办教育信息化加速,网上开学成“梦魇”

虽然培训机构和公办教育都在往线上转移,大家的方向相同,姿势却完全不一样。培训机构的线上化,主要集中在教学环节的线上化,即线下老学员+线上新工具交付成为了OMO的主流,这点在K12培训领域尤其明显。

但对于公立学校如何进行教学环节的交付这个问题,受到的关注并没有培训机构线上化那么多,很多资源和实力雄厚的公办学校本身是有线上化基础的,只是受制于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及产品的使用门槛、不同产品的融合程度等原因,公立体系的软件信息化一直没有特别的通畅。

借此契机,公办教育信息化进程得以突然提速,一方面,各种线上教育应用正在全面优化,在效果导向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较长时间(最长长达两个月)的线上教学,也会让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对线上教育该如何参与,磨合并培养出长期习惯。这也终将改变在线教育的“痛点”,彻底打通从C端(家长)到B端(学校)的整个链条。

虽然网上开学广受吐槽和诟病,甚至沦为不少师生共同的“梦魇”,但是该来的总会来的。线上平台永远无法取代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传承与交流,但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它也让“国家队”越来越重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逐步走向国民教育领域的舞台中央。

教培机构仍是辅助地位

开学遥遥无期,在线教育大火。各大在线教育玩家在官方宣布“延期开学”之后,纷纷开启了“全国捐课模式”,一时间捐出去的课程够绕地球一个圈。

只是当大家都疯狂的时候,只有少数人能看到这一点——教育的主体永远都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永远都是补充角色,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

1月29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能面对面课堂上课,我们就搭建云课堂,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开展学习。”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2月10日,全国众多省市中小学生网上开学的魔幻一天。

总的来看,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在“停课不停学”中,起到的更多是辅助作用,而非主力作用。所以,不要妄图抢夺属于公办教育的学生时间,比如一开始培训机构抢跑开学便被教育部发文制止就可见一般。

线下可以关停你,线上,其实也一样可以!

疫情之下,行业巨头的隐忧

上面讲到公办体系和培训机构都在线上转型,谁会是最终的受益者呢?

我们注意到, 阿里钉钉和腾讯教育都推出了基于各自数字化技术的在线教育解决方案,并且在疫情期间,迅速在被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学校、培训机构广泛采纳。

这些互联网巨头对教育赛道垂涎已久,虎视眈眈,比如快手希望与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渠道;阿里钉钉提供解决方案;网易有道、腾讯教育、百度知了等既有技术支持,又做内容平台。 这些科技巨头,切入在线教育赛道的角度各不相同,但肯定都会对传统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形成冲击。

所以新东方和好未来这些传统巨头,虽然短时间内仍是行业龙头,但是长远来看,他们于在线教育赛道上受到的外部威胁其实非常棘手。

从本质上讲,教育的主角只有施教者(老师)和受教者(学生)两方,其他参与者都是平台。

所以在线教育只是教育的在线化,教学观念、方法、场景可能需要重构,但是关系并无根本变化。在技术、教育资源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新东方、好未来和网易有道们本质上同样都是平台,他们之间的竞争是无法避免的。

传统教培业巨头和互联网大鳄们,未来必有一战,从技术层面来看,显然教培业还没有做好准备!

40万中小机构的未来路在何方?

疫情之下,巨头尚且自危,那么散落在全国各地的40万家中小机构,未来路在何方呢?这里给校长们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1、丢掉幻想,主动转战做线上,渡过生存期(2—4月份)

把课堂搬到线上是目前唯一的出路,尽管是仓促上线,家长学员也可能不愿意买单,老师也不习惯,但在灾难面前,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其实家长学员也一样,谁坚持下来就是“剩者为王”。

作为教培业老兵,我相信:技术平台只是手段,课程产品及教学效果才是王道,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课程产品适应线上授课,这一点,要多听听既有线下,又做线上的那些同行的经营思路,因为那对你来讲是最适合的。但如果你对原来的线下运营已经不感兴趣,利用这个机会转型做线上课程的分发商,也是一条出路。

但如果还想在教育培训业做下去,一是切记要保护自己的生源,不要被大机构收割,要与纯技术平台公司合作避免流量失守;二是要建立自己的流量服务平台,做好自己的流量保卫战与蓄水池,这个之前我写过一篇以家庭教育平台为主的文章,大家可以关注。“疫情”下的家庭时光:你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点击蓝色字体,查看详情)

2、未雨绸缪,规划产品准备迎接井喷期(5—8月份)

相信我们强大的祖国,我相信五月份会迎来线下教育的正式开始。若你的机构还活着,你准备好课程了吗?有很大可能未来学生的周末与暑假时间会被压缩,我们原来的课程方式不能够被有效使用,如何提早做好课程产品设计,一是做好5—7月份升学考试季的黄金期,二是要做好7—8月份的夏令营产品(OMO模式),是能边游边学的,这个时候,你的线上教学的功夫就用上了。

优秀的机构,都要未雨绸缪规划5—8月份的课程,当市场出现报复性增长的时候,你做好准备了吗?据我所知,我有几个朋友已经预判出受疫情影响,中考、高考升学类的学生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中考集训营,高考集训营将在5、6月份需求出现井喷;8月份的夏令营也将盛于往年。

所以,最后想对校长们说,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杞人忧天,而是要考虑当下的路,别人能做的,你也一样能走;你只要比别人多走半步,你就比别人有了更多机会。

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安然无恙的度过疫情,迎来春天。

本文综合自 |投资家、脑极体、刘旷、蓝象资本等媒体平台,在此感谢,文章仅供交流分享!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