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里的碣石,在什么地方?

润杨的红楼笔记


答:根据《武帝纪》载,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此时,曹操已经进入到辽宁,不到100公里,就到辽宁省朝阳市,“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白狼山大战开打……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白狼山!非常明确,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位于建昌城东5公里处,这里更明确,登白狼山!曹操在击败塌顿后,“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

就是这7、8、9,三个月的时间,曹操东临碣石,《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曾提到“碣石”是军需供应的主要通道之一,能够容纳大队人马。

我们看看百度,绥中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隶属于葫芦岛市,地处辽西走廊西端,东邻兴城、西接山海关、南临渤海、北枕燕山,东隔六股河与兴城市为邻,西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山海关区、青龙满族自治县毗连,北靠建昌县。

根据,《武帝纪》的记载,最有可能的就是辽宁省葫芦岛市。因此,我的答案就是辽宁省绥中县。


中行偃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这首《观沧海》写的气势雄伟、气象磅礴、苍凉悲壮、波澜壮阔。体现了曹操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与抱负。

公元207年,东汉建安十二年,曹操领兵东征乌桓凯旋,由辽西走廊返回,途经碣石。当时路过渤海边,波澜壮阔的大海景象让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又有感当时北方战乱平息,后方已经安全,只有南方一隅尚未平定,料想天下大势将定,所以踌躇满志,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观沧海》。

“东临碣石”里的碣石名叫碣石山,位于现在河北省昌黎县城北。碣石山连绵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其主峰仙台顶突起于屏峰障岭正中,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碣似柱,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因此名叫“碣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主席的一首《浪淘沙、北戴河》也说明了碣石山就在河北境内。

碣石山,古有魏武挥鞭,今有人民换天,历史的长河里注定渊源流传。


江汉秋颖


都别抢,我来答。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全文如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文武兼备,十分富有才华。那么“东临碣石”中的碣石在哪里呢?

  • 地理位置

“古人故里之争”是近代以来在全国都出现的一种现象,如对“夜郎古国”的所在地之争,湖南和贵州这几年争的不可开交。《观沧海》中的“碣石山”同样也有争议,其中证据较大有两个:

  1. 山东省无棣县

无棣县文史工作者为了证明《观沧海》中的“碣石山”位于此地,曾主张证据说:

  1. 顾炎武所著《肇域志》记载:济南府海丰县有马谷山,即大碣石山。(也即今日碣石山)

  2. 《山东通志》记载:肇域志记载以为古碣石山;

  3. 《无棣县志》也记载:大山,旧称碣石山、盐山、马谷山;

  4. 《史记·秦始皇本纪》曾记载秦始皇巡游碣石的经历(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山东通志》也记载了这件事:秦始皇东游至碣石,次舍于此,因名厌次县;

以上为山东方面举出的证据。

  1.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相比较于山东省能够列举出大量的历史资料,河北省显然缺陷相应的资料作为佐证。仅仅只是通过在秦皇岛海滨附近发掘出一座秦代时期的行宫遗址,便确认为碣石山所在,但这只能证明秦始皇到过秦皇岛,否则秦皇岛也不会叫“秦皇岛”了,但这并不能证明曹操经过此处。

所以这种说法本身缺乏强而有力的说服力,反倒是山东省举出的证据颇具说服力。不过秦皇岛具有一个地理优势是山东省不具备的,那就是它离渤海很近。渤海,即“观沧海”中指的海,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秦皇岛距离渤海很近,可以眺望渤海。

而无棣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距离渤海遥远。尽管碣石山海拔63.4米,但这个高度显然是无法观测到渤海的,只能看到一片茫茫的地平线。不过,在碣石山附近有一个饮马湖,一座24平方公里的湖泊,倘若曹操在到的是无棣县碣石山,那么他看到大概并不是渤海,而是饮马湖了。

这片平静的小湖泊似乎并没有曹操在《观沧海》写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阔景象,就整篇诗歌的气象来看,饮马湖似乎也缺少了诗歌中散发的磅礴豪迈,汪洋大气的气势。

综上所述,秦皇岛碣石山拥有地理上的优势,距离渤海近,倘若曹操是在秦皇岛观测到的渤海,那么更加符合《观沧海》中的气象。但无棣县拥有史料上的优势,也可以多方证明曹操可能到的是这里,倘若真是这样,那么该钦佩曹操的想象力和文笔渲染了。

  • 诗歌背景

曹操的《观沧海》创作于北征乌桓回程的途中,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势力瓦解,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闹起分家,其中袁尚在被曹操击败后逃亡北方的乌桓。为了彻底瓦解袁氏和乌桓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带着自己的谋士郭嘉北征乌桓。

乌桓是北方游牧民族,东胡部落中的一支,族群不详,有蒙古、突厥之说。

当时曹操的行军路线是这样的: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三国志·武帝纪》

柳城,即今天的辽宁朝阳南。

当时曹操原本打算从无终(天津市蓟县)过山海关进入辽东,但是遇到大雨,道路泥泞不同,在田畴的的建议,另外开辟了一条道路,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进入辽东。

从当时整个路线来看,曹操似乎都没有理由会跑到南部的山东无棣县去,根据当时曹操行军路线这一点来看,因此秦皇岛的可能性较大,且渤海的风光也更加符合《观沧海》中的气象。虽然无棣县举出种种历史资料,但其地理位置不符合当时曹操的行军路线。

因此秦皇岛的碣石山才最有可能是曹操登上的碣石。


围炉谈史


我是晴空,依照地理位置来看,当时的碣石山就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山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秦皇岛孟姜女庙附近的孟姜女坟出土一批文物,证明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就是当年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山,伟人毛泽东写下的诗词《浪淘沙·北戴河》“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在碣石写下了《观沧海》

事情发生在官渡之战后,北方稳定,袁绍死后,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人南下劫掠,黄河以南还有诸侯虎视眈眈,曹操腹背受敌。鬼才郭嘉建曹操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来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至此乌桓人不敢犯边!

建安十二年,曹操在大败乌桓后,胜利回师,途经碣石,曹操写下了著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江山如此雄伟壮丽,大海那般波澜广阔,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北征乌桓,已然稳定了大后方,之后只需要挥师南下,就可一统山河,壮志满怀,汹涌而出!

详见此前的图文:@晴空莽莽:一代枭雄:数三国风流人物,尤敬佩魏武风采

秦始皇与碣石山解不开的结

碣石在汉末之前就有史书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后期,统治者信奉方士之言,闻听“仙人居碣石山”,出名的君主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齐威王;《王顾左右而言他》的齐宣王、《千金买马骨》的燕昭王都非常相信长生不老的传说,因此在战国后期方士受到十分礼遇。

而秦始皇嬴政对于长生不老更是有着强烈的渴望。秦国虽在内陆,嬴政下属大多燕齐之人,早有耳闻长生不老的传说,在六国一统之后,大量召集燕齐之地的方士,想要去寻到仙山,获取成仙之法。最有名的方士就是徐福,得李斯引荐,授命东渡。

详见此前的图文@晴空莽莽:秦皇梦长生,被活生生的现实击败

徐福东渡后4年,始皇第四次出巡,东临碣石,登山求仙,刻石求功,祈祷长生不老,江山永固,那篇著名的《碣石门辞》,歌功颂德,记下了一统天下的奇功。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

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威服。

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

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

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您还知道碣石的其他典故吗?@晴空莽莽 文化诗词 ,您或许有更好的答案,欢迎留言来探讨!(图片来源网络)


晴空莽莽



枫叶满山4


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中的解释:碣石~山名,原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现已没于海中。辞海的解释有四。(1)河北昌黎西北,(2)冀州……夹右碣石,(3)乐浪郡遂成县,此碣石山即今朝鲜平壤西南南埔北之龙岗。(4)骊成,大揭石山在县西南,多数学者认为此山即《禹贡》导山的碣石山。具体位置有二说,一说以河北乐亭西南某古城当骊成故址,认为山在此古城西南海中,借以符合于《水注经》的说法。一说认为即今河北昌黎西北的碣石山,骊成故址当在抚宁境。

但不管是那一说,碣石~却都因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观沧海》而名扬天下。阿瞒东临碣石之处,后人或许无法揭开他的神秘面纱,这又何妨,他所留下来的传奇,滋养和浸润着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并将永远伴随我们一路前行。


微草的诗情


关于碣石山,传统的说法主要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的碣石山

它位于县城北面大约30多公里的地方,海拔63.4米,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堆。相传秦始皇为了求仙,曾经去过琅琊 (日照) 天台山和崂山寻访道士安期生。据说他派出去寻长生不老药的徐福是从无棣的碣石山这里出海的。

【第二种说法】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的碣石山

在城北距离北戴河约有三十公里的距离,海拔695米。这里距离山海关很近,山海关又是曹操北征乌丸(辽宁朝阳市)、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辽东的必经之路,顺便过来碣石山看看海,看看秦皇汉武求仙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另外,在秦皇岛北戴河海滨发掘了一座秦朝时期的行宫遗址,经考古专家鉴定,确认为碣石宫。

【第三种说法】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止锚湾

距离山海关有约十五公里的距离。这里也发现了一座秦朝时期的行宫遗址,经考古专家鉴定,也确认为碣石宫。

这下可是麻烦了,两个地方都发现秦朝时的行宫遗址,又都被认定为“碣石宫”,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历代帝王观海、曹操诗句中出现的“碣石”,并不是指碣石宫而是碣石山,而碣石宫只是帝王们观海玩累了以后吃饭和休息的地方,但是碣石山应该离碣石宫不会太远。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橘子不业专


若是对曹操《观沧海》中碣石的地理位置有争论,就应该对毛泽东《北戴河·浪淘沙》诗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句大有疑惑了。胸有大志的毛泽东博览群书时早就对中国及世界地理熟记于心。所以,毛泽东所著《北戴河·浪淘沙》中的碣石山应该是河北省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毛泽东抒情而发《北戴河·浪淘沙》中的“东临碣石”的地理位置正是西距昌黎县碣石山二三十公里的北戴河(怪楼)处。这是我个人的主见,若有不对,见谅。


维吉687


曹操四言诗《观沧海》的开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是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登临雄伟的碣石山所作。据专家考证,“东临”的“碣石”就是迄今依然高高矗立在河北昌黎城北的碣石山。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概,在秋风萧瑟之际,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放眼观望沧海,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情怀。


雨尘读史


在辽宁绥中东代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