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十九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晚清的洋务运动,都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向西方学习和富国强兵的运动。但是,为什么洋务运动失败,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脱亚入欧”取代晚清成为亚洲的老大呢?学习日本成功的改革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也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长州藩

我们都知道,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的倒幕运动,是由长州藩和萨摩藩两个藩打着“尊王攘夷”旗帜发动的。其中,长州藩一直都是倒幕运动的主阵地。在倒幕运动之前,长州藩的藩主和维新运动志士们,实施了一系列的藩政改革计划。改革的成功,有效缓解了长州藩的矛盾,实现藩国的富裕和强大,为倒幕运动的成功准备了充分条件。在这里,就分析幕府末年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措施,以及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改革之前长州藩的形势

  • 独特的地理位置

从下面地图中可以看到,长州藩位于日本本州最西端,西北边两面都临海,南边濒临獭户内海。由于特殊位置,成为日本与中国、日本朝鲜的贸易中转站和对朝贸易港口。

由于港口贸易的发展,来往船只还包括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船、荷兰船、英国船等。这些船只的出现,不仅满足长州藩对国外商品的需要,也为长洲人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1550年,当时欧洲传教士来日本传教,得到了长州藩的藩主认可,于是这里也是日本天主教传教活动的中心和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阵地。尤其在十七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更使长洲藩成为日本学习国外文化和了解世界的窗口。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幕府末年长州藩

由于长州藩也地处在日本的西南方向,在这里幕府控制力量也比较薄弱。长州藩就在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能够自由、全面和相对独立接受西方的先进文化。在1863年,长州藩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伊滕博文、井上闻多、山尾庸三等,都偷渡到英国学习文化,这些人士是近代日本第一批留学生,也是长州藩藩政改革的思想先锋。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长州藩,海上贸易发达

  • 商品经济发展

十九世纪,长州藩的商品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日本经济学家奈良本城认为,十九世纪的长州藩的棉纺织业,作为一种以中农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了。当时,在长州藩出现了棉纺织品交易制度,批发商也兴起来了。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程度应该是“早期资本主义”和“成熟·奔溃期的封建社会”。伴随着棉纺织品的出现,农民开始从事小商品生产。虽然当时棉纺织业与农业生产比较密切,都是家庭小手工业为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渗透到农村,却为“洋学”(西学)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幕府体制

  • 社会矛盾加剧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长州藩的社会矛盾由此也变为尖锐。如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农民除了缴纳实物地租和用于自身消费之外,都积极在市场上销售剩余的农作物产品。藩政府以往都是以征收实物年贡为主并且使之转化为商品来获得财政收入,由于实物贡品的减少,也使得藩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面临着财政赤字的危机。再加上天灾的频繁出现,使得财政收入雪上加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藩政府也决定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增加农作物产量。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民两极分化。一些富裕农民就以村吏阶层为中心,雇佣一些人为劳动力耕作土地,聚集良田自己脱离生产,成为地主。失去土地的农民,就只能当佃农,为有钱的地主劳动。劳动的米粮都缴纳给地主,自己仅得稻草和糟糠,终身都翻不起身。一些极端贫困农民受不了豪农和豪商的压迫(也与自然灾难有关)起来暴动。

封建领主的贡品减少,发放给下级武士的俸禄也减少,这也使下级武士对领主也是颇有怨言,不再怀有对幕府体制的感情。在1837年(天保八年),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领导农民发动了天保农民起义,打击当时的富农和富商。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大盐平八郎起义

就这样,在明治维新倒幕运动之前的长州藩,面临着农民阶级对豪农、豪商剥削的矛盾、下级武士对领主的不满、商人阶层对幕藩体制统治的不信任,以及财政赤字等危机。这一切,都迫使长州藩通过改革来解决危机。

  • 幕府统治制度的落后与民族危机

长州藩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德川幕府的幕藩体制使藩政府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政治上,幕府加强对长州藩的防范和控制,使长州藩一直处在国家政权体制中无权的状况。经济上,幕府又大力掠夺长州藩,使经济陷入更加贫困的状况。这样,长州藩在无权经济被盘剥的情况下,必然也滋生通过改革强大藩实力,推翻幕府统治的决心。

当时,美国佩里的“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封锁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这一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长州藩改革也是刻不容缓。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黑船事件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内容

文久三年(1863年),长州藩在遵从朝廷的旨意决议之后,打算发兵攘夷。德川幕府也猜忌长州藩意谋造反,决定发动征伐战争。为了应付动荡的时局,在长州藩掌权的维新派武士阶层桂小五粮、高杉晋作在长州藩内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变革。长州藩的藩政改革的领导人,是一些受着西方文化思想,也就是被当时日本称作“洋学”思想影响的维新志士,如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周布政之助、高杉晋作等。改革活动,不仅壮大了长州藩政府的实力,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模仿的蓝本,也为明治维新成功奠定了基础。

  • 军事改革

长州藩改革派认识到,为了应付幕府的讨伐,提高军事实力,首先就进行军事改革。

当时改革派桂小五郎认为,应该改变武士阶层落后的军事武装,学习西方近代的军事,主张向西方国家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长州藩维新派——桂小五郎(维新三杰木户允通)

所以,长洲藩与萨摩藩的合作,以萨摩藩的名义和英国商人俱乐部签订了枪支购买合同,一共购买现代化军事枪支米涅(法)枪4300挺(计银77400两),(荷)格沃枪3000挺(共15000两)。当军队有了现代化武器装备之后,抛弃了冷兵器时代的武士刀,战斗力也自然提高。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井上馨,长州藩改革派

当装备现代化的军事武装力量之后,长州藩改革派也看到为了强大军事力量,应该改革幕府时代的兵制体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农商兵部队。于是在应庆元年(1865)年,长州藩政府规定在农、商、兵种招募1600名士兵,年龄限定为15-35岁,每年可以令米一依。在军事技艺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升为步兵。士兵都可以带刀且享受获得名字的权利。对幕府时代兵制的变革,无疑是对过去武士特权的否定,也是近代意义征兵制度的开始。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长州藩改革派——高杉晋作

之后,对农商兵的征兵队伍开设军事训练课程,每年一、二、三、七、十一、十二六个月中一共有十八天为训练期。为了强化中央权力,禁止地方派系造反,藩政府禁止私人开展军事训练,都由藩政府设置的军事学校来开展军事训练和军事活动。

通过战时军事体制的建立,藩政府权力也扩大了,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这样,长州藩就这样通过改革,抛弃了幕府时代以武士为核心的兵制,建立了日本近代化的军队。

之后,村田藏六提出了在军队中培育新型军事人才的计划。他提出

“当今之专业,乃步、骑、炮兵及海军等兵学教育也。对于兵士之头领诸武士,用兵学为第一要义,学员不论大小、出生,均可入学接受教育。”[1]

可以看到,长州藩就开始了全民军事教育。当时村田臧六在各个军事私塾里,设置了炮兵塾和步兵塾。教学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七十天),学习小枪技术、司令法则、小枪运动、火具制作和大炮的使用方法。当考试合格之后,就进入了第二期学习,不合格学生就继续修习三十天,继续接受再次考试。在第二阶段,学习时间为五十天,在教练场做新兵训练,学习炮术智慧和小队指挥。在第三阶段,就是学习专门的用兵法。这样,在四个月时间内学习西洋枪阵士官培养的全部课程。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明治维新后近代化军队

长州藩的改革派人士主张在军事学校中,学习西方学校的课程内容。如臧六在私塾中规定地理学课为重点学科,希望学校提高对度(测量学)知识的掌握,培育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臧六主张私塾对入学的学生都做严格的考核,以获点的多少为升级的标准,通过这些方案培养战场上优秀的指挥官。之后,这些私塾军事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也成为倒幕运动与内战的军事指挥官。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明治维新派派代表

下面是一个海军私塾学校139人的成员阶层和薪酬分析。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海军学员中大多数都是中下级武士和社会底层人士,占据了差不多一半。当时长州藩改革的主体,都是中下级武士。这一次改革的成功,也是依赖于中下级武士的力量,也都是长州藩消除封建特权,对全民普及军事教育方针的结果。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海军学校学员阶层和薪水

  •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村田臧六一直主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长州藩内广设私塾,对藩内武术们传授西洋的兵学。在元治元年(1864年),藏六被任命为兵学校的教授,承担培养西洋式陆军士官的责任。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需要指出是,长洲藩发展教育事业都是侧重于军事教育,建立学校很多都是军事学校。在藩内把过去的山口明伦馆改为陆军军官培训学校,然后建立了海军学所,形成了一个完成的军事教育系统,为藩内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在学校科目的设置上,都是侧重于军事训练。如在庆应元年(1865年)长州藩设立海军学校,由海军教授户田龟之助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目。当时,他就把海军课程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每一级学业期限是三年。修习科目为初级,就是汉学、英学、兰学中任意挑选一个科目,时间大约为三年,同时讲授算术、书记法、图引之法。中级,就是讲授造艇运用之学、蒸汽之法、航海之学、点算测量法、舰炮术。高级科目就是精密的学业。学校开设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海军军事素质的人才。

  • 评价

长洲藩改革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是双重的。藩政改革的成功,也壮大了长州藩的实力,为日后倒幕运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藩镇改革的措施对日本明治维新是有着借鉴的作用,其中改革派中提出的民主体制对日本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同时,长州藩改革派提倡的“武士道精神”,也使日本明治维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上。当日本强大之后,这一种“武士道精神”扩张为军国主义思想,使日本走上殖民扩张的路子,给日本、亚洲和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长洲藩改革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作用

长州藩改革的成功,为明治维新成功输送了优秀的人才。藩政改革的有效措施,也为明治政府积极采纳,成为明治维新的主要根据。其中,提倡西学(洋学)家主张的开国贸易、兴办实业、建立议会制等主张,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论基础。

  • 为日本明治维新输送人才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最大贡献是为日后明治维新输送人才。藩政改革的改革派很多也掌握明治维新中央政府的内政外交权力。如当时长州藩改革派中的木户孝允、伊滕博文、兵部省大村益次郎、井上馨、五代友厚等,都是日后明治政府的高级官员和大臣。

这些改革派意识到单纯从军事改革和对外贸易方面抵御外来侵略是错误的,只有全面学习西方文化才能富国强兵,这些都是明治政府改革运动的主力。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明治政府官员,长洲藩占多数

  • 为明治维新提供了现实根据

长洲藩的许多改革措施,都为日后明治政府所继承和发展,进而推动明治维新的深入发展。

如在政治上,明治维新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政府,都来源于长州藩。明治政府的绝对主义政权,也就是集权体制就在长州藩诞生,主要体现在藩镇改革中实现了部落民的解放。当时,长州藩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下,改革传统封建支配层的权力是大势所趋。如当时改革派村田清风指出

“海防乃当今急务,凡有智略者献上其智略,有勇力者发挥其勇力。豪农、豪商提供米谷金银,……是士农工商一体也”[2]

在这里,就是改革幕府时代的封建身份等级制度,让处在社会底层的农工商与高层的“士”都具有同等地位。同时,通过改革,使排除在日本国民之外的“部落民”也属于国家的公民,也能登上政治历史舞台,解放自身的封建身份制度的“桎梏”。当然,部落民的解放不是政府开放性和进步性的体现,是幕府时代分权向集权转变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就在长州藩实现了,为日后明治政府解决“部落民”制度提供了蓝本。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明治维新,改革落后幕府制度

长洲藩的现代征兵制和军制改革制度,也是日后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参考根据。如在1870年8月,明治政府的兵部少辅山县有朋在欧洲考察军制之后,结合长洲藩军事改革的经验,改革了中世纪的武士军备,组建了近代化军队。在军队中建立陆军和海军,并且分为常备军、后备军、国民军这三种兵种,都是从长州藩军队制度找到参考依据。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日本近代化军队

教育上,明治政府也仿效长州藩的办学特点,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也就是国家管制教育的体系。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实业学校令》,把过去教育令全面废除,同时加强国家对教育活动的管制。明治政府的教育部门颁布《考育敕语》,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灌输武士道精神和忠君爱国思想,这些都是长州藩军事教育的蓝本,也为建立权力集中的政治体系和殖民扩张铺平了道路。

  • 影响日本明治政府的外交活动

长州藩的外交活动,也影响着日本明治政府的外交活动。明治政府外交上,受着长州藩改革派井上馨和伊藤博文的影响,推动“开国国是”外交政策,就是主张对外开放,积极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制度。如在德川幕府末年的文久二年(1862年),伊滕博文等五人曾经偷渡到英国学习,乃是近代日本最早的留学生。明治政府就借鉴长州藩改革派经验基础上,大规模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在1870年,明治政府就颁发了《海外留学生规则》,留学人员不分身份尊卑,也就突破了封建身份等级制度的束缚,留学内容上文史理工都学习。从留学规模或者留学内容看,都胜过以前的留学活动,可以看到明治政府受着长州改革人士的影响,学习西方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

长州藩的藩政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雏形

伊滕博文

总之,长州藩的藩政改革对日本明治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长州藩改革不仅推动了幕府末年倒幕运动的成功,也为明治政府政权建立奠定基础。长洲藩的很多改革措施都为明治政府积极借鉴,成为改革活动的蓝本与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小川亚弥子.幕末期长洲藩洋学史研究[M].思文阁出版,1998 (02) : p. 180.

[2] 田中彰.长洲藩·明治维新[M].吉田弘文馆,1998 (07) : p. 1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