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請遠離吃“野味”

□李婧璇

近日,一本名為《動物小百科》的兒童科普讀物,因其間存在關於果子狸的不當描述,引發不少網友抗議。有網友感慨,“希望吃野味的習慣能在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中逐漸消失,可是才發現給孩子們看的科普讀物充斥著這類低俗的內容。”相關出版單位表示已第一時間通知全國各銷售網點全面下架該書。其他相關事宜正在繼續調查處理中。

當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少兒科普類讀物與孩子進行互動閱讀,陪伴孩子在書中探索世界。讀者的閱讀需求造就了不斷升溫的少兒科普讀物市場。根據開卷監控數據顯示,如今我國圖書市場中少兒科普類圖書的動銷品種已達到5萬種以上,近年來每年動銷的新書也有5000種左右。其間,可謂是良莠不齊,上述例子即為佐證。

作為出版人,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兒童科普讀物不能“有知識沒意思”,更不能“有意思沒知識”,甚至讓錯誤的知識混跡其間,誤導少年兒童。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是兒童科普讀物的本質,把科學知識講深、講透是兒童科普讀物的第一要義。

誠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所說,科普創作並非是給小朋友普及一般的常識,還應該反映最新的科學進展。兒童科普讀物不僅是授業,給孩子們講授科學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傳道,向孩子們傳遞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優秀的兒童科普讀物,鼓勵孩子們追求真理,鼓勵他們用科學思維方式探索世界。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兒童科普讀物,只有建立在科學精神的基石上,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任何背離科學精神的兒童科普讀物,都是不可取的,更是要不得的。

出版人,作為兒童科普讀物的最後一個“把關人”,要肩負起自身的職責和使命,要守土有責,從源頭上予以切斷,背離科學精神的兒童科普讀物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