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的疆域版图为什么没有西域?

多角度讲历史


中原王朝经略西域是从汉朝开始,最早汉武帝的目的是联络西域周边和匈奴有仇的国家,大家一起来打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就带有这个目的,但等到张骞回到汉朝时,汉朝已经对匈奴具备一定压倒性的优势,再去拉遥远地方的盟友就没必要了。

但西域一路之上的不少国家对和汉朝通商还是很有兴趣的,汉朝时,南方还未得到完全开发,海贸几乎没有,国家的经济中心也在西北,因此对外交流的重点就在西域方向,和西域通商能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当然也有一定的政治利益,威服四方嘛。

到唐朝时,基本上和汉朝的目的差不多,和西域各国通商,但在“安史之乱”后,一方面是唐朝无暇估计西域方向,吐蕃的崛起也阻拦住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另一方面是阿拉伯人的崛起,将本来向着唐朝的西域小国基本上全给灭了,没有实力去打,也没有当地人配合掌控,晚唐时也就放弃了西域。

宋朝时,北宋的主要战略方向是燕云十六州,宋真宗之后,西北的西夏也崛起了,和吐蕃一起成了通往西域的拦路虎,宋朝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拿下,哪有闲工夫去经略西域?何况宋朝的士大夫集团也不支持远距离的征服战争。

另外,最主要的是宋朝的时候已经在大力开拓南方,海贸也已经逐渐兴起,阿拉伯人都是通过海船来到宋朝做生意,成本和货物的运送量都远远好于从西域用骆驼运输,这种情况下,西域甚至连鸡肋都不是,不能种地,经商也没有利益,要它干嘛?

到明朝时,明朝最远是把领土延生到哈密卫,实际上也只是为了护卫陕甘宁地区,再往远打,明朝也没那个实力,打下来也没用,那一片地区以当时的农业水平又不能种地,也无法移民,元末战乱之后,中原大片地区都缺人,可没有闲人去经略西域。

朱元璋虽然把元朝赶出了中原地区,但元朝的底子还在,他们在西域的影响力也还在,朱元璋的最大麻烦在收复北平后也已经变成了恢复生产,为此,甚至钦定了若干个不征之国,放弃对外开拓,也不可能有精力在西域方向继续和元朝争雄。

明朝时,海贸也更发达,也更频繁,被宋朝全力开发出来的南方也成了明朝时期的财税重地和产粮区,有大片的南方可以养民,可以收税,贫瘠的西域就更不值得去经略了,所以明朝一直都没有去想着往更西北的方向开拓。

汉唐时,国家的经济中心在西北,和西域近,所以经略西域有好处,到明朝时,国家的战略防御重心在北方蒙古,经济中心都越来越往南移,和西域实在是搭不上边,古人哪知道那一片其实有矿啊。

明朝只有在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时候,有过短暂的对外开拓,方向也只是北方蒙古地区和南方的安南地区,等到朱棣死后,战略上是全线回收,连能种地的安南都放弃了,更加不会去想着不能种地的西域了,不经略,自然就不在版图上。


孤寡老人讲历史


西域严格意义上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西域指的是河西走廊以西,狭义上的西域就是指天山南北,一般来说,西域指的也只是天山南北。

当然明朝是没有西域的,这一点看《大明一统志》就知道了,卷八十九开始就罗列明朝认知当中的外夷,在上面还真能找到西域的一堆地名。

当然,不近视《大明一统志》,《皇明大一统地理之图》当中也没有西域的份,画的只是明朝能实际控制的长城以内的地区。

这个地图是西方测绘学还没有传入之前画的,画的要多埋汰有多埋汰,将就着看吧

那么说明朝能实际控制的地方多大呢,也就长城以内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农村。

这是因为明朝是一个典型的内敛型王朝,无心也无力去开疆拓土。无心是因为战略眼光短浅,无力是因为明朝的国力贫弱,没钱去支持开疆拓土的战争。

毕竟明朝摧毁了本国的工商业和自由贸易之后,即便是收相当于元朝九倍的田赋也没那么多闲钱,更不用说明初在军事上就出现了退化。

最后正式确定天山南北为中国主权领土的还是我皇清。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明朝的疆域建立在元朝的基础之上,元顺帝北逃后,大明和北元南北对峙。

元朝本身便没有完全占据西域,西域是察合台汗国的地盘,至明朝建立之时,察合台汗国一分为二,西察合台汗国被帖木儿帝国取代,东察合台汗国又称亦力把里。

由于大明连北元分裂后的鞑靼和瓦剌都没有征服,所以更不会染指西域的另一支蒙古人了。

事实上,从唐朝后期开始,中原王朝便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北宋之时,这里属于突厥人的喀喇汗汗国,南宋之时,西域属于西辽。

蒙古人崛起后,灭西辽,占据了整个西域,这便是后来的察合台汗国,属于蒙古人在元朝之外的四大汗国之一。

从唐末算起,中原王朝重新控制西域要到千年之后,也就是乾隆年间的1759年。清朝之所以一定要征服西域,原因便是清朝立国的基础是满蒙一体,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而西域的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想要恢复蒙古人昔日的荣光,自然便与清朝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战争不可避免。

而明朝没有这个动力,唐朝之后丝绸之路断绝日久,中原王朝从宋朝逐渐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不像汉唐之时对西北丝绸之路的严重依赖。

可是,这一点对我国后来的发展还是影响很大,我们知道,汉唐之时许多域外的文明都是从西域传来,交流是一个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而明朝没有丝绸之路,所以一旦海禁,便会与世隔绝,并逐渐落伍。。


心向青山


有这样一句话,说明吹怎么吹都可以,就是明朝的疆域面积不能吹;清黑怎么黑都可以,就是清朝的疆域面积不能黑!

很尴尬是不是,因为清朝再怎样,在疆域面积,开疆拓土上,它就是要比明朝表现的优异。


就拿问题中的西域来说吧,在明朝时期,明军巅峰时期的势力范围最西端最远到过吐鲁番盆地,后来逐渐龟缩至嘉峪关。

有明一朝,西域始终被成吉思汗后裔占据,也就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东察合台汗国所在地,在明朝时期,称之为叶尔羌汗国。

而嘉峪关以西的吐鲁番等地,在后来明军与叶尔羌汗国的长期拉锯战中,逐渐被伊斯兰化的叶尔羌汗国蒙古贵族占据。

那么,回到问题中来,为何明朝的疆域面积不包括西域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朝军事实力远远没有达到开疆拓土的要求;也就是说,自保尚可,远征无力。

也正是因为明朝国力有限,因此才会出现“天子守国门”的尴尬境地。说实话,个人看来,“天子守国门”正是明朝实力不够雄厚的直接表现!

试看秦皇汉武和唐朝巅峰时期,那都是把自家大门前推到敌人眼皮子下,大门离天子所在的长安越来越远。而明朝是把大门放到自家眼皮子下,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所以只能被动防守。

可见,明朝时期,国力有限,并没有能力进兵西域,就连北部的瓦剌等蒙古势力,都已经让明朝伤脑筋了,哪里还有精力西顾?


Mr这史香



明朝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疆域达到巅峰,设置的哈密卫大致统治着西域东部地区。

当然这个哈密卫也不是多么稳定的,反反复复的。到了嘉靖帝时期,当时因为收复哈密卫之事而掀起“封疆”之狱,牵扯到甘肃巡抚陈九畴等四十余人,最终明朝是彻底放弃了哈密卫,失去了对其的直接控制。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宋安之认为没有足够大的利益,西域之所以在汉唐时代是中央朝廷重点经营的地区,是因为当时陆上丝绸之路很重要,所以西域身为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必须要拿下。

到了明朝,陆上丝绸之路早已成为过去式,自宋朝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以后,很明显对外贸易通过海上更合适,所以西域自然是没有之前的那般地位。

而且在农耕社会,西域很多地方根本不适合种地。

所以综合之下,西域对于明朝没有用没有利用价值,因此明朝便放弃了西域。


宋安之


大家好,我是司马。

明朝为什么没能控制西域呢?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经常会在教科书上看到“亦力把里”。这个名字怪怪的,他是哪呢?和明朝又是什么关系呢?

这里是成吉思汗子孙的封地,也就是察合台汗国,在今天的新疆!亦力把里实际上是伊犁巴里的谐音,在今日的伊犁附近。不过,在明朝的时候,亦力把里代指的则是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起源于察合台汗国,察合台也就是成吉思汗的二儿子,他是成吉思汗的有力帮手。当成吉思汗征服了大片土地后,就分别将这些土地给了四个儿子,也就是元朝的四大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拖雷汗国(元朝)。

当成吉思汗死后,子孙们争斗不断。因为,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公开挑战忽必烈的地位,于是忽必烈发兵灭掉了窝阔台汗国,并与察合台汗国一起瓜分了窝阔台汗国故地,这样使元朝也在新疆拥有了小部分领土,但新疆的主要领土还是在察合台汗国掌控之下。

1314年,原本让位与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复位,把国都从阿力麻里迁至撒马尔罕,在河中地区提倡农业,实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则坚持游牧传统,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

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今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也先不花为东部汗,怯伯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后,西域蒙古各部各自为政,互相攻杀。

1348年,统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权臣布拉吉找到一个18岁的贵族秃黑鲁帖木儿,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儿子,并在阿克苏拥立为汗。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术儿是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他用强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万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

西域从此结束了一盘散沙的多神教信仰,消除了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伊斯兰教成为统治西域意识形态的文化。如此迥异的文化认同导致中原王朝收回西域几无可能,西域和中原缺乏统一的文化向心力,狂热的伊斯兰教信仰将西域捏合成一个整体,力量空前增强,明朝再也无法恢复汉唐时代对西域的影响力,一个能和中原王朝掰手腕的西域就此诞生。

成化年间,随着力量的衰落,明朝逐渐失去了河西卫所的控制力,至嘉靖时嘉峪关外七卫之地皆为东察合台汗国分支吐鲁番所有,明朝彻底退出了西域舞台。


司马武侯


中原王朝对西域的实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一个是两汉及唐朝这段时间,而另一个是蒙元(名义上蒙元是遍及亚欧的蒙古各政权的宗主国)和清朝。

北宋以及明朝都没有能够继续控制这一地区,北宋没有控制西域,是因其力量不足之故,而且北宋既受制于实力强大的辽国,又要应对西夏的挑战,并且联系内地与西域的通道——河西走廊也已落入敌手。而北宋却并无力量重新打开通道,从而再度与西域取得联系。更何况此时的西域早已不复昔日汉唐之时的局面,故因其情况之复杂,恐怕北宋即便是重新取得了与西域的联系,也无力对其进行经营。

至于明朝为何也没能控制并经营西域呢?这是因为明朝所处的时代,已经与汉唐时代大不相同了!当汉唐雄起之时,周边各部族罕有其对手!除了吐蕃依靠其地理与气候优势,曾经给中原王朝造成过困扰以外,其他各部族皆无力对汉唐形成挑战!故而汉唐乃是由于内乱而亡,而非因外患而倾覆。

自两次亡于蒙元之手后,蒙古力量早已控制了包括西域在内的整个西亚地区,因此蒙古力量在西域的实力是雄厚的。所以即便是朱元璋将蒙古力量逐出了中原,明朝重新占有了天下,也因受到现实局势的限制,而既无心又无力从蒙古力量之手,重新夺回并经营西域。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此时的西域已经不是汉唐时代的状态了,情况已经变得极其错综复杂。故而即便是明朝想要重夺西域,也要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为代价。而这值不值得呢?明朝统治者认为是不值得的!于是便有了明朝没有控制西域的结果,而中原王朝再度控制西域之时,只能是清朝消灭准噶尔之后的事儿了!


北疆同心


我来说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我们知道朱元璋率领大军灭掉了元朝,元朝的前身就是蒙古人,曾经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无敌,所以可能有人认为朱元璋时期明朝的军事实力处于世界前列甚至强过蒙古帝国时期得军事力量。


其实这是错误的,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军队的确是鲜有敌手,但元朝末期,蒙古铁骑因为沉迷于中原丰富的物质享受而早已不是那支铁血之师。而且,朱元璋能灭掉元朝,也离不开各路起义军对元朝的轮番冲击,以及自己的内部矛盾。

虽然朱元璋灭了元朝,但是元朝的残余力量还是很大的

虽然朱元璋将蒙古人的势力驱逐出了中原,然而,退回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后裔依旧是明朝北部边境的大患,直到蓝玉北伐之后,蒙古才消停了一会儿。


此时的西域正值东察合台汗国统治,其军事实力相对漠北蒙古而言要高,对明朝而言是块难啃的骨头;同时,明朝的军事重心在于漠北,无暇顾及西域。但明朝依旧想要夺回西域。要知道此时的明朝军力还是非常雄厚的,于是朱元璋趁机将西域的哈密卫地区给占领了。

朱元璋死后,朱棣也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北方,五次北伐蒙古,但收获不大,也使得明朝军队连年征战,疲敝不堪,自此之后,明朝对于蒙古采取守势,军事战略转向保守。 自此之后,明朝的军事力量开始急剧下降,最终土木堡大败,一蹶不振。随着时间的发展,连仅有的哈密卫也被吐鲁番夺走,从此明朝势力彻底退出西域。


汤姆猫谈历史



125878215蜂獾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鞭长莫及,没有实力去征服,或者说没有实力打下来以后来行之有效的统治。二是没有必要,受限于农耕文明的局限性,还有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所以就没有对新疆大动干戈。

当然明朝时并非不是没有收复新疆,像新疆的东部就被明朝统治过,是为哈密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