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沒文化的人壓力大,不老不小,跟不上互聯網。怎麼辦?

桂D的杭州人


題主不用慌,我爺爺已經九十多歲了,身體還算康健,雖然眼睛有些模糊,但是他依然可以操作手機。我們給他發視頻的時候,他會點開,就是我們對他說話得用吼的,因為聽不清。但是他平常會樂呵呵的點手機,看看新聞,點錯自己笑笑自己,不太在意。

所以我認為年齡不是問題,你把心態調整一下。

首先,跟不上互聯網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跑不快就跟慢一點,不要有沒學會,沒文化就低人一等的感覺。畢竟有文化高學歷的人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其次,現在網絡上很多視頻,要是想學哪個模板,直接可以跟著學。工作上的還可以直接報培訓班,都是手把手教。別人學一遍可以領會的,你不行,就學兩遍,兩遍不行還可以學三遍。就像通關打遊戲一樣,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慢慢的,你就會有它們其實也不難的感覺。

總之,沒文化和年齡都不是門檻,它也沒有什麼門檻。題主不用擔心,互聯網它們不是考試,只是為了生活便利,工作便利,這樣想壓力可能會慢慢減小,希望能幫到你。


施無霞


在我看來,也許是件好事。

凡是有得就有失。至少思想上沒有那麼勞累,不會每天被數以千計,不知真偽,好像涵蓋幾乎所有信息量把你包圍淹沒了。因為每個信息點都不深入,它會把我們的思想潛在意識覆蓋住,不知道什麼是真善美?!“識人多處是非多,知事少時煩惱少”,知道的越少,未嘗不是件好事情。

除非自己要有一箇中心思想,建立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才會看到事物的本質,否則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環境都會迷惑不堪,迷心逐物的。









趙波


70後是比較堅韌的一代,也是承上啟下的一代中堅力量,有創新、有自立、有暢享、有夢想、有擔當。而頹廢的是80後,喪失意志、不思進取,遺失自我的人太多。並不是說80後怎樣的不好,相反,這一代人趕上了一個經濟大轉型時期,趕上了父母錢包開始鼓的時期,一切都"好”得順其自然。重要的是在文化上面,家長開始醒悟捨得投入,基本都受到良好教育,也正值國家提倡和需求的十年。不過,溺愛育中庸,幾乎看不到70後的氣質,也看不到90後的朝氣。說這麼多感覺離題的話,其實來證明70後沒文化的壓力,所謂壓力幾乎為零的。現在70後是各領域的中堅領導,驍勇善戰能撐得起這片天,而下屬是80後居多。70後的最大缺陷是沒生在網絡時代,對互聯網熟悉而又陌生,是一種缺失。這不會對70後在人生舞臺上叱吒風雲造成任何影響,善用他才得天下。90後們是不可抵估的一代,因為她們已得到及時的修正。


傳承書道袁建華


就比如手機,之前是功能機現在是智能機,功能機文化低確實不好跟不上互聯網,因為有文化差異上的限制。但是上升到智能階段,就完全沒有問題了。舉例子來說,目前有一大把的50,60年代的人愛好玩微信,抖音,快手,熟練玩互聯網,包括以後的無人駕駛,都不需要你懂交規會開車。互聯網智能時代的到來,會極大的彌補互聯網的文化障礙。


彪哥暢談被動房


00後已經成長了起來 90後已經接過了社會的擔子 80後開始慢慢步入退休的年紀 70後已經花甲耳順知天命了……我覺得你說的這個問題已經不需要回答了。



雲嵐13


70後這代人普遍存在文化較低,特別是農村出來,現已是人到中年了,可謂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經不起折騰。如果要去找工作:一方面缺文化 ,找工作更困難,即使找到工作都是下苦力,工資又不高;另一方面,萬一沒找到事做,家人的生活怎麼辦?所以,很多70後的人考慮到現實的這些問題,工作再辛苦也會一直堅持,直到自己幹不動為止。





堯山漁夫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困擾和苦悶,但是也有很多解決的方式方法,我認為,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學習。相對於正處在學習期的人來說,生於七十年代的人更有學習的奔頭,因為他吃過生活的苦,吃過沒有文化的虧,知道思想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些從另外一些角度來說,他們比年輕人更懂得不努力被社會淘汰是多麼的無情。所以,唯有學習,才是出路,不要怕學的慢,不要怕學不懂,活到老學到老,任何人都不是萬能的。加油,我們一起學習。


南臺老家院


70年代沒文化的人壓力大,跟不上互聯網怎麼辦??

首先,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很少有人因為不夠聰明跌倒,跌倒往往是因為傲慢,因為眼睛總看著天。我接觸的大多數60、70後,骨子裡是不認可、也不理解90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他們總習慣用自己的方法來解釋這個世界,對任何自己不理解的東西,都用骨子裡的鄙視和不屑來詮釋。所以90後也毫不客氣地回報給他們不屑。於是他們又發現自己失去權威了,開始不安和恐慌。

再者,中國的主流奮鬥文化是一種攀比文化。人被慾望和恐懼驅動著,努力往社會鄙視鏈的高層爬。爬得越高,就有對越多人保持命令、不屑和無視的權利。理解的基礎是尊重,當一個人習慣於無視別人的時候,他對在他看來低層次客戶的深度理解力自然就逐漸降低到零。

但是,你以為互聯網思維就是用戶思維、就是客戶導向麼?不你錯了,這年頭賣不出去不見得是因為你產品不好、服務不好,而是不酷、不帥、不好玩、沒話題感、沒傳播力。

有趣的是,據我觀察,真正不遺餘力忽悠互聯網思維,從那些躁動不安的60後老派企業家口袋裡賺課時費諮詢費的,並不是90後,而是在過去20年“啥也沒做出來”的一批70後。他們在60後自以為得了不治之症的時候扮演了江湖郎中的角色。對於多數奮鬥中的80、90後,也沒啥興趣時不時跑去忽悠60、70後。

所以,現在沒文化的70後應該少忽悠多幹事,抓住青春的小尾巴,做點實事,乾點實在的成績出來。





愛推文的小懶貓


沒出息,我五十年代的都上網絡,一天十六小時,比個小老婆要好的多,既安寧了家,又懂得了夫人的喜歡,還長出個對社會進步的認識來,真正是一箭三雕。


江南詩丐


玩手機已經是輕車熟路了,七十年代的人到今天也剛到五十歲,年輕著呢。即使沒有文化,也阻擋不住他們前進的步伐,別說城市,農村的手機早就完全普及了,文盲玩手機玩的很好的多了去了,他們完全沒有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