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一場不痛快的勝利

光看標題,可能就有人會說,你怎麼會認為“澶淵之盟”是一場勝利呢?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我覺得的依據就是當事人宋真宗趙恆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有關於北宋一朝的故事,已經寫了四篇了,【 】【 】【 】【 】。歷史是連續的,又是有因果承接。“澶淵之盟”的產生也是上述一系列故事引發的結果罷了。

我們先從“澶淵之盟”的內容聊起,然後再展開前前後後的歷史畫卷。

澶淵之盟-一場不痛快的勝利

澶淵之盟的內容

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認宋真宗為哥哥。現實情況下宋真宗年長,所以當個哥哥,後代雙方皇帝按年齡來論,誰年長誰當哥。

宋向遼補償軍費。宋每年給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助軍旅之費。

互市。雙方在邊境設置互市市場(榷場),你買我賣。

劃定邊界。打了這麼些年,雙方各自都聲明對方的部分領土是自己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打也不能完全消滅對方,利用本次機會,劃個界。也就是這一條,宋承認了遼對幽雲十六州的主權,從事實和法理都丟失了這一塊被石敬瑭賣掉的土地。

澶淵之盟-一場不痛快的勝利

不徹底的後果

中原王朝與北方契丹民族糾紛持續很多年。唐朝滅亡的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16年定國號為“契丹”,947年遼太宗一度攻佔過開封,稱了皇帝。一直到澶淵之盟簽訂的1005年,都沒消停過。妥妥的度過了五代十國混亂的時期。

五代是指唐末到宋初這53年的歷史。是建立在中原的王朝統稱。總共有五個,分別是梁、唐、晉、漢、周。所以叫作五代。50餘年五個朝代,可見有多混亂。後周出了猛人叫柴榮,後周之後就是趙匡胤的黃袍加身,開創了兩宋的時代。

雙方分歧比較大的就是對幽雲十六州的主權。幽雲十六州在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一帶。被後晉的石敬瑭賣給了他遼爹,從此直到南宋的滅亡,再也沒有被收回。是中原王朝心中的痛。

總之,這個時期,中原王朝跟遼打打停停。到了北宋初年,也經歷過一陣蜜月期。趙匡胤也跟遼打過幾次,自知暫時既滅不了遼,也奪不回幽雲十六州,乾脆交好算了。並且設立基金,以待後世能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那會你儂我儂,互派使者、互相問候。到了太宗時期,就要興兵收復,所以就打啊打,也沒打過,反而刺激了遼。結果遼就不斷南侵,給大宋的百姓造成了很多的苦難。

打著打著就打到了宋太宗的三兒子,趙恆這裡了。趙恆就是宋真宗,澶淵之盟的宋這一方的最高領導人。

趙恆的即位也比較戲劇化。當然中國古代皇帝的即位,沒有幾位不戲劇化的。按說,他是老三,在嫡長子繼承製的大環境下,他是沒有機會的。可是巧在大哥因為叔叔趙廷美的死瘋了(這跟他爹趙光義脫不了干係),二哥莫名其妙掛了。所以他輕鬆的就“親王尹京”

所謂親王尹京,是五代以來的認定儲君的傳統。首先你得是親王,再一個要成為京城開封的府尹。兩個身份一定,就成功認定為未來的皇帝了。

再一個幸運是在他父親趙光義告別人世的時候,太監王繼恩和明德皇后策劃宮廷政變,準備把他已經瘋了的哥哥推上寶座。多虧了宰相呂端,及時阻止了這一事件,讓趙恆成功即位。這也是評價“呂端大事不糊塗”的重要依據。

澶淵之盟-一場不痛快的勝利

我說我不去,你非逼我去

自從雍熙北伐之後,宋對遼一直都心存畏懼。逐漸導致心理上生出了疾病,那會又沒有心理醫生,也沒辦法對大部分的士人集中看病。總覺得自己不行。不過好在也過了幾年好日子。

到了宋真宗的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親征,一路打到澶州,也就是現在河南濮陽一帶。澶州一過黃河就可以直抵開封。敵軍越塔都打到老家了。

之所以說是越塔,是因為遼軍一路打過來,沒有耗時間去攻城,當然在重要的城池,宋軍也一直在堅守,塔還在。所以,除了留下一些隊伍去圍城之外,大部隊是一路南下,期望直搗開封,迅速結束戰鬥。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皇帝也焦慮。一般此刻,絕對是有兩派意見的,一派迎戰,一派逃跑。逃跑派的代表是參知政事王欽若籤書樞密院事陳堯叟。兩位高官,一個說,陛下咱們逃去南京吧,至少還有個長江能守一下。一個說,咱們逃去成都吧,安史之亂那會唐明皇就逃去了成都。

不管何時何地,逃跑派或者投降派總有他們的理由。不同的逃跑方向倒是讓宋真宗迷糊了。我該往哪跑呢?

這時候宰相寇準站了出來,說凡是建議跑的,都應該宰了祭旗。都城是天下的根本,皇帝跑了,人心盡失。況且遼都是騎兵,能跑得過騎兵麼?

“若採用此二策,則人心崩潰,敵騎深入,天下豈能保有”

現在首先要守住敵佔區的重要城池,比如河北大名府,得派高官去,穩定人心。寇準就推薦了提議逃跑的王欽若,一句現在不是臣子辭難之日,就把我們的王宰執給派過去了。王欽若一到,前線安定。

同時寇準在接到戰報的時候,把那些不好的集中給宋真宗彙報過去,等於是極限施壓。戰局這麼糟糕,皇帝該親征了。只有皇帝到前線,才能激勵六師。最終,在寇準的套路下,當然也有自己的覺悟下,宋真宗趙恆御駕親征,奔赴澶州前線。

澶淵之盟-一場不痛快的勝利

就坡下驢

奔赴前線的時候,趙恆也磨磨唧唧,中途又冒出來要不要還是逃跑的想法。這時候還是寇準“只可進尺不可退寸”,並且殿前都指揮使高瓊也說,禁軍都是北方人,老婆孩子爹媽都在北方,怎麼願意跟你去南方避難呢。好說歹說,把宋真宗給弄到澶州前線了。

澶州被黃河分成南北城。一開始,宋真宗住在南城,覺得挺好,到了不就行了。但是寇準不依,硬是要求皇帝陛下去北城巡視一圈,給大家講講話,給些信心。不然待在南城等於白來。

皇帝一想,也對,讓北城的士兵們看到確實能增加信心,但是轉念一想,我在北城巡視,除了自家人能看到,遼軍也能看到啊。渾身冷汗。這時高瓊就抽那些抬轎子的人,說磨蹭什麼,趕緊動換啊。就這樣,把趙恆抬到了北城。

一到北城,山呼萬歲,驚天動地。

士氣大漲,同時運用先進武器床子弩把遼將蕭撻凜射死,讓對方士氣大挫。蕭撻凜就是在雍熙北伐時期生擒楊家將楊業的那個人。楊業被生擒後,絕食而死。

“將與宋戰,撻凜中弩,我兵失倚,和議始定”


澶淵之盟-一場不痛快的勝利

賠錢可以,要有底線

蕭撻凜的隕落是戰事的轉機。後面遼也沒法打了,就派人來傳信,說要不議和吧。宋真宗一聽,這可真是想睡覺了就來枕頭。太棒啦,我也不想打了。

這時,宋是有優勢的。當然歷史沒法改寫。在有優勢的前提下,同意坐下來好好聊聊。宋真宗也有底線,割地萬萬不行,賠錢不能超過一百萬。底線交給談判負責人曹利用。曹利用也懂事,說,如果他們有非分之想,我就自殺明志。

聊完底線和策略,曹利用出來後就被寇準攔住。別的沒說,就警告曹利用,如果賠錢超過三十萬,回來我宰了你。

經過來來回回溝通,曹利用謹記寇宰相的底線,硬是守住了三十萬的底線。十萬銀錢,二十萬匹布。

這件事的意義,等於是花了錢,買了宋遼之間一百多年的和平。大家各自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宋每年賠的錢,在互市貿易的時候都被茶葉瓷器之類給賺回來的。頗有種現在國與國之間,我給你無息貸款,但是你得找我買東西。結果花的比借的多。

後來宋真宗被王欽若忽悠,覺得自己很厲害,簽了澶淵之盟,給了國家百姓以和平穩定。那時候沒有諾貝爾和平獎,做點啥來獎勵自己呢。

封禪泰山。

這就是一場鬧劇,本來高大上的封禪泰山,自從宋真宗參與過後,後世皇帝也都不再搞封禪大典了。覺得恥於宋真宗為伍。

澶淵之盟-一場不痛快的勝利

《續資治通鑑長編》

《遼史》

《宋史》

《契丹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